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简6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篇一

为了帮助三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计划。

第一节课:引入面积概念

1. 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大小差异。

2. 引入“面积”的概念,解释面积是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区域。

3. 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到面积与形状大小、边长的关系。

第二节课:认识常见的面积单位

1. 带领学生认识常见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

2. 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和比较不同单位的面积大小。

3. 练习将物体的面积用不同的单位表示,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

第三节课:测量面积

1. 引导学生使用尺子和平方格纸测量平面图形的边长,并计算面积。

2. 练习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3. 利用游戏或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节课:综合练习与巩固

1.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涵盖前几节课所学内容。

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3.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加深他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篇二

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第一节课:认识面积

1. 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大小差异。

2. 引入“面积”的概念,解释面积是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区域。

3.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描述面积的概念,加深他们的理解。

第二节课:认识面积单位

1. 带领学生认识常见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

2. 通过比较不同单位的面积大小,让学生对单位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认识。

3. 练习将物体的面积用不同的单位表示,培养学生的单位转换能力。

第三节课:测量面积

1. 引导学生使用尺子和平方格纸测量平面图形的边长,并计算面积。

2. 练习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3. 利用游戏或实际生活场景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第四节课:综合应用

1.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面积。

2.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错误。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篇三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具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

  (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1、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

  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侯老师刚买了一套住房(出示课件),你们想了解点什么?(学生回答。)

  情况一:若学生回答的问题有价值。

  师:同学们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从这个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情况二: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价值。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仔细观察这个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如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互相比一下。

  师:其实,周围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现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比较的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

  学生交流(学习重叠法的语言:这个同学是把这两个面重叠在一起来进行比较的,他发现垫壳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说垫壳的面积大,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可以叫它重叠法。)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们学过不少图形,你们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有的面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餐厅和厨房哪一间的面积大呢?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

  展示摆的好的小组,正确的摆法有以下情况:

  红纸 绿纸

  正方形 12 12

  圆形 12 12

  长方形 18 18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几个?(学生回答。)

  师: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吗?(师贴1平方厘米)

  师: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学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现在你估计一下,这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生:5个。

  师:5个1平方厘米也就是几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认为橡皮这个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还有谁想说?

  是: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师:刚才,咱们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很快测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积。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学生答。)

  师:对呀,太小了怎么办?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吗?(如果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就说,你知道这是多少吗?)

  师:祝贺你们,找对了。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

  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找。)

  师: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面的面积呢?(学生答。)

  师:如果用它来测量操场的面积,你感觉怎样?

  师: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比较合适呢?

  生:平方米。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师给学生展示1平方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吗?(学生交流。)

  师: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师演示。)

  师: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好吗?

  三、小结,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咱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师: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邮票和课桌面的面积。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不小,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还了解了面积单位,并且也学会了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积,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物体表面的面积,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好吗?

  五、评析

  《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和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动手摸面体会比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加以区分比较。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要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2.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想办法比较红、绿两张纸面积的大小,使学生产生了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教师很好地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在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从而体会到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建构,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

  3.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这些面积单位进行实际测量、估测,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测能力的培养。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71至76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经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儿一个游戏,大家看一看黑板上,黑板上有两个三角形,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我们找两个同学来涂色,谁涂色的速度快谁就获胜。(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说开始一起涂)

  2、谁是获胜者,为什么他涂的快呢?

  生:因为一个三角形的面大,一个三角形的面小。

  师: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很好。

  3、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看看这两位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为什么黑板擦的慢,桌面擦的快,这是为什么呢?

  生:桌子的面小,黑板的面大。

  师:我们把桌面的表面叫做桌子的面积,把黑板的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4、今天老师用到一个词,面积,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什么是面积?

  板书:面积。

  师: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个词。

  生:

  师: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再卖房子的时候看见面积两个字,我们就知道是什么含义了。

  5、面积和物体的表面是有关系的。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现摸一摸课桌的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的面,再摸一摸咱们做的凳子的面。

  师:同学们刚才摸的面我们把它叫做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

  6、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摸,你发现物体的表面的有什么,在摸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生:谁的表面大,谁的表面小。

  师:这就说明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板书: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摸的课本的表面的大小叫课本表面的面积,摸的桌子表面的大小叫桌子表面的面积,谁能用老师刚才说过的话说一说凳子表面的大小是什么?

  结论:所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就是它们的面积

  7、把数学课本的封面和光盘画下来,这两个图形就叫封闭的图形。

  板书:封闭图形

  师:讲解什么是封闭的图形?就是没有缺口,从头到尾相连的。

  师:再画一个有缺口的,问这是封闭的图形吗?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有哪些是封闭的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8、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有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9、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分着齐读面积定义。

  10、让学生把这两句话总结成一句话?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或

  11、谁能起来举一个例子: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或者说哪些物体的面积有大有小。

  12、比较两正方形大小,方法是重叠一下。

  13、拿出两个长方形,比较两长方形大小,用重叠的方法不行了,怎么办?

  生:用小方块摆一摆,谁摆的多谁大。

  14、小组交流:在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用哪种图形摆最合适,为什么?

  生:最适合的是正方形。

  15、老师翻过来,用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可以吗?

  生:不行,这样摆同样不行,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无法比较。

  16、怎么办?

  生:我会想到用相同的正方形去摆到两个长方形上,看谁摆的多,比较大小。

  17、我们知道了要在物体上或图形是摆小正方形时要统一单位,用相同的正方形来摆。

  18、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面积单位,我们给这些小正形起了一个名字叫面积单位。

  板书: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3,看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三个面积单位

  19、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多大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师: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并用尺子量一量,看它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举例)田字格,1角的硬币,大拇指盖,

  20、打开数学书P74做一做1题,先估一估,看谁估的准。摆一摆是多少?

  21、为什么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呢?

  生:因为它能摆8个小正方形。8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能盖住了。

  22、老师让你用这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这个课桌的面积你认为怎样?

  生:不合适,为什么?1平方厘米太小,桌子面积太大。

相关文章

《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优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
教学资料2016-03-04
《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优质6篇】

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精简6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
教学资料2017-06-04
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精简6篇)

七年级语文上期教学计划(优选6篇)

在新的学年里,本人语文教学工作将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准绳,以学习、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期教学计划范文...
教学资料2011-01-07
七年级语文上期教学计划(优选6篇)

《小黄鸭找妈妈》绘本反思(精简3篇)

我园在本学期为幼儿购买了许多绘本材料,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为幼儿选择了《小黄鸭找妈妈》这套书籍,开展小班幼儿绘本早期阅读活动。在第一课时中,我首先让幼儿了解了阅读的基本习惯,如从封面看起,一页一...
教学资料2018-06-03
《小黄鸭找妈妈》绘本反思(精简3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3篇】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和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以致用的...
教学资料2017-06-01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3篇】

大班生活教学反思(优质6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生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生活教学反思 篇1  生活中处处...
教学资料2016-02-08
大班生活教学反思(优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