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选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父亲在地震中与儿子相遇的故事,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亲情。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影前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地震对人类生活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以及对地震灾害的看法。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观影时的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沟通。学生可以通过观影后的讨论,分享对父子关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对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视。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影后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子之间亲情的作文。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交流的看法和体会。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观影、讨论和写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感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和人文素养。希望通过这一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他们对亲情的珍视和体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二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气和坚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父亲在地震中与儿子相遇的故事,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强。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影前的介绍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介绍,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影响,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气和坚强。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观影时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可以通过观影后的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他们珍惜生命,珍惜当下。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影后的表演任务,让学生表演一场关于生命的情景剧。学生可以通过表演,展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珍惜。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气和坚强。通过观影、讨论和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感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勇气和坚强,增强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和体会。希望通过这一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勇敢面对挑战,坚强面对困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

  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一)、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1、对这位父亲说:‘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对这位父亲说:“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险的时刻,你能平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爱和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会忘而却步!”

  (二)、(课件)讲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以及全国人民对苦难同胞无私的爱

  五、布置作业

  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爱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子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重点)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你平时的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地震吗?

  2、地震是残酷的,无情的。它毁灭了多少美好的家园,无辜的生命。地震虽无情但人有情。只要多一份信念,多一丝期望,就会多一个奇迹出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3、有谁愿意帮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

  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子的了不起。

  二、感悟主旨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想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写出你的理解与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二)汇报

  师: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

  1、理解第2、3段:

  1)“冲向”:体会出父亲急切地想见到儿子。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中的“漆黑”可以体会出父亲以为已失去了儿子,心情沉痛。

  师: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该怎样呼唤儿子?谁能喊?

  3)猛地想起、坚定的站起”等词句理解。

  2、理解第5段:主要抓住别的父母和父亲的对比、父亲的眼神和话来理解。

  3、理解第12段:这段话展现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学们齐读这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可以体会出父亲挖的时间长。

  师:我也写了一句话:他挖了36小时,没人现来阻挡他。找生读体会作者为什么那样写而不象我这样写。

  B、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出什么?从满脸灰尘可以体会到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从双眼布满血丝可以体会到父亲已经36小时没睡了,很累了;从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可以体会到可能发生大爆炸了,也可能父亲被什么东西划伤了。

  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作者也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句外貌描写你们就体会出这么多,多精妙!多传神啊!

  C、没人再来阻挡他:再来说明有人曾经来过但又走了。都有谁来过?找找。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们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消防队长和警察在这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来劝父亲?(更能表现当时很危险)

  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师: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真的失常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理解父亲说的这句话。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劝他;当儿子高兴时,父亲会和儿子分享;当发生大地震时,父亲也要和儿子在一起,所以才要挖。

  4、师:在漫长的36小时,不!38小时里,父亲又累又饿,受了伤,没有一人来帮助他,但他却一直挖。老师非常想读这段给大家听。(师范读)谁也想读?生练习后指读。

  5、那么,在这38小时里,是什么支撑着父亲挖下去呢?

  师:父亲如此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又表现在哪呢?

  1、理解16段:生谈体会

  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4个孩子,只的6、7岁大,都蜷缩在墙角,什么也看不见。饿了,没有面包;渴了,没有水。8小时过去了,12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你们听到了吗?听到阿曼达的声音了吗?

  2、理解23段:生谈体会。如果你是阿曼达,怎么对父亲说这段话?生读

  3、又是什么支撑儿子等了38小时呢?

  4、现在阿曼达和他的同学得救了,让我们把这一幕展示出来,一起读这段父子对话。老师读父亲的话,同学们读父亲的话,再找一位同学读旁白。

  5、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幸福的时刻吧!再读一次。

  三、总结升华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我被那个为了寻找儿子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的父亲而感动,为那个在废墟下等了38小时的儿子而喝彩。你们呢?回忆一下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令你感动的一幕幕,找出来有感情的读出来吧!(生练读后指读)

  四、作业:

  1、如果你是被救的13个孩子之一,会对这对父子说什么?做什么?回去写在日记本上。

  2、最后送给大家一件礼物:一本书《感悟父爱》在这本书的序中有一句话很感人,也很富有哲理: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用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虚墟、疾步、绝望、瓦砾堆、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与的佳句。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人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的事。

  3、默读课文,全文中心句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4、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勾画地震中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重点句子,思考、批注这是一位()的父亲。

  5、默读课文13~24自然段,勾画地震中表现儿子了不起的语言的重点句子,这是一位()的儿子。

  6、讨论:

  为了表达伟大、深沉的父爱,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练习提纲

  1、抄写、背诵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5个。

  2、以“父爱”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父亲爱你的事。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⑴正音:砾、颤、爆、墟。

  ⑵难字书写:杉、矶、砸、颤。

  ⑶用时、地、人、事四要素概括主要内容。

  ⑷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会父爱的伟大。

  ⑴喊、跪、站、走。

  (悲伤、绝望中坚信儿子等着……)

  ⑵“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三次)→不顾危险、劝阻,坚持救儿子。

  ①“他挖了8小时……36小时……”(时间漫长)

  ②“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掘过程漫长、艰辛)

  坚决救儿子,深爱儿子

  ③抓住“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想象儿子坚决救儿子的困难及心理活动,深化父爱的伟大。

  ④比较:

  外貌描写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3、抓住儿子语言、神态的重点句子,体会儿子的了不起,体会儿子的美德。

  儿子:坚信父亲救自己先人后己

  4、总结写法特点: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特点。

  5、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和感受亲情的可贵,受到熏陶和感染。

  2.领悟课文中一些重点语句语言运用的特色。

  【课前准备】

  学完《秋天的怀念》(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一文后,让学生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果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把诸如《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提供给学生。

  【教学流程】

  一、承上启下,直奔“亲情”。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秋天的怀念》,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亲情的可贵,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

  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

  让学生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按主题组织编排课文是新教材的重要特点。出示类似的文字,既揭示了本组课文的共同主题,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

  二、阅读课文,感受“亲情”。

  (一)读题提问。读了题目,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这是对学生“阅读期待”的利用,凸现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地位。)

  (二)读文答问。

  1.初读一遍课文,用几句话说说课文写一件什么事,说的话要求尽可能回答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

  2.再读一遍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发言后,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了不起)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深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1)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①“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小结。

  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个问题有较大的思维含量,可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

  “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①“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②“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4.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5.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他挖了8小时”至结尾。

  三、迁移导行,抒写“亲情”。

  教师小结。让学生课后写亲人关爱自己的一件或者几件事,歌颂亲情;也可以为自己的亲人做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写下来。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带到生活中去,为亲人做一件事,以情导行,把学文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

五年级英语外研版教学计划【优质3篇】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英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老师如何教学?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五...
教学资料2018-01-04
五年级英语外研版教学计划【优质3篇】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反思(精简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能...
教学资料2019-06-06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反思(精简3篇)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彩3篇】

教学目的1、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2、结合课文内容抒发情感,谈自己的体会。3、搜集有关的时间的名言、谚语,在班上交流。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
教学资料2019-03-09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彩3篇】

推敲【最新3篇】

推敲tuī qiāo[释义] (动)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
教学资料2012-06-04
推敲【最新3篇】

沂山国家森林公园【优选5篇】

沂山国家森林公园 沂山国家森林公园(沂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东省临朐县境内,位于临朐县 沂山镇 属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沂山山体蜿蜒,气势磅礴,奥谷深幽,钟灵毓秀,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
教学资料2013-07-06
沂山国家森林公园【优选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最新6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欢迎大家分享。一年级数学下册教...
教学资料2011-07-08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最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