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精简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标题:基于任务型教学的英语口语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运用所学英语词汇和语法进行口语表达;

2.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3. 学生能够通过口语练习提高英语听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日常用语和常用口语表达;

2. 情景对话练习;

3. 角色扮演活动;

4. 小组讨论和演讲。

三、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任务设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听力训练和口语模仿。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口语学习环境;

2. 组织活动: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口语练习活动;

3. 引导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作业进行评价,包括语法准确性、流畅度等方面;

2. 听力测试:设置听力测试,检验学生对英语口语的理解能力;

3. 口语测试:进行口语测试,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准确度。

六、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课件;

2. 英语口语教材;

3. 录音设备。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通过丰富多彩的口语练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英语口语水平。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标题:跨学科整合的STEM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科学知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

2. 工程设计:设计、制作、测试等工程实践活动;

3. 数学运用: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计算等方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1. 项目驱动学习:通过项目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

2. 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项目设计:教师设计跨学科整合的STEM项目,设置问题和任务;

2. 学生团队合作:学生组成团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 实践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探究问题;

4.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分享经验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

1. 项目成果评价:通过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价,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团队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3. 个人反思评价:学生对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

1. STEM教育资源;

2. 实验器材和工具;

3. 电脑、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合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通过项目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对“枣儿”这一具体事物及剧中情节,语言加以泛化、深化、理解象征意义。

  2、体会有象征意味的台词

  3、理解剧中人物的亲情,思考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教学重点】

  揣摩情节、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剧中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实社会中,人们迈步奔小康,在农村不少家庭主要劳动力涌入城市生活,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使自家走上富裕之路,然而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现象,留守家园的老人和孩子,在无尽的思念中生活,他们怎样寄托这种思念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戏剧小品《枣儿》。

  二、整体感知

  1、概述古诗情节:

  在乡间一棵挂满了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一个捡枣的男子,一老一少的交谈,吐露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也表露了儿子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反映社会变迁。

  2、本文把时空集中在什么地方?“枣儿”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红枣儿树下,老人思念亲人的场景交待,枣树为背景,“枣儿”是全剧的标题,并以“枣儿”贯彻全文,老人和孩子以“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3、老人有几次回忆起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作者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

  ⑴ 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摘枣儿竟然尿了老人一脖子;儿子在枣儿树下尿尿。

  ⑵ 老人十分疼爱男孩。

  ⑶ 老人思念儿子,在男孩身上折射对儿子的爱。

  ⑷ 作者是借“枣儿”传达亲情,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4、剧中人物各是什么样的人?

  老人:老一辈农民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念旧而传统,有希望有失落。

  男孩:新生一代(农村)思念亲人,好奇懂事、纯真可爱。

  5、“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

  背景:枣树下童谣声亲情

  人物:老人:老一辈农民、亲情、爱心

  男孩:新生一代好奇懂事

  枣儿:象征亲情、故乡、精神家园

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

  一、回顾导入 :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诵读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3、自主学习:正音、正字、释词

  三、合作探究

  1、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 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 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朗读,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四、品读明理

  1、品读课文,逐段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互动释疑

:

  四人小组提问释疑

  六、体验拓展:

  1、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七、背诵理解:

  分小组竞赛背诵

  八、师生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九、作业

布置

  ①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函数有三种表达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函数解析式法。熟练解决这一问题对后续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本节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完全突破。

  1.要求学生明确确定一次函数需要两个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需要一个条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例题介绍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基本步骤,并明确待定系数法的用途和目的,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前面学生一直学习的是已知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从数到形的过程;从这一节课开始,学生反过来学习从形到数,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也经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这节课是整个学生的一种逆向思维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在前面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直接触的是已知解析式,再研究函数。而如果没有给解析式,能不能求出解析式呢,这节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用待定系数法可以确定函数的解析式,而对于一次函数,只需要确定两个系数就能确定函数的解析式,进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面的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基本的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后进行学习的,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掌握尚可,能通过解析式画出函数图象,通过图象判断k和b的符号,会用待定系数法计算简单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一定的困难,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于两个式子相减,b就可以抵消,所以计算问题不会很大。另外,学生认为函数的学习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在练习的过程中,对于数形结合一直反复疑惑,并且对于新题型比较陌生,特别是没有直接给出点或者没有说求函数解析式,这样的题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2.学生已经学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会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初步认识过待定系数法,以前也接触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待定系数法,怎样去用,具体步骤有哪些,进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然后举例说明从数到形和从形到数的相互渗透。

  3.如何根据所给的信息找到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对于这个问题,主要利用四种题型(图象、列表、交点、实际应用)和学生一起探寻条件(主要是找两个点),从而突破这个障碍。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待定系数法,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明确确定一次函数需要两个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需要一个条件,主要是因为系数的个数所以决定了需要的条件个数。

  2、能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进而推广利用给定的信息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入待定系数法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并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难点:培养数形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出问题

  在黑板上画出一次函数的四种类型的图象,要学生判断k和b的符号;通过符号确认所在的位置,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初步体会从数到形的思想。

  2、讲授例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动手画出y=x+3图象后去掉解析式,抛出问题,如果给出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何求出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学生思考。

  以教材例题为主,讲授待定系数法的四个步骤,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想到找两个点,求出k和b就可以。学生能根据给的两个点的坐标代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且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k和b,知道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只需要求出k和b,也就是需要找两个条件,实质上就是找两个点。如何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如何找到两个点,并总结归纳什么是待定系数法。

  3用课件呈现多种题型:图象、表格、点的坐标,分别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台演示纠解题过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加深对待定系数法的理解,加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反思。目的巩固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步骤。总结主要涉及的题型提高数形结合的思想:从数到形和从形到数的思路

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插图,画面清新自然,充满了童趣、童真,描写的是雪后放晴,太阳出来了,一位小孩子依依不舍地拥抱堆好的雪人。第二部分与插图内容相配的一首儿童诗,表达作者对雪人的真情挽留,情真意切。作者要赶在雪化之前热情地拥抱雪人,并要大声告诉雪人:永远和你在一起。第三部分写作者提示及要求。首先是启发学生回忆沐浴过父母哪些无私的爱,然后帮助鼓励学生直接向父母表达诚挚的谢意和真诚的爱,并注意观察父母会有怎么样的反应,最后将自己所想、所做和所感受到的内容写下来,完成一篇习作。这世界充满了爱,爱无处不在,尤其是生活在美好朝代中的小学生,家庭和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之这次习作不仅要让活到体会到社会及家庭对自己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深情,而且还要让他们用语言和行动向含辛茹苦的父母表达自己的敬意。

  二、教学要求:

回想爸爸妈妈对你的无限关爱,对爸爸妈妈认真地表达你的爱。表达爱的时候,要看着爸爸妈妈的眼睛,动情地说,也可以写在纸上给他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整个过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写好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整个过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写好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回想爸爸妈妈对你的无限关爱,对爸爸妈妈认真地表达你的爱。

  2.表达爱的时候,要看着爸爸妈妈的眼睛,动情地说,也可以写在纸上给他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整个过程写下来。

  4.要求内容具体,写好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老师有感地配乐朗读儿童诗《雪人》。

  2.把心中的爱表达出来吧!爱——就是要大胆地说出口。(板书:表达我的爱。)

  3.学生齐读儿童诗《雪人》。

  二、回忆过程

  大家还记得那次你对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爱的经过吗?有的人是亲口告诉爸爸妈妈的,有的人是纸上写的,把你们的纸带来了吗?

  1.引导口述事情的经过。

  2.交流,互评。

  3.老师适时点拨:自己的动作描述要细腻,还应说出爸爸妈妈的反应,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三、再忆起因、结果。

  1.谁来说清楚事情的起因?

  2.小结:语句要简洁,交代要清楚。

  3.能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吗?

  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写草稿。

  2、点评学生草稿。

  3、修改完善草稿。

  4、誊写作文。

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优质6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
教学资料2016-08-0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优质6篇】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优选6篇)

在我们无暇顾及时间时,时间早已匆匆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
教学资料2019-04-08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优选6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为人民服务...
教学资料2019-01-01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杜甫诗》教学设计2

25 杜甫诗三首 山东省寿光市王高一中 刘广福 ☆目标聚焦 1、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大致了解诗人杜...
教学资料2012-06-03
《杜甫诗》教学设计2

日本动漫大学院校介绍和申请条件【精彩3篇】

这些年日本留学持续升温,其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留学的费用低,另外专业的多样性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对于国内很多喜欢动漫专业的学生来说,去日本留学读动漫专业是非常具有优势,教育体系完善成熟。目前我们国家在...
教学资料2015-07-08
日本动漫大学院校介绍和申请条件【精彩3篇】

年月日教学反思范文【实用5篇】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下面是大学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年月日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年月日教学反思范文一今天是我校进行第三轮数学赛课的第三天,我执教了一节三年级的《年月日...
教学资料2012-09-04
年月日教学反思范文【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