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6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将利用山中访友的主题来进行一堂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课程。学生将有机会在户外环境中学习,同时也能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首先,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户外考察活动。学生们将被分成小组,每组由一名“访客”和一名“主人”组成。他们将在指定的山区内进行探索,寻找指定的地点,并根据提供的任务书完成各种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将安排学生进行一场户外的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将根据他们在考察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分享彼此的感想和观点。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山中访友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户外创作活动。学生们将根据自己在考察活动中的所感所悟,自由发挥,创作一篇关于山中访友的文章或诗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一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在户外环境中学习,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还可以深入了解山中访友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思维、创造力和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二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将利用山中访友的主题来进行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课程。通过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学生将在户外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能学习到关于山中访友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首先,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户外实地考察。学生们将在指定的山区内进行探索,了解山中访友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他们将观察山中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能了解山中访友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山中访友的文化特点,增强他们对这一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户外的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每个小组将根据他们在考察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分享彼此的感想和观点,展示他们对山中访友的理解和体验。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山中访友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关于山中访友的主题研讨会。学生们将根据自己在考察活动中的所感所悟,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展开深入的讨论和探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这样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在户外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解山中访友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力、表达能力、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侠客、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揭题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本第1页的单元导语,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1.(1)谁第一个说说,你从单元导语中知道了什么。
A我知道了这个单元都是介绍大自然的——说得对,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感受大自然。
2.还知道了什么?
师:了不起,你关注到了学习要求,一起来读一读。
总结:学习本组课文就是要体会作者有哪些(贴: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贴:联想和想象)
3.揭题:
(1)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
师:一起读。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
(2)访的意思是?(拜访)友指的就是(朋友)
你怎么理解课题?(到山中去拜访朋友)
再读题。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示要求)
(二)检查词语
过渡:来,我们来读一读词语
第一组:栀子花、汩汩、犬吠、嗅到
1.谁见过栀子花?读句子【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汩汩一般用来形容?(水流动的声音)读句子【你好,汩汩的溪流!】
3.犬吠就是狗叫。嗅就是闻的意思。
第二组:树冠、唱和
1.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
冠本义是帽子,皇帝戴的帽子叫--皇冠。
也表示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树的顶端*——树冠,*头上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叫——*冠。
2.唱和的意思是和谐的跟着唱。
总结: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字义,用法也不同。
第三组:邀请、身躯(先驱)、津津乐道
这三个词中含着三个要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写。
1.“邀”字先写“敫”,写得紧凑一些,再写走之儿,平捺要写的舒展。
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约定的地方去叫——邀请。
2.“躯”先写“身”字,根据偏旁我们知道它与身体有关,再写“区”。
3.津津乐道:很感兴趣的谈论。津津的意思: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有一个词叫——津津有味。
(三)交流问题
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①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③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
2.师: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拟人)
3.师总结:把山中的一切都当做了人来写,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独特感受。
三、学习第3自然段,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过渡:一个早晨,他又来到了这漫步了千百回的山中。作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
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
?生1: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师:德是什么?望是什么?
生: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
请你读一读
②生2:“弓着腰,俯身凝望”
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啊!
总结: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这份独特感受。
③生3:“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④生4: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谁来读。
?生1读,师:你觉得你读出了对老桥的什么?生:尊敬。
师:你觉得你听出了对老桥的什么?生2:怀念。
师:还有吗?生3:老桥是他的朋友(朋友之情)。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②师总结: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2.指导背诵
?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记住。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生自由背诵,请2生背。
③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四、比较阅读,体会写法
1.师: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也写过一篇名为《桥》的文章(投影)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哪一种表达?
【桥
一条流得很急很急的河,切断了土地,是桥又把它连接了起来。
因为有了桥,我每天早晨,才能走向学校。
我在假日里,才能去河对岸的山上才来野花,送给我生病的老师。
我在中秋节,才能带上糕点去看望我的外祖母。
我记得我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是怎样买着不稳的步子走过这座桥的;爸爸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第一次进城的;爷爷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去山上砍柴的。】
相同点:都对桥有很深厚的感情,都进行了联想。
师:他们有没有写桥的外形,样子?只写了自己与桥之间的感情。都是他们的独特感受
不同点:第一人称,文章中用了第二人称,把桥当成了朋友。
师:有了一个字反复了3次——你。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2.师:你能学着李汉荣的样子,跟桥说说心里话吗?用上这样的句式,可以改写这段文字,也可以写自己的独特感受。
桥啊!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自由写
3.学生交流
师评价:我感受到了你对老桥的那份情谊。
你的联想很独特。
你用了疑问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古桥。体会了作者运用拟人、比喻、联想与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还运用第二人称来写下自己的感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他的脚步,去——山中访友。
六、板书设计
散文山中访友
古桥老朋友独特感受
树林联想、想象
……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古桥,一起来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山中访友,同作者一起体会那山中的一切,体会作者怎样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这些独特的感受。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品“知己”之情
1.师:古桥在他的心中是老朋友,那么树林在“我”心中是怎样的朋友?谁来读第4自然段。
2.树林是他的——板书:知己
师: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互成为知己?
生交流
3.师:知己就是至交,同意这样说吗,请看文中这2句话认真读读,哪些词语触动了你的心,让你感觉到作者和他们确实是知己。大声读【走进这片树林……)
生:从鸟儿呼唤我的名字看出。
生:从无边的青翠,每棵树都望着我看出。
生:无边是无限的,把所有的都给知己。
(课件圈:呼唤、交换眼神、迎面、望)
师:在鸟儿的呼唤中,在默默地眼神里,在迎面送来的青翠里,在每一棵树的凝望中,有怎样的知心话跟作者讲啊。
4.①师:“走进这片树林”你体会到什么?
这片树林是作者是多么熟悉的呀,小时候常来这里玩耍,高兴的时候就来到这里——生:他在这里嬉戏。
师:他伤心的时候也来到这里——生:向树林和小鸟倾诉他的心事,好象能安慰他。
②师:现在作者又回来了,又见到了这些知己,这些知己会说些什么知心话呢?
我就是作者李汉荣,你就是鸟儿,你会对我说些什么?
师生交流
③师: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没有说出来,都在那轻轻的呼唤中,男生读;
都在那默默的眼神里,女生读;
都在那深情的凝望中,齐读。
5.①师: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也望着每一棵树。就这样,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受,读【课件:“我靠在一棵树上……流淌。”】
师:此时此刻,我和树已经已经——融为一体了。
②师:就这样,我已不是我,我沉浸其中,陷入了遐想。引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音乐)
③总结: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这样用想象的方法来写树林的与我的心灵相通,写得多么生动传神啊。
三、学习第5、6自然段,学习并运用写法
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读读5、6自然段,你发现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排比、第二人称)
2.读着这样的句子,有没有感受到它像一首热情的小诗,让我们带着满怀的热情和他们打招呼吧?你想跟谁打招呼?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的声音像山泉一样好听)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鼓鼓的溪流!(是呀)
你吟诵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我感到了你雄浑的气势)
你天生的金嗓子,
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你果然很有气势)
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
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幽幽的白云!(多么优美的白云)
你洁白的身影,
让天空充满宁静,
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你们一定是好朋友吧)
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
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
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3.拓展
师: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朋友,你还想到了谁?
生交流
师:还有很多很多,你愿意跟他们也热切地打招呼吗?你想跟谁?拿起笔来,跟他们热情地打打招呼吧!
你好,_______的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写,交流。
5.总结:我发现你们已经很李汉荣先生一样能利用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此刻,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山中的一切都成了他的朋友,难怪他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读),一片落叶(读),一块石头(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踏蕴含的生命的奥秘,
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2.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
3.当老师读到这里的时候,脑海中浮现了这样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读
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落红指的就是落花。你怎么理解这句诗?
生交流。
师:是呀,再来读一读。一朵花也有生命,请你把这句诗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4.总结:两位诗人相隔数百年,却有着相同对生命有了相似的感悟。因为他们都在——用心感受大自然。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再来读一读。
四、总结回归,拓展延伸
1.现在你能再来谈一谈为什么他把“山中访友”作为题目?
生:因为他把山中的一切都当作朋友
2.师:能不能换一个题目?为什么
师:是呀,因为作者对山中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板书:情)
3.我们跟随者作者的步伐拜访了山中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等等山中的一切,他的朋友多吗?
是呀,他的朋友遍布全文,这叫——形散
但是这么多的朋友却紧紧围绕着一个字(友),这叫——神聚
4.形散神聚就是散文的最大特点。不仅如此,散文取材广泛,语言优美。老师想向大家推荐几位散文大家,他们是冰心、朱自清、余秋雨。走进散文,你会领略到它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散文山中访友
古桥老朋友独特感受
行散树林知己联想、想象
……
神聚情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解决生字,理解并掌握“陡峭、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描写大自然风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环境的优美,体会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位优美语言,学习描写大自然的方法。
【难点】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由题入文,提问学生是否有自己在山中游玩的经历,山上有哪些景物是令自己难忘的,让大家互相交流、谈论。(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查清字词,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正音。
2.教师示范读,让学生跟读并且体会情感基调。
3.学生默读课文同时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访友时间、环境、心情。
第二部分(3—7自然段):访友情境,对“朋友”感情。
第三部分(8自然段):告别“朋友”。
(三)抓住重点,深入研读
1.抓重点词句,体会感情
①“满怀的好心情”
明确: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在大自然之中寻访的心情非常好,包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情深”
明确:道出了作者对大自然感情的深刻。
③“这山中的一切,哪一个不是‘我’的好朋友”
明确: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它们像我们的朋友一样可以和我们沟通交流。作者进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访友”,体现了在作者心目中,人类和大自然是应该并且可以和谐相处的。
2.小组学习
①理解题目含义
明确:在作者的眼中,自然界的万物都可以和人类和谐相处,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己的朋友,作者对他们是尊重的,所以到山中去探访也就变成了“山中访友”。
②赏析修辞手法(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且共同探讨运用修辞的好处)
例如: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比拟)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排比)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比喻)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文章第五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见所闻,那么,能不能仿写这一段,把你在某一个地方的见闻以及感受写出来呢,让我们动手试试看吧。
提示:开放性问题。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
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像作者学习,珍惜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和谐相处。
(六)课后作业
探访大自然,并且用画笔记录下你的独特发现。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描绘各种好友时用到的.修辞手法-拟人,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需要多结合写作进行练习。作者的情感是学生体会的难点,需要学生多读多悟。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反复朗读,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神回归。
【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环节意图课前准备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自己读书的收获以及疑惑记录在预习本上,以便在课堂讨论交流。
一、三分钟口语训练(此环节在本课省略)
二、导语设计(略)
三、初读课文──读通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3、学生汇报。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
2、学生汇报:“我读懂了……”
五、品读课文──讨论交流
1、师:假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来到我们班级,调查同学们是否喜欢这篇课文,让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朗读出来,讲讲喜欢的原因。
3、学生汇报。
(教师在这个环节准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奇特的想像)
六、质疑(如果学生没有什么问题,教师会提出。如果学生能提出教师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训练
放飞想像。
八、布置作业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锻炼学生说话能力。
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进行识字写字训练,培养合作精神。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
体现师生间平等的对话。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进行想像能力的训练。
注重使用汉字的能力,让学生走进生活,书写生活,热爱生活。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孤独之旅(客观)
欢欣之旅(内心)
精神回归之旅(归宿)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六
【说教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散文,传统的分析教学法会影响整体的韵味和优美的意境。所以我采用表情朗读法、联想想象法与仿写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文中的优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完美,从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本事、想象本事与写作本事。
【说目标】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熟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体会作者把进山看风景写成“山中访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说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与预习字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课文朗读、安装好音响,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3、一个课时。
【说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闭上眼睛,何教师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大家认真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音响放出一段描述山谷情境的纯净音乐,学生闭目欣赏纯粹的流水声,鸟鸣声,进入情境,由此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动情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由学生自我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再幻灯出示重点字词。
3、放配乐课文朗读,再一次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课文资料,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本事。(听读前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⑴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⑵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资料。可是我故意不问作者一共描述了几种景物,而是沿用课文标题的方式提问,这样既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也让学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我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时,一边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我将描述古桥与树林的两个段落,作为指导的范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肯定会提到,那么在这儿我就将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编的关于描述古桥的文字从课件中投影出来。描述古桥那一段,作者构思巧妙,不是直接描述古桥的,而是采用了人称转换的方式来写的,好象直接与古桥对话。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我就将这一段直接改成对话体,然后指明两个学生分主角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人称转换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发,显得更加的亲切和自然,就像是与一个老朋友应对面的交谈一样。然后就能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一段。
接来的另一段,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景物描述观照的视角独特新颖,树与“我”融为一体,互诉心声,与自然浑然一体,使人耳目一新。这一段让学生先想象,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自由发言,团体讨论该如何把握朗读技巧以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开展男生女生朗读竞赛进行朗读训练。
其他的段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学生先说一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她根据自我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我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要从刚才的朗读体会中进一步启发引导,经过一轮的朗读训练,学生能初步体会出作者在这其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让学生了解到自然是完美可亲的,我们应当保护她,爱护她,生活在自然怀抱里的我们,如果以一颗真挚的心去呵护她、关爱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将从她那儿得到无尽的财富与宝藏。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想象、感悟、表达
1、合作探究,积累感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优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读,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乐,学生闭目想象课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让学生成为一株株苍天大树、一朵朵山涧小花,一只只飞翔的小鸟,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共同营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口头仿写片段与口头想象作文)
四、总结
大自然是完美的,歌德说过:“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着欢乐。谁在自我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我们应当要关心她、爱护她,她也会关心我们、庇护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恰如《山中访友》中所描绘的一样。
五、布置作业
到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大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她为朋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