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彩6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千米作为较大的长度单位,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一个概念。因此,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千米的认识教学活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实际长度,比如学校操场的长度、附近道路的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和比较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差异。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千米是多少米,帮助他们建立起直观的认识。接着,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千米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千米的概念。
其次,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比如,设计一个团体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速、最准确地估算出千米的长度。也可以设置一个实地测量的任务,让学生在校园内寻找一段长度为千米的距离,并使用尺子或者计步器进行测量,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最后,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小测验或者游戏来检验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水平。比如,设置一个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千米是多少米,或者设计一个千米单位换算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对千米的认识和运用能力。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千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千米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千米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长度单位,而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认识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性活动和趣味性教学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设计千米的认识教学活动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提高。
首先,可以设计一个以千米为主题的实践性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索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通过寻找、测量、估算等方式来认识和体验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索欲望,从而更好地理解千米的概念。
其次,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或者动画片来引入千米这一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的转换和运用。比如,设计一个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职业的人物,通过实际情境来理解千米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和意义。
最后,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千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运用所学知识。比如,设计一个实际测量的任务,让学生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测量出一段长度为千米的距离,并编制简单的实验报告,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千米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
生:一米三····
师:“米”是什么单位呢?
生:长度单位。
师:谁能把自己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请同学们伸出双手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分别有多长?)
师:看题目,说出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是12(厘米)教室的长度是7(米)
硬币的厚度是1.8(毫米)课桌的高是8(分米)
西安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1120(千米)
师:为什么西安到北京的距离要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生:因为这个距离比较远。
师:对,要测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等的长度,我们通常也用千米作单位。
二、授课部分
师:关于“千米”这个新朋友,你们有哪些想了解的?
生:1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千米的世界。
师: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或见到过“千米”?(高速公路上有,马路上的指示牌等);
师: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来看一下。(1、限速标志牌;2、从这里距某地还有多远?)
师:看图了解我国一些建筑物的长度(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约7千米;2、我国杭州湾大桥全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3、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刚才我们举了这么多有关“千米”的例子,我们了解到“千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广泛的被应用着;那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和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观看几段视频。
1、走一百米大约走了150步(估一下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
2、绕一圈二百米的跑道大约用3分钟(估一下走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3、十位学生侧平举长度是十米(想想几个10米是1千米);
师:这里的1千米也就是1000(停顿)米;“千米”也叫“公里”可以用字母km来表示。
师: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你发现老师的读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停顿?
师:千米和米之间怎么换算呢?
师:如果跑道200米一圈,那几圈就是1千米呢?
学生完成题目:
4千米=( )米 9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6000米=( )千米
(学生回答注意念题停顿,得出结论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我么学会了换算,感受了校园里面的1千米,现在我们去感受一下校园外面的一千米(从北关小学门口出发到蓝田县图书馆大约是1千米;将军岭隧道全长1千米;)
师:请将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在心里走一遍;(学生闭眼感受)
请把你从学校回家的距离和1千米作比较是大于1千米还是不到1千米;(可以用行走1千米大约走1500步或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比较一下)
为什么超过或不超过1千米请给出理由;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比校园周围更远一些的距离:
师:这堂课一开始我们就了解到“千米”是测量较常的路程单位,它不仅可以测量铁路、公路还可以测量河流的长度,那我们来看一下有关我国一些著名河流的长度;
出示课件(黑龙江全长1370米;黄河全长5464米;长江长6300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珠江全长216千米)你能比较出这四条河流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吗?
三、提升与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还知道千米能用来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长度,还了解到1千米=1000米,只不过千米用起来更方便。
师:现在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成果:
一、填空
天安门城楼高约35( )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
这艘轮船的底长约125( )
二、连线
我们刚才学了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那请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些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每小时能行多少呢?
步行每小时4千米 飞机每小时800千米
自行车每小时15千米 小汽车每小时60千米
三、填一填
( )200米就是1千米
( )100米就是1千米
( )500米就是5千米
( )千米=1000米
6千米=( )米
2000米=( )千米
小结:这些知识你都学会了吗?
1.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远的路程时,一般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把高级单位“千米”换算成低级单位“米”,或者把低级单位“米”换算成高级单位“千米”,都是根据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的,所以必须牢记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是哪些?(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说出进率是多少。)
2、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块橡皮长约4( )
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2( )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约200( )
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约12( )
2、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知道孙悟空被压在什么地方吗?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中的五个兄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下长度单位的老大——千米。
二、新授
1、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千米又叫公里(板书:公里),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板书:km )。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下面有一些图片,也告诉了我们“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出示情境图认识各图上的标牌数
师:你知道什么情况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对!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问: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出示走100米的镜头图:看,这是两个同学在操场的跑道上活动的情景,上次同学们也在100米的直跑道上走一走了,大约走了150步,约1分钟。
老师还请两个同学在100米的直跑道上跑一跑,大约是30秒。
你觉得走100米的路长吗?那2个100米是多长呢?3个100米呢?
(2)请同学们想一想:10个100米该有多长呢?把答案写在本子上好吗?
板书: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快读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让人闭上眼睛就能听出是千米还是米这两个不同的 长度单位吗?(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问:2千米等于多少米?4000米等于多少千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5)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下我国的建筑物和堪称世界之最的山峰。(出示图片“你知道吗?”)
你看!我们国家多了不起啊!其实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自豪,请看这些图片,你能分清用米还是千米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知、体会1千米
(1)问:测量学校跑道的一圈长度用哪个单位最合适?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师:请你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1、师:下面是一张小明家附近的平面图,(出示第一题练习)
2、师:小明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每天都去训练跑步。(出示第2题练习)
3、师:我们国家有很多河流,你知道我国的四大河流吗?测量河流的长度,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出示第5题练习)
四、全课总结
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能告诉大家吗?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你的五指山,说说各长度单位吧!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五、布置实践作业: 书上第55页的查查填填。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Mm cm dm m km
10 10 10 1000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课件。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1000米大约要多少时间。在课前访谈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基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楚。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选择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学过程,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线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相同,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线进行了步测,在学生回答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相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观念
师:课前大家都走了100或200米,并做了记录,你能说说走1000米大约花多少时间或走多少步数吗?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 60秒时间,照这样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 秒时间。
师:600秒也就是几分钟时间?(10分钟)有不一样的吗?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这样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约12分钟。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钟,照这样走1000米,需要15分钟。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这样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过1000米,大约走了754步。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应该是660步。
生5:我走到后面越来越累,步数当然就多一些了。
师:同学们,她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6:我们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匀速走的话,可以直接将时间或步数直接乘5,但考虑我们小朋友身体状况的话,实际上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步数就比匀速走多一些。
师:看来我们还要尊重实际状况。下面请同桌两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走的步数。
教学片段二:强化1千米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近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近,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教学片段三:练习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习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 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习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习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