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寓言(通用3篇)
飞蛾扑火寓言 篇一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只聪明的飞蛾,它总是被村民们称赞为最勤奋的飞蛾。每天夜晚,它总是飞来飞去,为村子周围的树木点亮一盏盏小灯,为村庄带来温暖的光芒。村民们都对它感激不尽,称赞它是最伟大的飞蛾。
然而,就在这个小村庄的边缘,住着一只古老的狐狸。这只狐狸对飞蛾的勤奋十分羡慕,但心中却暗自嘲笑。它觉得飞蛾为了点亮一盏小灯而飞来飞去,实在是太愚蠢了。于是,狐狸决定找机会教训一下这只飞蛾。
一天晚上,狐狸偷偷溜进村庄,找到了飞蛾。它用诱人的话语劝说飞蛾放下手中的工作,跟着它去寻找更加珍贵的光芒。飞蛾心生好奇,便随着狐狸走出了村庄,来到了一片荒凉的山谷。
在山谷里,狐狸指着远处的火光对飞蛾说:“那里有一团更加璀璨的火光,比你点亮的小灯更加耀眼。如果你能够飞到那里,你就会成为最璀璨的飞蛾。”飞蛾被狐狸的话迷惑了,它一心想着要飞向那团耀眼的火光。
飞蛾不顾一切地向火光扑去,然而当它飞近火焰时,立刻被炙热的温度吓得连忙后退。但是,它却被火光吸引得如痴如醉,再也无法自拔。最终,飞蛾被火焰吞噬,化为灰烬。
村庄里的灯光熄灭了,村民们惊讶地发现飞蛾不见了。他们找遍了整个村庄,却再也找不到那只勤奋的飞蛾。狐狸在一旁暗自窃喜,它得意地笑着,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尾巴已经被燃烧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我们总是被眼前的诱惑所迷惑,放弃了手中的珍贵。勤劳和忠诚才是最珍贵的品质,不要被虚荣和华丽所蒙蔽,否则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飞蛾扑火寓言 篇二
在古老的传说中,有一只飞蛾,它总是夜夜飞舞在火光中,扑向火焰。村庄的长者们告诫它,但它却执意如此。村庄的孩童们纷纷模仿它,也跟着扑向火光。
有一天,火光熄灭了,飞蛾也消失了,村庄的孩童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飞蛾扑火是一种寓言,寓意着贪婪和盲目追求。他们后悔莫及,但已经太迟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贪婪和盲目追求只会让我们陷入困境,应该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追求内心真正的美好,而不是被表面的诱惑所蒙蔽。只有懂得取舍,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快乐。愿我们都能从这个寓言中汲取教训,走上明智的道路。
飞蛾扑火寓言 篇三
飞蛾扑火寓言5则
寓言层出不穷,但蕴含的哲理是不会变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飞蛾扑火寓言5则,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无过之过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3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纠正。我并非圣贤,平时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顺从我、称赞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以我决定辞退高缭,原因就正是你们所说的‘高缭无过’。”
晏子真是一个有见地的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上司。这个用人标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上行下效
晏子辞世已经17年了。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吗?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也学着吃什么东西。有一种叫尺蠖(huo)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刚才您说,17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欢听人家批评您,而只喜欢听奉承话所造成的呢?”
一席话说得齐景公心里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太好了,今天这一番话,教我豁然开朗。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学生了。”
看来,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评,才会经常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建议;如果总是听到别人恭维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弦章的话是有道理的。
愚公谷
有一次,齐桓公在出外打猎时忽然看到一只鹿从前面飞快地跑过,于是他策马紧追不舍,一直追进了一个山谷里。齐桓公正不知此山谷为何处,恰好遇一老者齐桓公就问老者:
“这里叫什么谷?”
老者回答说:“这里叫愚公谷。”
齐桓公又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老者说:“这是用我的名字来命名的。”
齐桓公朝老者仔细看了看,疑惑不解地问:
“我看你的相貌,毫无愚蠢之状,为什么说是用你的名字来命名的呢?”
老者回答说:“让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您吧。我曾经喂养了一头母牛,母牛下了一头小牛。后来小牛慢慢长大了,我便卖了牛买了一匹小马。一个年轻后生看到我牵着一匹小马,上前便喝斥道:‘你养的是一头牛,牛是不能生马的,你这马是哪来的?莫不是偷来的!’于是强行把我的马牵走了。后来乡邻们知道了这件事,都说我真愚蠢。他们把我叫做愚公,而把我住的这个山谷就叫做愚公谷。”
桓公听后也说:“依我看,你也的确愚蠢。既然那小马是你用辛勤喂养的牛换来的,你为什么要让那个年轻人把它牵走呢?”说完,齐桓公不去继续追赶鹿,调转马头回宫去了。
第二天上朝时,齐桓公把这件事讲给他的相国管仲听了。管仲一听,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郑重地整了整自己的衣襟,向齐桓公两次下拜请罪说:
“在君王的属土之内竟然出现这样的事情,应该算做我的过错啊!假如是尧帝时候,皋陶为掌管刑狱的官员,哪里还会有人胆敢强抢人家的马驹子呢?即使有这样的情况,那被欺凌的老者也决不会轻易撒手,而是要找地方跟抢马的人评理的。如今那老者知道处理诉讼案件不公正,遇到巧取豪夺的人,惹不起、躲得起,只好把小马给他算了。看来,这不是一个老头愚蠢的问题,而是社会治理不力的问题。回头让我好好整顿一番吧。”
齐桓公十分赞成管仲的意见,支持他放手整顿法治,惩治邪恶,伸张正义。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愚公在年轻人以强凌弱的情况下舍弃利益求得平安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要想根本改变社会的治安状况和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关键还在于领导的严于律己、认真治理和万众一心的积极参与。
飞蛾投火
一天夜里,林子和客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天很黑,四周十分安静,只有一只蜡烛在闪着亮,林子同客人一起谈古论今,大家都对人生感叹不已。
这时,一只蛾虫扑打着粉红的翅膀,绕着烛光飞来飞去,还发出细小的嘶嘶声,林子用扇子驱赶飞蛾,它便飞走了。可是刚过一会儿,它又飞过来了,林子又用扇子赶走蛾虫,它飞走不一会又飞回来,而且一个劲地朝蜡烛火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这样赶走又飞来,赶走又飞来,反复七八次了。终于,蛾虫的翅膀被烛火燎焦了,它再也飞不动了,落在地上,焦头烂额,还在不甘心地挣扎着那已经烤得残破的翅膀,直到没有了一丝气息为止。
看了飞蛾的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对客人说:“你看这飞蛾扑火该多愚蠢啊!火本来是烧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顾死活地去扑火,落得这般下场!”
客人也有同感地叹道:“谁说不是呢?可是,人比飞蛾更甚啊!”
林子说:“是的,世上的声色利欲,引得人们拼命去争夺追逐,何止像这飞蛾扑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怀疑、毁灭了身躯而不后悔的人,岂不是也像这蛾虫一样可悲可怜又落人讥笑吗?”
人们追名逐利,正如飞蛾投火一般。飞蛾投火被人们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败名裂的人,不是更加可笑吗?
屙金子的石牛
从前,四川的西部有个叫作蜀国的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很是富庶。离它不远的秦国早就对这块富饶的土地垂涎三尺,想要把它划归自己所有。可是通往蜀国的道路非常险峻,有陡峭的悬崖绝壁和万丈深谷隔在路途上,一跌下去就会摔个粉身碎骨,进军的路线无法畅通,任凭秦国虎视眈眈,可一时也无可奈何。
蜀国的国君生性贪婪,总是大肆搜刮民间财富来满足自己对金钱的贪欲,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秦国的国王秦惠王从派去探听消息的人口中得知了蜀王的性情,觉得有机可乘。苦苦思索了很久以后,秦惠王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秦惠王命令工匠打造雕刻了一头巨大的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后面放了好多金银绸缎,放出消息说这头石牛会屙金子。
蜀国的探子把关于这头屙金子的名牛的奇闻告诉了蜀王,蜀王听了羡慕得不得了,暗道:要是我有这么一头石牛,天天给我屙金子,那该有多好啊!正在这时候,秦国的使者来了,他向蜀王说,秦惠王为了表示秦蜀友好的诚意,决定把会屙金子的石牛送给蜀王。
蜀王大喜过望,他听使者说石牛的身形巨大,要从秦国运到蜀国来恐怕很不方便,急忙保证说:“这个不成问题,贵国国君既然肯把石牛迭给我,我哪里有不想办法把它运到我国来的道理呢,就请你们的国君放心好了。”
蜀王也不顾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在国内征调了大量民工,把悬崖挖开了,把深谷也填平了,为了能让石牛顺利到达,把通向蜀国的险径都修成了平坦大道。然后他派了五个大力士到秦国去迎接石牛。
贪心的蜀王哪里料得到,秦惠王早已派遣军队悄悄跟在石牛后面,随着石牛蜂拥而入,一举灭掉了蜀国。
蜀王为贪一点小便宜反而吃了大亏,失掉了整个国家,被天下人耻笑。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把眼光放得长远些,以免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而利令智昏,损害了整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