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通用3篇)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 篇一
那达慕是蒙古族传统的大型民间体育活动,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达慕之歌是那达慕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音乐元素,它旋律优美,富有激情,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斗志。在教学设计中,结合那达慕之歌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唱这首歌。
首先,可以通过介绍那达慕活动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那达慕之歌的来源及其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可以播放一些那达慕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那达慕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可以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教唱。可以先播放那达慕之歌的原唱版本,让学生跟随节奏感受音乐的魅力。然后,可以逐句教学歌词,让学生反复听、反复跟唱,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可以借助打击乐器或口哨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除了教唱歌曲,还可以进行歌曲的表演和创编。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让他们自由发挥,展现个人的才艺和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编一些新的歌词或编舞,让学生在表演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出或展示,让更多的人欣赏他们的表演成果。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与观摩,增加演出的氛围和影响力。通过演出,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学会那达慕之歌的演唱技巧,还可以了解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音乐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 篇二
那达慕之歌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是蒙古族群众喜爱并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教学设计中,结合那达慕之歌的特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这首歌曲。
首先,可以通过讲解那达慕的由来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那达慕之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那达慕的活动形式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可以进行歌曲的欣赏和分析。可以播放不同版本的那达慕之歌,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者的表达方式和音乐风格。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这首歌曲的内涵和魅力。
除了欣赏歌曲,还可以进行歌曲的创作和演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些新的歌词或编曲,展现个人的创作才华和音乐表达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的合唱或个人表演,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和表演技巧。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会或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表演成果。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师生共同参与,增加演出的氛围和影响力。通过演出,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学会那达慕之歌的演唱技巧,还可以了解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快乐和成就感,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那达慕之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 篇三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标解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
创造,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的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教材分析:
《那达慕之歌》是一首蒙古族歌曲,歌曲除结束句外,分为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在节奏上比较紧凑,表现了赛场上欢快、紧张的竞技场面;后两个乐句在节奏上比较舒展,表现了赛场内外一片热闹、欢腾的宏大场面。整首歌曲充满着热烈、欢快的气氛。教学中,除了要指导学生用清晰的吐字,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外,重点是如何让学生把歌曲欢快与热烈的情绪表现出来。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不同的力度变化来表现歌曲,体验力度的变化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要想演唱好一歌曲,光有美的声音是不够的,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能够吐字清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体验力度变化在歌曲中的作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力度的变化设计歌曲的结束句,并能创造性的为歌曲进行再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与表现,让学生了解那达慕,感受那达慕,享受民族节日的欢快与热烈。
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歌曲演唱能力,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结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活动为突破口,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运用对比的演唱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最好的表现方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在乐。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比演唱,引导学生感受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并指导学生能够对歌曲进行再创作,培养其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激情导入
(一)筷子舞引入(4分)
师: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要带给大家一段舞蹈,想看么?
生:想看。
师:好,那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记住你最喜欢的动作,比比看谁记的最多,表演地最形象,注意看。(放伴奏乐,师表演,生欣赏)
师:知道老师的表演的是什么舞蹈么?
生:筷子舞。
师:对,老师跳的就是筷子舞。那老师在跳筷子舞的时候,你记住了哪些动作?
(生1跳)
师:她跳得怎么样啊?
生:很好。
师:老师也觉得她跳得特别棒,你可以把这个动作教给大家么?
生1教动作给同学。
师:来,我们随着她一起来做。
师:谁还记住了其他动作?(生表演)
师:真棒,的确有这个动作,也请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这个动作。(师生同做)
师:看来同学们都善于观察,善于模仿,我们再来一遍,这次要看看谁能跳出筷子舞这种欢乐的感觉。(师生齐跳)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形成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些,这节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通过筷子舞这一蒙古族特有的舞蹈融入到歌曲的伴奏音乐中,目的一是课堂上直接有了音乐的气氛,一直要围绕着音乐进行教学,二是让学生在舞蹈的同时初步感知本课要学习的歌曲,三是通过筷子舞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豪放,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又将学生们从快乐的舞蹈中直接带到歌曲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
教学评价:
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们都能够通过认真地观察与模仿,掌握筷子舞的基本动作,并能有节奏的舞蹈,学习兴趣较高。
(二)欣赏视频(2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舞蹈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么?(蒙古族)
师:每逢婚礼、节日庆典时,蒙族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跳起筷子舞,以表达内心的喜悦。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跳起了欢快的筷子舞呢?老师告诉大家,因为今天我们要去参加内蒙古大草原上举行的一场规模最盛大的集会-----那达慕大会。(课件展示)
师:你听过这个名字吗?那你知道“那达慕”是什么意思吗?
(生猜)
师: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大家仔细听,认真看,看看视频中有哪些有关那达慕的信息。(师生欣赏)
师:谁能说说在你都获取了哪些信息?(生说收获)其实,“那达慕”是蒙古族语言,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板书),是人们用“那达慕”的形式庆贺风调雨顺的丰收年,赞美美好的生活。
【设计意图】用课件呈现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画面与音乐的结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象地感知那达慕的热烈与欢快,在欣赏与感受的同时体现着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教学评价:
每个同学都能被那达慕大会的精彩画面所吸引,通过视听的结合,直观地领悟到那达慕所描述的内容,感受到比赛的欢快与热烈。
三、学习歌曲(14分)
(一)听赏
1、初听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那达慕的歌曲《那达慕之歌》(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来演唱的?(板书:情绪、速度)
生:聆听。
师: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生,这首歌的情绪是欢快的)
师:同意吗?(师板书:欢快地)
师:那速度呢?(很快)我觉得用稍的速度更能体现歌曲的情绪,可以吗?(可以)(板书:稍快)
2、复听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欢快的情绪再次聆听歌曲,感觉一下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聆听。
师:听出来了吗?(三部分)说说理由。
生说理由。(课件:紧凑—舒缓—紧凑)开始是紧凑的,接着是舒展的,后来又紧凑起来。
3、再听
师:现在我们就来当小骑士,按照这个节奏挥动鞭子去体验一下赛马的.乐趣,好吗?(放范唱)
(师生同做动作体验音乐。)
【设计意图】“听”贯穿于整个过程。反复让学生聆听,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
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积极体验音乐,寻找音乐的快乐,但个别同学还不能随音乐的旋律动起来,缺乏自信。
(二)学唱
1、哼唱
师:简直太兴奋、太激烈了,让我们休息一下,来唱唱这首歌曲。(课件展示歌片)请小声地哼一哼。
2、放声唱
师:这一次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演唱。(生唱)
师:在同学们的演唱中老师体验出了愉快兴奋的感觉,你觉得自己唱得怎么样?(好)为自己鼓鼓掌。
3、附点节奏的正确演唱
师:请同学看歌谱中粉色的部分,和歌中其他节奏有什么不同?(有个小圆点)这样的节奏叫做附点节奏。如果没有附点,唱出的感觉是这样的。(师唱)加上附点以后是这样的(师唱),哪个更好听。(第二种)对,有了附点后给你一种跳跃的感觉。大家一块唱一下,感受一下附点在音乐中的作用。(生唱)
4、认识马头琴和好来宝。
师:在歌中唱到了一种乐器你注意到了没有?(马头琴)认识马头琴吗?马头琴是因为琴头是马头的形状,所以命名为马头琴,它是蒙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低沉粗犷,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除了乐器,歌曲还说到了一种表演形式,是什么?(好来宝)好来宝是蒙语,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坐在一起拉着四胡等乐器自拉自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5、再唱歌曲。
师:现在同学们对蒙古族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充满激情的来演唱,请大家把自己最美的声音送给老师,可以吗?
(生随音乐伴奏演唱歌曲)
四、表现与创造(20分)
1、力度的体验
师:听了同学们精彩的演唱,老师也忍不住想唱唱,想听吗?(想)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大家觉得老师唱得好,能不能来点掌声。(生运用力度的变化演唱,生聆听)
师:觉得老师唱得好,好在哪里?
生:有力度的变化。
师:那你想不想和老师唱得一样好?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体验力度的变化带给我们的美。(生按力度变化唱)
师:听了同学们的演唱,觉得比老师唱得还要好,大家个个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相信大家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一定特别棒!
2、音乐创造---结束句的力度处理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力度的变化,为歌曲的结束句设计一种你们认为最好的表现方式。
生:小组合作。
师:哪个小组能说说你们是怎样设计的?
生1:我们小组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表现赛马比赛进行到了高潮,马上要分出胜负,人们在欢呼呐喊,所以力度应该是渐强的,表现越来越激烈的场面。
生2:我们认为最后的音乐应该是表现快乐的节日接近尾声了,欢聚的人们渐渐离开了会场,欢歌笑语逐渐远去,所以力度表现应该是渐弱的。
师:其实,每种力度的变化都有它的美妙所在,正如你们所设计的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淅弱的处理则将音乐引入尾声音,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体会一下两种不同风格的力度设计。
(生师同唱)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法,让学生感知不同的力度与速度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尤其是在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的力度时,通过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渐强或渐弱的力度变化,在活动中,让他们自由讨论,亲自尝试和感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学生知道要唱好一首歌不仅要有美的声音,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更是缺一不可。
教学评价:
该环节通过对比老师的演唱以及学生们的创作设计,让学生们体验到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提高了其辨别与审美的能力,很好了完成了教学目标。
3、加入啦啦队
师:同学们的演唱和那达慕大会一样的精彩,相信同学们还能表现的更好!让我们为自己加加油,鼓鼓劲!(课件出示加油词)
生:齐加油。
师:老师觉得咱们的加油声不太热烈,来,我们把自己的课桌当成大鼓,一起擂起来。
生:擂“鼓”呐喊。
4、为歌曲的高潮设计加油声。
师:想一想,在一场比赛中,人们的加油声通常会出现在哪里?
生:高潮。
师:那这首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生:赛马场上……
师:这次就让老师来唱,大家给老师鼓劲。
(师生配合)
5、男女分组加入加油
师:简直太热闹了。那达慕是男人们的狂欢节,因此第一段男子汉们赛场上表现,女同胞们来加油,第二段是舞台上表演,则是女孩子表现,男子汉们助威。(一起随音乐表现歌曲,注意力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由于这首歌曲是一首描写比赛场景的歌曲,所以,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为歌曲加入啦啦队的伴奏,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而且感受到了比赛的刺激。
教学评价:
加入啦啦队这一环节,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比赛的激烈与刺激,但效果有点乱,如果让啦啦队的力度弱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6、一起那达慕。
师:还记得那达慕是什么意思吗?
生:娱乐、游戏。
师:让我们男子汉都变成小骑士,做着骑马的动作,女同学变成草原小雏鹰,跳着筷子舞,老师来作啦啦队,一起来那达慕吧!
(师生共同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那达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亲身感受那达慕大会的热烈场面,享受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学生们在乐在学,在学中乐。
教学评价:
这一环节的呈现,是之前所有活动的总结与提升,学生们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让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总结
师:那达慕是蒙古族最具盛名的节日,我们的祖国有着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课后同学们试着收集一下其他民族的节日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学习本课蒙古族的基础上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有关知识,是知识领域的拓展与延伸。
板书设计:
那达慕之歌
娱乐情绪----欢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