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母纪略散文(优选3篇)
先母纪略散文 篇一
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温柔体贴,又坚强果断,是我心灵的依靠,也是我永远的榜样。
小时候,母亲总是在我生病的时候守在我身边,用温柔的手为我擦拭汗水,用柔声细语给我讲故事。她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让我感受到无尽的母爱。即使我犯错,她也总是耐心地教导我,让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并学会改正。母亲的爱让我感到无比幸福和安心。
长大后,我明白了母亲的不易。她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总是默默地付出,从不求回报。她是家庭的中流砥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即使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她也总是乐观坚强,从不向困难低头。她教会我勇敢面对困难,永不言弃,让我懂得了坚持与信念的重要性。
如今,母亲已经年迈,她的发丝斑白,脸上布满了皱纹,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而温暖。我知道,母亲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人,她的爱让我茁壮成长,她的教诲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会永远珍惜这份深沉的母爱,永远感恩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
先母纪略散文 篇二
母亲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她的人生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力量,是我学习和成长的楷模。
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她辛勤劳作,为家庭付出了一切。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母亲总是默默地背负着沉重的家务劳动,从不抱怨,从不停歇。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母亲的勤劳和善良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让我懂得了努力和奉献的重要性。
母亲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她总是用宽广的胸怀包容着我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我犯错的时候,母亲总是用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让我感受到无尽的慈爱。她教会我宽容与理解,让我学会了尊重和关爱他人。母亲的善良和宽容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和谐相处,互敬互爱的。
如今,母亲已经年迈,她的背脊微微驼曲,但她的笑容依然灿烂。我知道,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的教诲和慈爱让我成为今天的我。我会永远感恩母亲,珍惜她对我的关爱,让她的故事在我心中永远流传。母亲,我爱您!
先母纪略散文 篇三
先母纪略散文
庚午二月一十九日申时,母病逝于白树庄故居,享年七十有六。
母非完人,然堪称良母,非止生我育我而已矣。吾等兄弟姊妹八,仅余五。母抛吾等去时,均已成家立业,各有建树,颇得乡邻赞誉。母待人以仁,乡梓德之。昔有婶母托孤之举,次有岳母托女之贤,以至除子女外,犹育他婴四,皆成人,待母若亲。而同辈视为师、视为友者多多。至患病之时,探视者络绎不绝,及殁之日,吊唁者未知其数也。其间,有老有幼,有亲有疏,无不跪伏于地,哀哀而泣,吾等闻之,惟附伏于地,叩首不已以答。父传以方,刚介闻于乡里;母教以仁,义播老幼亲疏之间。济贫扶弱,非猎声名,屈己待人,实为秉赋。此潜移默化,数十载之功,宁不启悟子女一二耶?
母尝受族中富豪白眼,无非外祖家贫,祖无恒业。及两胞兄童年,母教无他,惟以“读书高”课子,尝曰:读书,上进。两兄果不负母教,奋发读书,其学也,名于前茅。以之带姊,姊又带弟,一门五子,四为读书而立于社会。惟小妹适逢大乱,未及学成,然亦有母志,持家不让须眉。母亦自学,每每把卷不辍,遇生僻字词,常以子为师。尝读陶承《我的一家》、冯德英《苦菜花》等,晚年喜读吾为订之《今古传奇》,后目坏,多听吾讲《聊斋志异》。是举也,非为修齐治平等大言炎炎可喻,实欲开眼界,或造一氛围。以之课子,胜鞭笞詈骂者远矣。嗟夫!倘我辈以之教子,不啻东风之吹马耳。是以孙辈考入高等学府者寥寥,母教未之传也!痛哉!
吾幼时疲顽。每至夏日,颇令母苦。村北有坑,方圆里许。夏日水涨,常浮沿岸,吾之乐园也,常嘻戏焉。母至,则潜于水下,或游于水中,母唤不顾也。入学后,母则无恕意矣。是年,有女溺而亡,母叮咛再三,吾漫应之。一日午后归家,母牵吾臂,以指甲划之,则白痕见。遂松手,面壁曰:汝非吾儿,当去。遂拂袖去,不复顾也。吾大骇,盖母未尝出此重语。乃哭且牵姊袖问计。姊曰:认错于母,或可免。遂寻母俯首认错,且信誓旦旦,不复犯,母亦不复问。
吾五岁染天花,凡月余,几死。病危,幻视幻听,夜半尝与母语:屋梁上有小人尺许,吹吹打打,发丧人焉。母骇然,料吾将去,遂抱吾垂泪达旦,乃渐痊愈。然又月余不能行,每日母负余户外。吾问:飞机过何不鸣耶?母曰:儿病不能闻。后愈当聪。后果复如常。十四岁病胃,针药无济。母曰:必当如此矣。乃携吾去他村诊治。他村距本村八里余。母曾缠足,趾均折于足掌,趾甲尝刺于掌心。且土路坎坷,里许则坐路旁揉足,母足痛,儿心苦之。走走停停,至医家,只须臾,花三角钱,得黑白药十余片。及反过午。服而愈。
母与吾妻感情甚笃。吾年十八,尝与本村一女交厚,后订终身焉。告诸母,母不以为忤,但嘱之曰:汝事,可自为之,然勿乱也。此嘱至重,故吾与女交三载,未尝乱。女德吾甚。及至女因其家故悔约,吾病焉。母忧之,然缄口斯事,惟延医药,凡二十日,乃愈。诫之曰:何忧之深耶?吾当为儿谋。彼时,吾念已灰,料慈心慰儿,但苦笑耳。逾年,母语吾:儿有佳妇矣。奇之诘之,笑而不答。又逾年乃告,即今吾妻也。母与先岳母交好,先岳母首倡,母对曰:事则好矣,容测儿意。时吾颇厌此事,但凭母命。母于儿妇,寡言,不假辞色。吾嫂重礼,每察母色徐徐以言。然吾妻则不然。妻直言、笑、作,而母似甚佳许。或以为有私于吾妻,母尝与人言曰:彼无非,当是之,彼若非,岂是之?然则吾妻自此惕然矣。妻每外出,逾时不归,母或躁而彳亍,或絮絮而詈:野矣,野矣,胡不归!今吾亦有儿,逾时不归,亦倚门而望,或絮絮而詈。一脉乎?一理乎?母晚年多病痛,然吾在外,吾妻与母相依为命,嘘寒暖,侍汤药,每每数十日衣不解带,母尝语吾:汝不如也。吾愧恧,亦欣然。两次入院疗治,多为吾妻侍奉,院人病友多不知为婆媳,常以母女谓之,母但笑而不答。母数病危,每每呼吾妻小字,令归去。时儿女在侧,不之唤也。
吾离家奔波生计,每每周末归家。母则近吾且嗅之,倘有酒气,则以杖吓吾,忧吾归途羁祸耳。吾知乎此,虽应酬颇繁,然周末中午断不饮酒,母大慰。居家务农,时有闲暇,吾尝把卷僵卧,乐此不疲,患病时亦作此状。母惑焉,未知乐耶病耶,每每逡巡不去,或以手覆吾额曰:儿病乎?吾笑,母亦笑。吾不语,则母无所措手足焉。记于此,心酸酸然涕下矣。
于今,吾年逾耳顺,世态炎凉,人情世故,所阅日多,始知作人之大不易,做父母尤不易也,愈觉母恩厚重。母离去廿载,思之愈烈。屡屡梦依膝下,泪下湿巾,是何故耶?曾子曰:往而不还者,亲也,子欲养而亲不在。悲夫不逮吾亲也!
母生无愧,死亦无憾。音容犹在,风范犹在,他可磨灭,此能灭乎?吾等何如?吾以之告母:儿非良俊之才,然属忠厚之辈。上秉母赋,下启子孙。做人以志节操守为本,孜孜以进为志,坦诚屈己为交友之道。如是,母有知,则应含笑而呼佳儿焉。
呜呼!儿思母,儿念母,母知否?母应知!
母亲节前于丰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