掐笊篱散文(实用3篇)
掐笊篱散文 篇一
掐笊篱,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常见于农村的庭院或田间地头。它由竹篱笆、竹扇等制成,形状独特,色彩斑斓,富有民间特色。掐笊篱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围墙或隔离作用,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和表达。
在乡间小路上,常能看到掐笊篱围绕着一户人家的院子,阳光透过篱笆的缝隙洒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有时候,篱笆上还挂着晾晒的衣物或者一串串晒干的辣椒,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
掐笊篱并不只是简单的装饰,更是一种对家园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制作掐笊篱需要耐心和技艺,每一根竹条的选择、编织、上色都需要精心打磨。在掐笊篱的制作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手工艺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用心。
掐笊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掐笊篱逐渐被淡忘。但是在一些乡村,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品。掐笊篱的存在,让人们能够回味过去的时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掐笊篱,是乡村生活中的一抹色彩,是农民对于家园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我们珍惜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品,让掐笊篱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掐笊篱散文 篇二
掐笊篱,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常见于中国的乡村。它由竹篱笆和竹扇等材料制成,色彩斑斓,造型独特。掐笊篱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耗时耐心,堪称艺术品。
掐笊篱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围墙或者装饰,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掐笊篱的编织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手工艺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用心。每一根竹条的选择、编织、上色,都需要经过精心打磨,才能呈现出美丽的图案。
掐笊篱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在现代社会,虽然掐笊篱的制作已经逐渐式微,但是在一些乡村,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品。掐笊篱的存在,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回味过去的时光。
掐笊篱,是中国乡村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家园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的体现。让我们珍惜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品,让掐笊篱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掐笊篱散文 篇三
掐笊篱散文
家里的笊篱坏了。老婆三番五次对我叨叨:喜欢瞎转也不顺便买把新笊篱。
一次偶路地摊,恰逢闪闪发光的几把铁笊篱摆在一块破布上招摇。驻足。表面镀了亮光的金属笊篱躺在杂货间银光炫目,它的妖娆瞬间就抓了我的眼球。我掂量着选择了一个俊俏结实,实成顺手的,喜滋滋回家,颇有成就向老婆炫耀,老婆不屑的接过去挂在墙上,好长时间也派不上用场。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老婆超水平发挥擀了“几把子”灰面。饭熟了,妻子叫我把锅里的面条捞出来。我抓起新笊篱挡在锅前,悄悄丢给她一个讥讽的眼神,手握笊篱暗暗得意。然而,当笊篱下到锅里一使劲,我的心里迅速生产出万千的悔意和牙痒痒地恨。一根根藤蔓一样的长面盘根错节缠绕在一起。我左手筷子,右手笊篱,也无法将煮熟的面条从锅里捞出。眼看面条即将煮烂,额头和脖子里的汗已经吹响了集结号,而我手忙脚乱却无计可施。无奈中只能将求助的目光投给忙碌的妻子。老婆接过笊篱不紧不慢的捞面,看她一时也不好上手。我站在灶老爷的脚下瞅着妻子的一举一动想:这样的笊篱抓在将就“粮满囤”的老婆手中都难以驾驭滑溜的面条;来一群“有米之炊”的巧妇又如何?未必能将面条囫囵装进笊篱!捞出面,老婆瞅一眼黔驴技穷的我,又开始拿笊篱说事。经不住老婆左一声右一声的谴责,我直接撂耙子走人,和客人坐一起,只等现成饭上桌。过几天,老婆又擀开一张面,“咣咣,咣咣”旋了像千军万马聚在一起的“转百刀“。这下我想:长面不行、一堆短面条还能再日弄人不成?眼看翻浪的开水里面条已经欢快的舞蹈。我狠狠地将笊篱扖进锅底,准备一笊篱薅尽一雪前耻。万万没想到,与面接触的笊篱又像在涝池里捉鱼,一遍、两遍……七八遍地捞,残留的面条还是像狡猾的狗鱼儿(草鱼)时而浮在水面时而沉在锅底跟我捉迷藏。我手握笊篱左突右冲揣摩着面条在面汤上边舞边对我讪笑的模样或躲在锅底深藏不露的嘴脸;甚至息了电磁炉的火,停下笊篱站在旁边守株待兔。待水面平静后一遍又一遍地捞,吃完饭,面汤蓖尽,锅底依然残留着泡发泡烂后让我匪夷所思的根根面条。
就是那两次以后,每吃一次捞面,随着面条的时浮时沉和笊篱的不尽人意,随着滤在水池的面条白花花的堆在网眼,我的胃里都会钻满蛐鳝(蚯蚓)和蝌蚪,这些小东西搅的我心里翻江倒海。每一次我都恶狠狠地盯一眼墙上的笊篱,恨不得抓起掘成两截顺窗撇出。
小时候我们家家户户灶台上搁的都是用芨芨草掐出的笊篱。面条熟了,密实紧凑、砂锅状的笊篱下进锅,就像江河里洒下了天罗地网,无论何种面条在混浊的汤里飘忽不定和隐藏的深不见底,只要笊篱顺着同一个方向轻轻地蒿上三圈,再突杀一个回马枪,细如发丝的面条也照样乖乖就禽,一网打尽。
那时候,掐笊篱作为一种手艺在老家部分人手中掌握着关键的技巧和步骤死攥着不放来混吃混喝。会掐笊篱的大多是羊把式、车户、放牛娃以及肩不挑担,手不跨栏,闲散、懒慢的大头社员。他们一年四季不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挡羊瞭田的无聊之时,便精通了掐笊篱的绝活。以至于有些家庭妇女为了得到他们的'作品,往往苦思冥想好长时间,颇费些思量和钱财做顿五色又五味的饭,买盒纸烟,打上瓶装酒请人家吃了喝了。到了秋天精美的笊篱才能呈现在这家灶台被高高挂起。
不说“能人”掐出的笊篱跟着主人同大锅小台深切接触,与碱面、饧面等面面面俱到,或者遍尝了酸甜苦辣咸和它本身经历的斑斓和斑驳。但就一个“掐”字足以说明笊篱的高雅与精致。在老家,芨芨草和麦秸做的如炕席、簸箕、箥子、囤子、筐或者娃娃们的玩具都是“编”的,唯独笊篱是“掐”的。瞧瞧这个“掐”!足够让编制者劳心费神了。就像掐丝法琅,精贵的只要拥有一件,无论多么贫穷,这个家都高端大气上了一个档次。
永昌西河的深秋,当万亩良田除了留给田鼠和麻雀的食物,五谷都归仓了。田埂上的草也枯了,唯独芨芨草依然坠着饱满的穂儿,风摆杨柳在八月十五后的风中迎着太阳任凭蚂蚱坠在上面跳着骚情的舞蹈,它们袒露着身体的金黄竖立在田埂上醉眼朦胧招摇着多情的男人。这时候,羊把式、放牛娃看着如少女般频频招手的芨芨草,把鞭杆莂在系腰里,手心吐口吐沫两手交叉摊开,像选媳妇一样仔细地从万千芨芨丛中拔出粗细均匀、长短一致的“杆儿”仔细的剥了皮,再从中挑出成色和粗细几乎一模一样的三十二根芨芨攥在手心把玩。心急的娃子们背着粪筐,屁颠屁颠跟着匠人的勾子,眼巴巴地盯着把式们手里一直撵弄着的芨芨,胆小的远远地乜斜,胆大的上前摸摸快要变色的芨芨,怯怯地问:咋不掐?人家回头,挥起手里的芨芨缨儿扫向娃儿的头:掐你妈个脚后跟。跟了一天勾子的娃子们只能失望又沮丧地离开。
太阳即将落山,大多数人都已回家。金灿灿、光溜溜的芨芨开始在羊把式手里交替纠结,芨芨缨儿像嗅到花香的一群蜜蜂围着他们的身体旋转。其实,把式们翻来覆去玩弄芨芨不是怕人偷学,也不是卖关子炫耀,而是让芨芨草表面的水分在空气里挥发,达到芨芨草在自然状态下最佳的柔韧性以及表皮细胞被空气氧化后的那个张弛力与承受力。三十二根芨芨,八根做毂,二十四根在两根为一组的四个毂间交叉穿梭。到头顶平均十二根两面岔开,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仔细地将每一根芨芨一小截一小截掐折,顺着边缘编出大小一致、粗细均匀的麦穗沿儿。芨芨缨儿顺毂一路往下再次从毂间穿过与根并拢扎紧。随着匠人两手力度的轻重缓急,像窝了空心拳的笊篱便大功告成。手艺精湛之人掐出的笊篱边缘平整,窝的像一个带把的砂锅,接过后爱不释手。水平一般的把式掐出的笊篱倒像一个锅铲,当有人眼巴巴等了一天拿到手,手里像攥着煮熟的鸡肋爱恨交加。十五六岁时我也腆着脸,像个哈巴狗,偷了我爹一盒“燎原”烟送了,才跟着宗家庄子半大羊把式孙老牛死皮赖脸学了一个“羊抢茬子”的季节,但最终没能学好学会。
一年春天,我家在院里拌磨,几斗麦子入水,怎么也找不到捞粮食的笊篱了。捞粮食和捞面的笊篱是不能混用的,捞面的笊篱小而精,捞粮食的笊篱就有点随便和夸张了。当我妈念叨着起身准备到邻居家借笊篱时,年前新婚的嫂子拦住我妈,“蹭蹭蹭”顺着柴房门板几下窜上房顶,随手丢下一孔晾在房顶晒太阳的隔年芨芨,指使我们兄妹几人一起把她挑选出来的一把剥了皮。她拿起光溜溜的芨芨,三下五除二就掐出了一个瓢一样的大笊篱。当时我们全家人盯着嫂子舞动的手指下巴都快掉了,一个个张着嘴巴看着还不太熟悉的新嫂子像审视骊靬城里的外国人。后来得知,嫂子在娘家是编席子的高手,掐个笊篱,纯属小菜。那把大笊篱,被我妈用完了挂在墙上,向街坊邻居炫耀了十几年。
前几天,听说我侄女拿了我妈现存的唯一一把芨芨笊篱作为民俗参加社区组织的展览,我身体前所未有的一紧,深深地打了个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