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反思(最新4篇)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作文评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红双圈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标记方式。在批改作文时,老师会用红笔在错字、错句的地方画上一个圈,然后在旁边用红色的双线标注出错的地方。这种标记方式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快速找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然而,红双圈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红双圈的使用可能会让学生感到焦虑和压力。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红双圈密密麻麻地标记了一通,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的错误很多,学习成绩不好。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导致他们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因此,老师在使用红双圈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适度标记错误,同时注重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其次,红双圈的标记方式可能存在主观性。不同的老师对于作文中的错误判断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导致标注的错误也会有所偏差。有些老师可能更注重语法和拼写问题,而有些老师则更关注表达和逻辑问题。因此,在使用红双圈进行评改时,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标注错误,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建议,避免盲目标记和对学生评价的不公平性。
最后,红双圈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错误,但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无助。他们可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但不知道该如何改正。因此,老师在使用红双圈标记错误时,应该结合具体的错误情况,给予学生具体的修改建议和示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总的来说,红双圈在作文评改中是一种有效的标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效果,使评改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反思 篇二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评改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在作文评改中,红双圈作为一种常见的标记方式,具有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的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红双圈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红双圈的标记方式可能过于注重错误,而忽略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上到处是红双圈,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写得很差,忽略了自己的努力和进步,从而降低了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使用红双圈进行评改时,老师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其次,红双圈的标记方式可能过于片面,只注重表面错误,忽略了写作过程和思维逻辑。作文评改不仅仅是为了指出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思考和改进自己的写作方式和思维习惯。因此,在使用红双圈进行评改时,老师应该注重整体性的评价,不仅标记表面错误,还应指导学生改进写作结构、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全面提升写作水平。
最后,红双圈的标记方式可能过于依赖老师,让学生变得依赖性较强。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红双圈标记了一通,他们往往会等着老师给出正确答案,而不愿意主动思考和尝试。因此,在使用红双圈进行评改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反思,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综上所述,红双圈虽然是作文评改中的一种有效标记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我们应该在使用红双圈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效果,引导他们全面提升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作文评改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这篇文章,因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近,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更能打动学生,并从中悟出道理。
学生更加理解文章,懂得生活。
下面有学生写的读后感,说得很好。
课文中“没有当年作文中的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向我们透露了:没有当初老师对“我”的鼓励,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同时,也透露了老师对学生的良苦用心。是的,在这大千世界中,到处都充满着鼓励和期望,有老师对学生的,有父母对孩子的,也有老人对新生儿的。正是有这些期望与鼓励,才成就了许多国家栋梁,成就了祖国的兴荣与强大。使我们亲亲的祖国成为世界一大强国,成为了又一颗世界瞩目的新星。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反思 篇四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我的一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首先被贴在,然后又发表在,接着又发表在上,最后发表在上。
校园报栏——县办刊物——扬州区刊物——上海正式刊物。
2.谁来说一说,这篇作文不平凡在何处?
带着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路过这里,偶尔看见了,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赫然刊登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预设:从小小的校园出发,一路往外,甚至走出了小县城,走出了江苏省,传到了大城市上海)
3.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不是一篇普通的作文,它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这其中有——(预设:老师的认可、县文化馆同志的欣赏、县办刊物编辑的欣赏、扬州区刊物编辑的认同、上海正式刊物编辑的)
4.是的,这不平凡的一篇文章,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出示语段:其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腾”,后来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1)父亲的“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是什么意思?他是想告诉我什么?(既然有一篇作文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为什么不试着再多写几篇呢?)——父亲想告诉我:多写作文,你还是有这方面的天赋的。——继续努力,争取发表更多的作品。
(2)“折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当时的背景,思考为什么打引号?
(折腾指的`是写作文,对于当时在农村插队从事农业劳动的作者来说,看起来是有点“不务正业的”)
(3)下乡插队:插队就是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初中到大学的大部分城市青年,在统一安排下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劳动。一开始是住在老乡家里,后来成立了青年点,就集体居住在青年点里。到*后期和*结束后,逐渐通过招工、当兵、工农兵推荐上大学以及恢复高考后考大学等方式离开了农村,也有些人在农村成家,就留在了当地。
(4)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这篇作文对作者命运的影响力吗?例: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一辈子只能做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或许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和欣赏。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不会有信心去考取北大中文系或许也不会发表如此多的作品,在创作上获得如此多的成就
(5)是的呀!这个画满双红圈的作文的作用是如此之大,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出示该语句)是否可以改一改:“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哪个效果好一些?为什么?(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表明了作者的信念坚定)
(6)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这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是作者成为作家的重要条件)
(7)课文中哪个句子也说明了这篇作文对作者意义重大?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追问: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这篇作文意义重大?
(年份和日期都记得很明确,而且使用了“清清楚楚”这个词)过渡: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何作者将这件事记得如此清清楚楚
(四)赏析“作文的第一次发表”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作文题目叫《补考》,是篇很长的作文。我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
一天上午在操场劳动,有人跑过来告诉我:“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圈的作文。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问题:当作者得知自己的作文贴在报栏里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圈出相应的词语,写一写你的阅读体会。
(1)兴奋:为自己作品能够张贴而感到喜悦和激动为什么会感到兴奋呢?
——同学说上面打满了双圈,说明作文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认可。从哪里看出了兴奋?
——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双红圈。
(2)矜持但又迫不及待你从哪些细节看出作者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时间过得很慢,是一种煎熬。)(溜过去——速度很快地冲到报栏前)
(3)你平时发下来的作文上,老师也会画双红圈,你是否和作者一个细致得将个数都数出来,从这个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对老师的评价很在意)
(4)这是作者第一次获得老师的赞许吗?(不是——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平时的习作中也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5.为什么这一次如此激动?
(征文比赛,很多人参加,能张贴说明已经获奖了,这是更多人对作者写作能力的认可。)
(五)品读作者的“感恩之情”
1.作者在写作方面获得如此大的收获,你觉得这里面有谁的功劳?——老师的鼓励。
——母校创设征文机会,让作者崭露头角——作者自己不断折腾。
——双红圈作文给作者带来的信心和勇气。
2.是的,于是作者充满感激之情,写下了这样的语句: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该如何理解?
(红双圈指的是他人对我的鼓励和认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会遇见许多这样的事例)3.联系生活实际,你的生命之树上是否也有令人记忆深刻的“红双圈”一直激励着你呢?(红双圈,可以是____________,可以是_______________,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跑道上不停歇的加油呐喊——课堂上响亮的掌声——做好事后绽放的笑脸。
感谢您,亲爱的老师!感谢您,那些曾经在我生命之树上挂满红双圈的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留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