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通用3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 篇一

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科学思想和人性探讨。在教学设计中,引入阿西莫夫的短篇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首先,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阿西莫夫短篇作品,例如《我,机器人》中的《机器人心灵》或者《银河帝国》中的《银河帝国的末日》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独特的科幻世界观。

其次,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比如,可以让学生就作品中的科技发展、人机关系、道德问题等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读作品。

接着,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互相交流思考,拓展彼此的视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最后,可以设计一些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作品的主题或情节进行写作,或者设计科幻世界的构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享受阿西莫夫作品带来的乐趣,还可以在思考和讨论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 篇二

阿西莫夫的作品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学修养。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阿西莫夫的短篇作品,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首先,可以结合作品的内容设计一些实验或者科学探究活动。比如,结合《我,机器人》中的《三大法则》讨论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或者结合《银河帝国》中的《基地》讨论预测学的应用等,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作品中的科学思想。

其次,可以设计一些文学分析的活动。让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人物等方面,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接着,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普知识分享或者文学创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科学的理解或者创作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创作热情,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可以组织一些跨学科的活动。比如,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或者文学表演来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读,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地理解和欣赏阿西莫夫的作品,同时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文学修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 篇三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了解说明内容,理清结构。

  2.梳理思路,感知推理过程,明确顺序。

  3.品读语言,体会表达特点,学会赏析。

  4.训练思维,学习科学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 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2. 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领略科普小品文的魅力。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出说明话题——恐龙灭绝

  (展示恐龙图片)6500万年前,上一届地球霸主——恐龙统治着世界。可是,它们在生活了1.6亿年后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围绕着“恐龙灭绝”这一事实,仅科学家们公开提出的“灭绝说”就有130多种,大家各执一词。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观点,不知能否说服你?

  (直观的图片展示代入感极强,简洁的语言解说指向性明确,既迅速引出本课要探讨的话题“恐龙灭绝”,又在不经意间将思辨的种子种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观点性文章的结论。)

  二、全文瘦身——速读, 筛选信息理结构

  研讨一:把两篇短文浓缩成一篇百字文,你会组合哪些语句?

  1. 文首中心句: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文末总结句:

  《恐龙无处不有》: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3. 标题: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

  参考: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6500万年的岩层中发现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这一环节,筛选信息,明确全文结构:总分总式,层次分明。先总说科学观点,再由两文证实。每篇文章由科学发现引发思考,逐步说明,篇末总结。)

  三、文脉透视——跳读,梳理脉络看思路

  研讨二:把说明过程提炼成一条逻辑链,你会补全哪些内容?

  从“一个领域的科学发现”到“另一个领域的科学结论”,请你找出作者的说明思路并简要记录、交流。

  1.全班集体讨论《恐龙无处不有》:

  古生物学领域 ←→ 地质学领域

  ___________恐龙无处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地壳缓慢运动

  参考1.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恐龙不能漂洋,大陆自己漂移→地壳缓慢运动

  参考2.事实论据: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推理:恐龙遍布世界各地→推理:恐龙不能在寒冷的南极生存→问题: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假设: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参考3.恐龙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恐龙无处不在,曾经遍布每块大陆→恐龙不可能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现存大陆在远古曾是联结在一起的 “泛大陆”→ “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各块大陆。

  参考4.科学发现: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产生质疑:恐龙来自哪里——追溯原因:泛大陆分裂带走恐龙→研究价值:证明地壳运动理论。

  2.小组合作交流《被压扁的沙子》

  参考: ①引出说明对象→②-⑥摆出对立理论→⑦-?解释斯石英的成因、性质(高压产生斯石英,高温还原为沙子)→推断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未发生过火山运动→恐龙年代岩层发现斯石英→?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3.知识卡片助读:

  事理说明文多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局部、从简单到复杂、从特点到用途、从主到次等。

  小结:两篇文章都运用了逻辑顺序,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

  《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从古生物学转入地质学,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被压扁的沙子》一文先摆出两种对立观点,再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特性,运用地质学的研究成果证实了行星撞击说,解释了生物界恐龙灭绝的原因。采用了从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

  (梳理脉络看行文思路,让学生在有层次的小组活动中初步感受推理的过程,最后适时落脚在对逻辑顺序的研讨上。)

  四、语言聚焦——品读,鉴赏表达悟写法

  研讨三:科普文的科学严谨和通俗生动,你能发现吗?

  1.关注括号中的补充文字(课后练习题3)

  a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科学方法,补充证据)

  b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科学价值,现实意义)

  c即非常纯的沙子。

  (科学态度,严谨认真)

  d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适时调侃,幽默生动)

  小结: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介绍,化严密的科学论证为幽默诙谐的类比说明,表现了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2.关注短文中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引导学生研究说明文的语言,通过细腻的品读发现说明文语言的`共性特点和作者语言的个性特色,让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会欣赏科普文准确严密而又通俗生动的语言风格,并从中感受到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情怀。)

  五、头脑风暴——补写,激活思维试身手

  研讨四:科普文的科学思想和思维技巧,你能运用吗?

  1、辨识:认一认,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是相联系的。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 米的海沟共24 处,其中19 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 034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

  ——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自第6段起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

  2、印证:加一加,请为本文的科学观点补充一个例子。

  科学观点:“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参考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

  参考2:生物学家密卡尔逊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他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但他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他的论文引起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横渡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正好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与海洋的起源》一书。

  参考3:生物学研究中的生物生存技能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蒸汽机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甚至仿造人体视网模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可以带来视力的恢复……

  参考4:制造业掌握把水晶磨光的技术,做成透镜放大物体。显微镜的发明,使生物学向前迈了一大步,人们进入了观察细胞的时代。

  参考5:瓦特发明蒸汽机,后期出现的内燃机不仅仅使工业,还让整个世界、各个学科都得到了助力。

  (这一步,重在学习并践行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间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开展研究的必要前提。若学生掌握的科学事例有限,还可扩大为谈论“不同学科”间的影响。)

  过渡: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一些科学知识、科学观点,还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即联想、想象、分析、推理等创造性的思维。作者经过层层推理、分析,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而不是“火山说”。他说服你了吗?其实,这只是众多推论中的一个,并不是定论。

  3、质疑:比一比,请为“恐龙灭绝”这一话题补充一个你认可的学说。

  布置作业:查资料,从众多的“灭绝说”中选择一个你认可的,用从本文中学到的方法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恐龙灭绝”这一话题的思考,并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拓展,阅读探究并书面表达,交流研讨。这样可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而有悟,同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这两篇科普文所传递的信息不是客观的定论,而是主观的一己之见。学习这类文章,要进行理解式阅读,在文本和生活的联系中去理解作者的观点,试着将文本观点与生活经验进行相互印证。还要进行批判性阅读,与作者展开“对话”,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与作者商榷,激活思维。)

相关文章

绕口令:红鲤鱼绿鲤鱼绕口令【实用3篇】

绕口令大全:红鲤鱼绿鲤鱼绕口令11、青蛙跳水青蛙跳水有水花,水里水花追青蛙。青蛙没法不让水花追,也没法甩掉水花花。2、白猫和黑猫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黑猫的白鼻子,碰破了白猫的黑鼻子,白猫的黑鼻子,...
教学资料2012-09-06
绕口令:红鲤鱼绿鲤鱼绕口令【实用3篇】

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一览【优秀3篇】

国际奥委会今年4月28日发布公报称,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已全部确定,共包括28个大项和302个项目.帆船 Sailing花样游泳 Synchronized Swim...
教学资料2011-05-04
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一览【优秀3篇】

《雪儿》一课反思(优质3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雪儿》一课反...
教学资料2014-07-05
《雪儿》一课反思(优质3篇)

初一新课改数学教学反思(推荐3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新课改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是新课...
教学资料2017-09-09
初一新课改数学教学反思(推荐3篇)

师徒结对课《鲸》教学反思【推荐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师徒结对课《鲸》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教学资料2011-01-08
师徒结对课《鲸》教学反思【推荐6篇】

家庭医生签约宣传标语【推荐3篇】

家庭医生签约宣传标语 1、家庭医生进万家,签约服务你我他 2、家庭医生式服务,为您的健康护驾护航 3、医生和百姓两相连,卫生与健康一线牵。 4、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让您拥有自己的保健医生 5...
教学资料2012-08-03
家庭医生签约宣传标语【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