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麦子黄了教学设计【优选3篇】
课文麦子黄了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麦子黄了》是一篇经典的散文,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变化和农民的劳作,展现了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情感。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麦子黄了》教学课程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教学设计的思路。
首先,我会在课前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麦田的生长过程和收割情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到麦子从绿色到金黄的变化,引发他们对农民劳作的好奇和敬意。接着,我会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文中描述的农民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引导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我会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模拟文中人物的对话,体验农民劳作的情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也会布置一些有关麦子种植和收割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比如让学生用诗歌、画画等形式表达对麦子黄了的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我也会安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农民的辛勤,让课文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感悟《麦子黄了》这篇经典散文,培养他们对农村生活和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文麦子黄了教学设计 篇二
《麦子黄了》这篇散文作品描绘了夏日麦子成熟的场景,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在教学设计中,我将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首先,我会通过朗读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句子,帮助他们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接着,我会设计一些情感交流的活动,比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劳作经历,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找到与《麦子黄了》相关的感悟和共鸣。
其次,我会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比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农民劳作的意义和价值,或者设计一个小品或广播剧,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农民的辛勤和喜悦,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会布置一些有关农业生产和环保的作业,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比如让学生通过诗歌、绘画等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尊重,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我也会组织一些户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使课文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感悟《麦子黄了》这篇经典散文,培养他们对农村生活和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文麦子黄了教学设计 篇三
课文麦子黄了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麦子黄了》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田野风光图:空旷的田野、暖暖的和风、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作者用清新质朴的笔调描写了五月的麦田里那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着意刻画了几个大自然呵护下快乐成长的孩童形象,字里行间透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4.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教学建议
1.识字写字。
本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所以在生字的学习中应进一步培养其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识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预习中自学生字的习惯。指导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读拼音、区别字形、辨析字义、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2)加强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课中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交流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达到进一步巩固字音、辨析字形、理解字义的目的,如:猜谜语、编顺口溜、与熟字比较、加偏旁、换偏旁、形声字、字理识字等识字方法。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理解记忆,如在朗读感悟中理解“洋溢”“空旷”“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
(4)写字时,“翻”字书写时不要写得太宽。要继续强调执笔、写字姿势,注意书写规则,培养写钢笔字的好习惯。
2.朗读感悟。
尽管麦子是一种很普通的农作物,但对于有些地方的学生来说,却是很陌生的。在学习课文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通过资料交流、课件展示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小麦的外形特点,了解其播种与收获季节、生长过程、用途等。让学生知道麦子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而了解它的成长过程,又为感受文中丰收的喜悦作了铺垫。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本文内容浅显、文境皆美的特点,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的环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自学能力。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小组合作,都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及明确的要求。如认识了麦子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主要内容;(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等。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小组合作:(1)你读我听,互相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2)互相听读课文并评价;(3)交流自学收获,讨论解决个人不懂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要进行梳理, 向老师汇报。要求明确、方法具体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思考,有收获。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思维广度、合作效果等,不能使小组合作有形式无内容。
本文在描写麦子黄了带来田野自然美的同时,字里行间渗透着语言文字的美、意境的美。老师要发挥挂图或课件的作用,引导观察,激发想象,通过各种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会人物心情,感悟课文内容。如出示五月的田野麦浪翻滚、豆荚飘香的情景,联系麦子成熟后的广泛用途,体会丰收的喜悦。在刻画几个农家少年时,作者进行了许多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握着镰刀、挎着竹篮,折柳条、削竹管,赶鸭子、牵羊儿,扯青草、做午饭,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等等,可以通过读、找、画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这些词语,通过换词语、补充填空等练习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性,还可以结合语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想象剪羊毛的情景、想象野炊的场面、想象赶鸭放羊的生活等,让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童年的快乐、丰收的喜悦和大自然的美好。
文中有几处意境很美的句子,如:⑴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脚走在软绵绵、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有软泥从脚趾缝儿里冒出来,真舒服。⑵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这些句子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抒写了童年的快乐,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一些形象的词语进行赏
3.实践活动。
(1)推荐阅读作品:宋祥贵《又是一年麦黄时》。
(2)以“难忘的野炊”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补充资料
1.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2.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开始收麦,叫夏收。
3.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