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七启》(最新3篇)
汉魏六朝散文《七启》 篇一
《七启》是一部流传于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七篇短文的形式,揭示了作者对人生、梦想、现实、理想等重要议题的思考和感悟。其中每篇篇章都有着独特的启示,引人深思。
第一篇《启远》讲述了一个人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作者通过描绘一个追逐梦想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敢于追求,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启智》则讲述了一个人对智慧的追求和反思。作者通过描述一个修身养性、勤学苦练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珍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真正的智慧。
第三篇《启德》讲述了一个人对道德的追求和坚守。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守正修身、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道德和品德的重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守德修身,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第四篇《启志》讲述了一个人对信念的坚守和追求。作者通过描述一个坚强意志、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信念和志向的重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信念,才能走向成功。
第五篇《启行》讲述了一个人对行为的自省和改变。作者通过描绘一个自省反思、修正错误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行为和态度的重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自省,才能不断进步。
第六篇《启言》讲述了一个人对言辞的审慎和谨慎。作者通过描述一个言行谨慎、言出必行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言辞和承诺的重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言行一致,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七篇《启世》则是总启,通过总结前六篇的启示,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通过这七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七启》这部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人生导师和智慧启蒙者。愿我们能够在阅读和品味《七启》的过程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汉魏六朝散文《七启》 篇二
《七启》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散文作品,它在汉魏六朝时期被广为传颂,至今仍被人们传诵。这部作品以七篇不同的启示,揭示了作者对人生、道德、智慧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给人们以启迪和启示。
第一篇《启远》中,作者通过描绘一个追求梦想、勇往直前的形象,告诉我们只有心怀憧憬,才能不断向前。这篇文章启示我们,远方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篇《启智》中,作者强调了智慧和知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这篇文章启示我们,智者常怀疑,不断求知才能不断进步。
第三篇《启德》中,作者倡导了道德修养和品德高尚。只有守正修身,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修养是我们成长的基石。
第四篇《启志》中,作者强调了对信念的坚守和追求。只有坚定信念,才能走向成功。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信念是人生的动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五篇《启行》中,作者提倡了自省和改进。只有不断反思和改正错误,才能不断进步。这篇文章启示我们,行动胜于雄辩,只有实实在在地做事,才能有所成就。
第六篇《启言》中,作者强调了言辞的谨慎和承诺的重要。只有言出必行,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这篇文章启示我们,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第七篇《启世》则是总启,通过总结前六篇的启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希望我们能够在阅读《七启》的过程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七启》这部作品,虽然诞生于古代,但其启示和智慧却是永恒的。愿我们能够在学习和领悟《七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汉魏六朝散文《七启》 篇三
汉魏六朝散文《七启》
昔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骃作七依,辞各美丽。余有慕之焉,遂作七启。并命王粲焉。
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飞遯离俗,澄神定灵。轻禄傲贵,与物无营。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于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驾超野之驷,乘追风之舆。经迥漠,出幽墟。入乎泱漭之野,遂届玄微子之所居。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溪,对芳林。冠皮弁、被文裘。出山岫之潜穴,倚峻崖而嬉游。志飘飖焉,峣峣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若将飞而未逝,若举翼而中留。于是镜机子攀葛藟而登,距岩而立,顺风而称曰:“予闻君子不遯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今吾子弃道艺之华,遗仁义之英。耗精神乎虚廓,废人事之纪经。譬若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未之思乎,何所规之不通也?”玄微子俯而应之曰:“焦,有是言乎!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万物纷错,与道俱隆。盖有形必朽,有迹必穷。芒芒元气,谁知其终?名秽我身,位累我躬。窃慕古人之所志,仰老庄之遗风。假灵龟以托喻,宁掉尾于涂中。”
镜机子曰:“夫辩言之艳,能使穷泽生流,枯木发荣。庶感灵而激神,况近在乎人情。仆将为吾子说游观之至娱,演声色之妖靡。论变化之至妙,敷道德之弘丽。愿闻之乎?”玄微子曰:“吾子整身倦世,探隐拯沈。不远遐路,幸见光临。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镜机子曰:“芳菰精粺,霜蓄露葵。玄熊素肤,肥豢脓肌。蝉翼之割,剖纤析微。累如□縠,离若散雪。轻随风飞,刃不转切。山鵽斥鷃,珠翠之珍。寒芳苓之巢龟,脍西海之飞鳞。臛江东之潜鼍,臇汉南之鸣鹑。糅以芳酸,甘和既醇。玄冥适鹹,蓐收调辛。紫兰丹椒,施和必节。滋味既殊,遗芳射越。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应化则变,感气而成。弹徵则苦发,叩宫则甘生。于是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可以和神,可以娱肠。此肴馔之妙也,子能从我而食之乎?”玄微子曰:“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
镜机子曰:“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陆断犀象,未足称隽。随波截鸿,水不渐刃。九旒之冕,散耀垂文。华组之缨,从风纷纭。佩则结绿悬黎,宝之妙微。符采照烂,流景扬煇。黼黻之服,纱縠之裳。金华之舄,动趾遗光。繁饰参差,微鲜若霜。绲佩绸缪,或雕或错。薰以幽若,流芳肆布。雍容闲步,周旋驰耀。南威为之解颜,西施为之巧笑。此容饰之妙也,子能从我而服之乎?”玄微子曰:“予好毛褐,未暇此服也。”
镜机子曰:“驰骋足用荡思,游猎可以娱情。仆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驷,饰玉路之繁缨。垂宛虹之长緌,抗招摇之华旍。捷忘归之矢,秉繁弱之弓。忽蹑景而轻骛,逸奔骥而超遗风。于是磎填谷塞,榛薮平夷。缘山置罝,弥野张罘。下无满迹,上无逸飞。鸟集兽屯,然后会围。獠徒云布,武骑雾散。丹旗耀野,戈殳皓旰。曳文狐,揜狡兔。捎鹔鷞,拂振鹭。当轨见藉,值足遇践。飞轩电逝,兽随轮转。翼不暇张,足不及腾。动触飞锋,举挂轻罾。搜林索险,探薄穷阻。腾山赴壑,风厉焱举。机不虚发,中必饮羽。于是人稠网密,地逼势胁。哮阚之兽,张牙奋鬣。志在触突,猛气不慑。乃使北宫东郭之畴,生抽豹尾,分裂貙肩。形不抗手,骨不隐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野无毛类,林无羽群。积兽如陵,飞翮成云。于是駴钟鸣鼓,收旌弛旆。顿纲纵网,罴獠回迈。骏騄齐骧,扬銮飞沫。俯倚金较,仰抚翠盖。雍容暇豫,娱志方外。此羽猎之妙也,子能从我而观之乎?”玄微子曰:“予乐恬静,未暇此观也。”
镜机子曰:“闲宫显敞,云屋皓旰。崇景山之高基,迎清风而立观。彤轩紫柱,文榱华梁。绮井含葩,金墀玉箱。温房则冬服絺诧,清室则中夏含霜。华阁缘云,飞陛陵虚。頫眺流星,仰观八隅。升龙攀而不逮,眇天际而高居。繁巧神怪,变名异形。班输无所措其斧斤,离娄为之失睛。丽草交植,殊品诡类。绿叶朱荣,熙天曜日。素水盈沼,丛木成林。飞翮凌高,鳞甲隐深。于是逍遥暇豫,忽若忘归。乃使任子垂钓,魏氏发机。芳饵沈水,轻缴弋飞。落翳云之翔鸟,援九渊之灵龟。然后采菱华,擢水苹。弄珠蚌,戏鲛人。讽汉广之所咏,觌游女于水滨。耀神景于中沚,被轻縠之纤罗。遗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歌曰:望云际兮有好仇,天路长兮往无由。佩兰蕙兮为谁修,宴婉绝兮我心愁。此宫馆之妙也,子能从我而居之乎?”玄微子曰:“予耽岩穴,未暇此居也。”
镜机子曰:“既游观中原,逍遥闲宫,情放志荡,□乐未终。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尔乃御文轩,临洞庭。琴瑟交挥,左篪右笙。钟鼓俱振,箫管齐鸣。然后姣人乃被文縠之华褂,振轻绮之飘飖。戴金摇之熠耀,扬翠羽之双翘。挥流芳,耀飞文。历盘鼓,焕缤纷。长裾随风,悲歌入云。蹻捷若飞,蹈虚远蹠。凌跃超骧,蜿蝉挥霍。翔尔鸿翥,濈然凫没。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飞声激尘,依违厉响。才捷若神,形难为象。于是为欢未渫,白日西颓。散乐变饰,微步中闺。玄眉弛兮铅华落,收乱发兮拂兰泽,形□服兮扬幽若。红颜宜笑,睇眄流光。时与吾子,携手同行。践飞除,即闲房。华烛烂,幄幙张。动朱唇,发清商。扬罗袂,振华裳。九秋之夕,为欢未央。此声色之妙也,子能从我而游之乎?”玄微子曰:“予愿清虚,未暇此游也。”
镜机子曰:“予闻君子乐奋节以显义,烈士甘危躯以成仁。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果毅轻断,虎步谷风。威慑万乘,华夏称雄。”辞未及终,而玄微子曰:“善。”
镜机子曰:“此乃游侠之徒耳,未足称妙也。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轹诸侯,□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吾子若当此之时,能从我而友之乎?”玄微子曰:“子亮愿焉。然方于大道,有累如何?”
镜机子曰:“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玄化参神,与灵合契。惠泽播于黎苗,威灵震乎无外。超隆平于殷周,踵羲皇而齐泰。显朝惟清,王道遐均。民望如草,我泽如春。河滨无洗耳之士,乔岳无巢居之民。是以俊乂来仕,观国之光。举不遗才,进各异方。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正流俗之华说,综孔氏之旧章。散乐移风,国富民康。神应休臻,屡获嘉祥。故甘灵纷而晨降,景星宵而舒光。观游龙于神渊,聆鸣凤于高冈。此霸道之至隆,而雍熙之盛际。然主上犹以沈恩之未广,惧声教之未厉,采英奇于仄陋,宣皇明于岩穴。此宁子商歌之秋,而吕望所以投纶而逝也。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于是玄微子攘袂而兴曰:“□哉言乎!近者吾子,所述华□,欲以厉我,祇搅予心。至闻天下穆清,明君莅国,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今予廓尔,身轻若飞。愿反初服,从子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