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苏轼教学设计【优质3篇】

《题西林壁》苏轼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苏轼的《题西林壁》可以被用来进行文学赏析和诗歌创作的教学。这首诗以描写西林壁上的山水画为主题,通过对画中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情感。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赏析,通过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题西林壁》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进行诗歌创作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写景创作,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体会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最后,可以通过《题西林壁》这首诗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设计,结合美术课程进行诗画结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同时,欣赏西林壁上的山水画,通过对画中山水的描绘和诗中意象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和情感。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题西林壁》苏轼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对《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创作能力。

《题西林壁》苏轼教学设计 篇二

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西林壁上的山水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情感。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对《题西林壁》的赏析和创作,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首先,在文学赏析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诗歌的解析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和情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意境描写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的内涵和美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次,在诗歌创作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题西林壁》这首诗,进行现场写景创作。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体会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通过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最后,在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结合美术课程进行诗画结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同时,欣赏西林壁上的山水画,通过对画中山水的描绘和诗中意象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和情感。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题西林壁》苏轼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对《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创作能力。

《题西林壁》苏轼教学设计 篇三

《题西林壁》苏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本诗是作者游庐山之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该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同时说明了一个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上一首《登飞来峰》之后,本课时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题西林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学习古诗一般的方法,加之这首诗从字面上较易理解,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古诗字面上的意思。而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学生则不容易悟出,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庐山来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而水到渠成地感悟出在“此山中”看庐山和“跳出庐山看庐山”的不同,启发学生逐层悟理。

  教学目标:

  1、教学《题西林壁》,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鼓励学生背诵。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鼓励学生背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庐山瀑布幻灯图片:看着这幅图你想到了哪句诗?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庐山玩,想去吗?

  (播放课件:庐山风光)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来到了庐山,这里山高水长,云雾迷蒙,这里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如梦似幻,我们沿着山间小道拾级而上,来到了西林寺,走进寺内,一眼就看到了墙上的一首诗,细心的孩子能发现诗的题目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释题,齐读课题。

  2、你了解苏轼吗?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尝试背诵。

  1、师生总结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

  2、自由读古诗《题西林壁》,争取把字音读准,注意诗的停顿。

  3、指名读——集体评议——范读——练读——齐读

  4、多好的一首诗啊,你能想办法把它背下来吗?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能背的一起背,不能背的看书读。

  三、自主学习,理解古诗。

  1、同学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意思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可以查工具书也可以咨询同桌或老师。

  3、学生自主学习,师巡回指导。

  4、汇报交流。

  四、探究品析,逐层悟理。

  (一)移步换景看庐山——角度不同景各殊。

  1、作者写了他站在哪几个地方看庐山?

  ①学生汇报。

  ②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③出示各个角度看庐山的简笔画,同桌讨论,如何连线让字与画结合起来。

  ④指名同桌上台合作完成连线,集体评议。

  2、作者在这些地方看到的景色一样吗?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来。

  3、(播放庐山风光)让我们再去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希望同学们能边看边想刚才学的两句诗,想想作者在哪个角度看的山,找找片子里的岭和峰。

  4、欣赏了庐山的千姿百态,你想说什么?再读这句诗,把你的种种感受读出来。

  5、刚才作者站在不同的空间方位上看到的庐山各不相同,那么,还可以怎样去看庐山,看到的景色也不一样呢?(不同的时间、季节、天气等)

  6、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真是——(引读前两句诗)

  7、过渡:作者仅用14个字就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庐山的景多景美,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啊!那么作者在看山的过程中又有怎样的感悟呢?我们来看后两句诗。

  (二)跳出庐山思人生——人生如诗诗启人。

  1、出示后两句诗,请大家多读几遍,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谁能反过来说一说?

  3、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启发引导学生领悟诗的哲理。

  4、齐读后两句诗。

  5、感情朗读整首古诗,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让听的人也恍然大悟。

  6、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

  7、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周围的同学呢?是看缺点?看优点?还是优缺点全面看呢?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客观地看待事物,才不会陷在它的圈子里,才会取得正确的认识。

  五、配乐朗诵,铭记诗理。

  1、让我们齐声朗诵古诗,把它读进我们的心里去,让它在以后的岁月中指引我们的行动。

  六、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鼓励学生多读诗、好读诗。

  2、作业:①推荐苏轼古诗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②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相关文章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优秀3篇】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就被三亚落日的美深深地陶醉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这样的...
教学资料2019-09-01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优秀3篇】

学期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期教学计划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学期教学计划 篇1一.课时...
教学资料2011-05-07
学期教学计划

交际教学法课堂上的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交际教学法仍然需要显性的语法教学,但是教学应该围绕意义型和任务型展开,从学习者的交际需要出发,做到形式、意义和语用的统一.作 者: 郑立平 ...
教学资料2011-05-02
交际教学法课堂上的语法教学

初中语文课本剧编演实施策略【最新3篇】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注重探究性学习,倡导突显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而课本剧编演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首先,课本剧有着新颖形式,有着较强的主体性,可激发学生课文阅读与学习兴趣。其次...
教学资料2012-07-06
初中语文课本剧编演实施策略【最新3篇】

《论语十二章》最新教学设计【实用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最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
教学资料2015-06-07
《论语十二章》最新教学设计【实用3篇】

晏公祠简介【精选3篇】

晏公祠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万安山麓。晏公祠原名道统庙系儒教庙宇。明代正德七年(1512)太监晏宏所建。清康熙四年 晏公祠(1665)重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公祠简介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晏公祠位于海...
教学资料2011-04-06
晏公祠简介【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