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精简6篇)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时,如何设计优秀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是每位数学教师都面临的挑战。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种优秀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方案。

首先,引入生活化例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引入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加法运算的应用场景,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例如,通过购物、分担家务等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加法运算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规则和特点;通过示范,让学生看到加法运算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加法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最后,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法运算定律,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生活化例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设计出一种优秀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希望本文的教学设计方案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数学优秀人才。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数学教学中,加法运算定律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知识点,如何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是每位数学教师都要面对的挑战。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个优秀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方案。

首先,建立知识框架。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梳理知识点,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清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规则。可以通过图表、示意图等方式,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原理和运算规则,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加法运算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发现加法运算的规律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最后,巩固和拓展知识。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方法;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延伸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加法运算定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巩固拓展知识,可以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希望本文的教学设计方案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数学优秀人才。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 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用加法:40+56或56+4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加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2) 解决问题

  40+56=96(km)或56+40=96(km)

  (3) 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

  观察40+56=56+40,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验证定律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可以举例验证。如:

  0+200=200 ; 200+0=200 所以0+200=200=0

  11+78=89 ; 78+11=89所以11+78=78+11

  发现: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在数学当中通常用字母表示定律,若用a,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b=b+a(a,b代表任意数)。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观、方便。

  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归纳总结1: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随堂练习:

  小红有24支水彩笔,小刚有16支水彩笔,小红和小刚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答案:24+16=40(支)或者16+24=40(支)

  探究新知2:加法结合律

  情境导入:

  问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 理解题意

  师:要求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第一天所骑的加上第二天再加上第三天所骑的所有路程是多少,列式:88+104+96

  2. 解答:

  方法一: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88+104+96

  = 192+96

  = 288(千米)

  方法二: 观察算式中96+104正好等于200,所以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加上他们的和。

  即: 88+104+96

  = 88+(104+96)

  = 88+200

  = 288(千米)

  答: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288千米。

  3. 发现规律

  观察两种解题方法,发现:一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方法二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因此,

  可以写成等式(88+104)+96=88+(96+104)

  归纳总结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叫加法结合律 。

  4. 用字母表示定律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板书:加法结合律(a+b)+c=a+(b+c)

  活学活用:

  有三块布,第一块长68米,第二块长59米,第三块长41米,那么三块布一共有多长? 68+(59+41)

  = 68+100

  = 168(米)

  答:三块布一共有 168米

  探究新知3:加法中的简便运算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

  1.理解题意

  师:要想求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只要把后四天所有的路程加起来就行了,列式为:115+132+118+85

  2.观察算式特点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115与85能凑成整百数,132与118能凑成整数,因此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就能把式子改写为: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 (115+85)+(132+118)

  = 200+250

  = 450

  3.解答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举例、观察、发现、验证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师生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

  师: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畅所欲言)

  二、合作探究

  1、加法交换律

  (1)引出等式:

  师:早上3个,晚上4个,一天吃的是3+4=7个,早上4个,

  晚上3个,一天吃的是4+3=7个,它们的结果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3+4=4+3 (学生齐读等式)

  (2)学生举例: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检查正误

  (3)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汇报

  (4)进行验证:你们的发现正确吗?请举例验证。

  小结:通过举例、观察、发现、验证,我们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加法交换律”,也就是今天学习的“加法运算定律”中的一个重要定律。板书课题。

  (5)读书之悟:找出关键字。

  (6)字母表示

  用语言描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么表示既简单又清楚,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生要求:独立写——组内展示——全班展示

  师: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齐读一遍)

  想一想:a、b可以是什么数?(所有数)

  (7)试一试: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00+600=()+()()+ 65=()+35

  0+15 =()+()a+ 80 = 80 +()

  2、加法结合律

  两个数相加,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三个数相加,又能发现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例2,独立思考。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生板书不同计算方法并讲解计算思路(师及时引导)

  小结:三天骑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第一天和第二天,也可以先算第二天和第三天,结果一样。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适时板书:(88+104)+96 = 88+(104+96)

  (4)猜想:三个数相加,改变了计算顺序,但结果一样。是不是所有的三个加数,计算顺序改变,结果都相等呢?

  (5)探究:请看这两组算式,对照学习要求自主探究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计算比较

  ⊙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师小结:这个规律就是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举例验证。

  (6)字母表示: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3、阅读课本

  三、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简便计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重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难点:

  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

  学习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FLASH动画“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并列式。

  2、师:观察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引入新课:猴子吃橡子的故事中蕴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加法运算有什么规律呢?

  二、探究新知,掌握定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尝试解决问题。

  ①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讨论为什么要用加法?(这两道题都是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就要用加法计算。)

  ②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0+56=56+40

  2、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1)观察思考。

  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些什么?(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猜想验证。

  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3)交流汇总。

  3、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总结规律。

  你能用自已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并给你发现的规律命名。(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2)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4、在练习中应用加法交换律。

  (1)完成课本练习五第2题部分题目。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出示主题图,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种算法。

  (88+104)+96=88+(104+96)比较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的异同?

  2、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3、在比较中概括规律,并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小结:通常用(a+b)+e=a+(b+)表示加法结合律。

  4、在练习中应用加法结合律。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三、运用新知,巩固定律

  1、练习五第1题。

  2、练习五第4题。

  四、回题反思,全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学习了加法交换率和加法结合律。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第28页例1(加法交换律)和第29页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情景图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从左往右出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

  =288=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7)为教材练习五第4题(略)。

  2.连一连。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4

  78+(56+44)

  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相关文章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精简3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 全课共有三个自然段,两幅插图。 第一段写的是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让小树暖暖和和过冬。所配...
教学资料2019-01-04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精简3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反思【优选3篇】

《风景优美的地方》是第五册(人教版)第六组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安排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和两首描写祖国美丽山河的古诗之后。如果有前面几篇课文作铺垫,学生的交际情...
教学资料2013-01-01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反思【优选3篇】

穆旦的《我看》教学设计【经典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
教学资料2016-07-04
穆旦的《我看》教学设计【经典6篇】

高二的数学教学反思【实用3篇】

我身为第一线的科任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进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从得与失两方面来进行一下高二年级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资料2012-02-09
高二的数学教学反思【实用3篇】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推荐6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
教学资料2012-05-04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推荐6篇)

《孔子游春》的教学反思(精彩3篇)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其中,“孔子议水”和“师生论志”是课文的重点,同时也...
教学资料2014-08-07
《孔子游春》的教学反思(精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