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乐不思蜀【推荐3篇】
经典故事:乐不思蜀 篇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则著名的故事叫做《乐不思蜀》,讲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义兄弟的故事。他们三人在桃园结义后,一路奔波,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了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刘备是汉室宗亲,关羽和张飞是他的义兄弟,三人一同结义于桃园,誓为兄弟,共同抗敌。在经历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系列战役后,刘备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占据了蜀地,成为了蜀汉的皇帝。
然而,尽管刘备成功建立了蜀汉政权,但他却陷入了“乐不思蜀”的境地。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因为陶醉在享乐之中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可以理解为人们享受着一种虚幻的幸福而忘记了现实的痛苦。刘备在统治蜀汉后,过于沉迷于享乐和安逸之中,忘记了自己建国的初衷,导致政权的腐败和衰落。
刘备的“乐不思蜀”最终导致了蜀汉政权的灭亡。在曹操的进攻下,蜀汉军队节节败退,刘备在白帝城病逝,留下了一个破败的政权和一片混乱的局面。他的义兄弟关羽和张飞也相继战死沙场,结束了他们的传奇生涯。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乐不思蜀”这个成语背后的深刻含义。一个人不能沉迷于享乐之中,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责任。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经典故事:乐不思蜀 篇二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乐不思蜀》,讲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义兄弟的传奇故事。他们三人结义于桃园,一同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然而,当刘备成功登上皇位后,却陷入了“乐不思蜀”的困境。
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后,过于沉迷于享乐和安逸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责任。他放纵自己的贪欲,纵容宠臣,导致政权腐败,百姓疲苦。他只顾享乐,却无心国事,对蜀汉政权的发展和巩固缺乏远见和决心。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因为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刘备的“乐不思蜀”最终导致了蜀汉政权的覆灭,三位义兄弟的豪情壮志化为泡影。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忘初心,坚持理想,才能走得更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警惕“乐不思蜀”的陷阱,不要沉迷于享乐之中,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责任。只有牢记初心,坚持信念,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负使命,不负时代。
经典故事:乐不思蜀 篇三
经典故事: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为争夺统治天下的地位,魏、蜀、吴三国征战不休。其中,刘备统治的地方称为蜀。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因此蜀国迅速走向衰落。最后,魏国大军攻入蜀国,刘禅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投降以后,刘禅他们被接到魏国居住,魏国封他为安乐公,还让他和以前一样生活,整日饮酒作乐。司马昭担心刘禅表面上装作很顺从,暗地里集聚力量将来消灭魏国,就想试试他。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想起了家乡,难过地哭起来。而刘禅却表现得很高兴,司马昭就故意问他:“你不想家乡吗?”刘禅随口说:“这里的生活很快乐,为什么要想蜀国?”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如果司马昭再这样问,你就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天天都想念那里。’这样司马昭就可能放我们回去!”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这个问题,刘禅就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哭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一看,便明白他是装出来的。以后,司马昭不再防备刘禅了。 感悟: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因为贪图享乐而忘了国家,甚至连装着想念家乡都装不出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贪图眼前的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