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教学设计(精简6篇)
《暴风雨》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暴风雨》。以下是一份关于该剧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暴风雨》的背景和主要故事情节。
2. 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及其对剧情发展的影响。
3. 理解莎士比亚的语言和戏剧技巧。
4. 能够通过表演、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展现对剧情的理解和解读。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暴风雨》的作者和背景。
2. 分析剧中主要人物如普洛斯彭罗、米兰达、玛格丽特等的性格特点。
3. 解读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4. 探讨莎士比亚在戏剧中运用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活动
1.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暴风雨》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组织阅读和解读剧中的经典台词,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3.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冲突。
4. 组织学生撰写关于《暴风雨》的读后感或评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评分: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参与讨论和表演等方面。
2. 作业评定:分析台词、撰写读后感等作业内容的质量。
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暴风雨》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暴风雨》这部经典戏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暴风雨》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暴风雨》?以下是一份更为具体和创新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暴风雨》的背景和主要故事情节,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风格。
2. 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冲突,探讨他们对剧情发展的影响。
3. 通过表演、讨论和写作等形式,展现对剧情的深刻理解和解读。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暴风雨》的作者和背景,解读剧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分析剧中主要人物如普洛斯彭罗、米兰达、卡利班等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体验。
3. 阅读和解读剧中的经典台词,探讨其中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4. 设计表演和创作活动,让学生展现对剧情的理解和想象力。
三、教学活动
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冲突。
2. 设计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分析《暴风雨》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组织学生撰写关于《暴风雨》的剧评或现代改编,培养他们的创作和批判性思维。
4. 安排文学欣赏和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展现对莎士比亚的赏识和理解。
四、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评分: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参与讨论和表演等方面。
2. 作业评定:分析台词、剧评或现代改编等作业内容的质量。
3. 期末综合评价:包括文学欣赏、创作表演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暴风雨》,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暴风雨》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认真阅读。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揣摩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
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夏季暴风雨前后的景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分小组进行学习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作顺序。
3、检查第一次自学情况:
(1)每个小组成员任选一部分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评议。
(2)讨论每段内容:
①暴风雨之夜的情景(时间先后顺序)
②黎明雨过天晴的景象(由近及远)
4、第二次进行小组学习:
要求:
这一次主要是品位、感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几点在讨论时师注意点拨:)
①第一自然段写雨前,突出“闷热”“闪电”“雷声”
②雨来时的势头。
“瓢泼”“撕开”“倾注”等写出了雨势之凶猛。
③写狂风
声音—力量(震撼人的心灵)
④写雨(有何不同?)
由惊恐—放松、舒展。
⑤将雨后的景色与雨前相比较来学习,讨论
5、进行朗读比赛:
①小组开展自读比赛,读好每一句话。
(根据课文景物环境氛围和人物心情的变化,采用合适的语调)
②班级比赛,每小组推出一名代表。
6、作业
①背诵文中的优美语句。
②阅读一篇同类文章。
《暴风雨》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内容:
聆听《暴风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展开各种联想与想象,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区分音乐形象,从而进一步感受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2、运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和途径开展对管弦乐《暴风雨》的欣赏,在聆听、参与、表现音乐的同时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3、从音乐音响的感知中获得愉悦与快乐,获得感悟与启发。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要素所描绘的大峡谷暴风雨的景象。
四、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让学生探索音响,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教学过程:
聆听《暴风雨》 :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
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呀”的呼喊声此起彼落,表现了喧闹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无忧无虑、欢快喜悦的心情洋溢在歌声之中。
《暴风雨》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暴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带来灾难,令人恐惧,也可以以它的气势,使人振奋,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大自然展现的是江山似景、风景如画的另一番景色。
2、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片子。(放暴风雨),看完刚才的片子,请你谈一谈刚才的片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为我们带来一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风雨》。
二、小组学习
这堂课,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这篇文章,并且完成老师设计的一张表格。填完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景物,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三、大组交流
1、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张表格你们是怎样填写的?
2、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景物吧!请你用最优美的语调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小结:你们的朗读给课文增色不少。你们的观点表示你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现在,让我们回到这张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夏季暴风雨前后景物变化,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恰当地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使如此神奇。
4、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体会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
对比读、个别读、齐读。
5、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景色中去,做到情景相融。
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通过暴风雨,告诉大家什么呢!(理解最后一段)
(1)介绍《海燕》这篇文章
(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6、总结:学完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不仅在写作上能带给你启发,而且要能理解这暴风雨所给你带来的人生哲理。
《暴风雨》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来之后的景物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抓注重点句,入景悟情。
教学难点:
仿照写法,练习写作。
课前准备;
有关阿尔卑斯山和暴风雨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大家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喜不喜欢当演员?(喜欢)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共同来拍一部课本剧《暴风雨的启示》
2、板书:暴风雨的启示
导演:张导(张老师)
主演:————(待定)
制作单位:店集乡中心小学六年级摄制组
3、提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谁想当导演?要想当主演,首先要干什么?(熟悉剧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剧本。
4、简介阿尔卑斯山:(出示资料)
阿尔卑斯山是瑞士最亮丽的一条风景,位于瑞士的东南部。“爱格尔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尔卑斯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景观:高山植物和雪绒花,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钟乳,独特的动植物等
二.四步朗读,解决生词,理清脉络,了解课文。
1.大声读文第一遍,找出生词是关键
窒息
辗转不寐
霹雳
瓢泼大雨
蠕动
翩翩起舞
擦拭
依偎
2.讨论读文第二遍,理解词义不怕难。
(1)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边讨论不理解的词义。
(2)反馈各自讨论结果
和熙:温暖
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
辗转不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抚慰:安慰
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比的上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使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3.默读课文第三遍,带着问题去钻研。
(1)让学生默读课文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分别写了那些内容?
顺序: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启示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暴风雨来之前的情景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暴风雨来之时的情景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写暴风雨去之后的美丽景色
第四段:(第11——12自然段):点明中心,告诉我们观察事物要看到整体的和谐的美
(3)引导学生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自由读文第四遍,逐句逐段琢磨完
(1)学生自由读文第四遍
(2)写旁批
(3)指名谈体会
三、下集精彩预告
(1)分享读后收获
(2)展示最喜欢的部分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指名听写生字词
二.出示题板
1.雨前,我辗转不寐,闪电划破夜幕,雷声轰鸣
2.雨中,狂风咆哮,烟囱呜鸣
大雨敲打屋顶,冲击玻璃
3.雨后,光线报道黎明,白云翩翩起舞,鸟儿迎接朝阳,花草梦中苏醒,水珠闪烁光华,阿尔卑斯山披上丽装,村舍闪闪发光,玫瑰花散发芳香
4.再能突出“暴”字的句子开头标上序号
三.重点词句点拨:
1.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2.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物体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四.展示各自喜欢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1.总结中心: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整体的和谐美
2.总结写法:抓词句,入景悟情,情景交融
3.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六.指导表演探课本剧:《暴风雨的启示》
七.课外知识延伸
1.出示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八.作业:仿照本课写法,写一处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