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推荐3篇)
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 篇一
在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大气环境数据和图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中的各种气体成分、气候变化趋势以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帮助他们建立对大气环境的直观认识。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通过实地采样、气象站观测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环境监测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讨论和辩论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大气环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就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环境政策等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多种方式设计大气环境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未来在大气环境教育中,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共同关注和保护我们的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 篇二
大气环境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探讨大气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保护大气环境。
首先,我们可以将大气环境的知识融入到地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通过地理课程介绍大气环境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知识,通过化学课程介绍大气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化学反应等知识,通过生物课程介绍大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大气环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其次,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气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环保局等机构,了解大气环境监测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和环保组织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环保实践经验。通过与专家的互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大气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激发他们对环保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通过跨学科教学、实地考察和专家交流等方式设计大气环境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保护大气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希望未来在大气环境教育中,能够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和实践体验,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提供更多支持和激励。
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 篇三
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特别是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点;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对气温垂直分布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
3.读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图、大气温室效应图,分析说明大气热力过程,并能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认识全球的热量平衡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但由于人类活动有时会打破这种平衡,带来不良后果。树立学生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观点。
【教学重点】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征;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难点】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新课:一个人最多可以几天不吃饭?——10天,几天不饮水,——5天?勉强可以活下去,但一个人一分钟不呼吸就很难受,10分钟不呼吸就会——?通过这个有趣的提问可以马上集中学生的注意,进入到学习状态,导入新课。
2.3大气环境(板书)
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的.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各层不尽相同。据此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导学)出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并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填表。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板书)
各层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要数对流层和平流层,但同学们不难发现这两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刚好相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板书)
同学们想必有过这样的体会:夏季,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冬季,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地球上这些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大气现象,都与大气的热力作用有关。
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我们首先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板书)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板书)
平流层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线却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由此可见,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板书)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是没有选择性的,所以反射光呈白色。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愈强。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就是这个道理。此外,大气中的杂质颗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强,颗粒越小,反射能力越差。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板书)
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在可见光部分蓝紫色光波长最短,散射能力最强,所以在晴朗的天空,特别是雨过天晴时,天空呈蔚蓝色。另一种情况是散射作用的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等时,它们的散射无选择性,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使天空呈白色。所以,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在树阴下,在房间里,凡是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仍是明亮的,这些都是大气的散射作用的缘故。
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那有云的夜晚气温又不会太低,后者就是由大气热力作用的另一表现,大气的保温作用形成的。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板书)
由实验得知,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增高,同时又把热量向外辐射,但它比太阳温度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要长得多,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因此,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因而使近地面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又以辐射、对流等方式,把热量传给高一层大气,使大气保存了地面所放出热量的绝大部分(75%~95%)。因此,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也主要集中在红外线区,所以大气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热一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变化比较缓和。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大气逆辐射更强,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所以,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板书)
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高度角有差异,会对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有影响。因为太阳高度角越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反之越少。这是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课堂练习】以填图册习题为基础练习。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