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经典3篇】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一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加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更是孩子们入门学习加法的基础。下面我将分享一份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背诵1-5的加法口诀表。
2. 能够在5以内进行加法运算。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进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 加法口诀表的卡片。
2. 数字卡片和计数棒。
3. 有趣的加法游戏道具。
4. 彩色画纸和彩色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加法口诀表的卡片,让学生一起朗读1-5的加法口诀,培养学生的兴趣。
2. 操作实践:让学生用数字卡片和计数棒进行实际操作,进行1-5的加法运算练习。
3.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加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法运算的知识。
4. 扩展应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加法进行计算,如购物、排队等场景。
5. 总结回顾:通过让学生用彩色画纸和彩色笔画出加法运算的过程,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设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是否掌握。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进行计算,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在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这一基础内容上会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更复杂的加法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二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是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是每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分享一份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掌握1-5的加法口诀表。
2. 能够在5以内进行加法运算。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进行计算。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五颜六色的计数棒和数字卡片。
2. 有趣的加法游戏道具。
3. 彩色粉笔和黑板。
4. 彩色卡纸和剪刀。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通过唱加法口诀歌曲的方式,热热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有趣的加法游戏,如“快乐加法接力赛”、“加法拼图比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计数棒和数字卡片进行1-5的加法运算实践,巩固知识点。
4. 拓展应用:让学生分组进行加法计算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回顾:通过让学生用彩色卡纸和剪刀制作加法计算卡片,回顾加法运算规律。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加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检查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进行计算,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知识,为以后更复杂的加法运算打下坚实基础。愿每位老师都能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程,让孩子们爱上数学,享受学习的过程。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三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带着一群数学娃娃来和我们捉迷藏了,瞧!你能猜出它们后面藏的是哪一个数字吗?(多媒体出示5以内的分成与合成)
二、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学习主题图。
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3、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象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板书加号)
(3)那3+2等于多少呢?(板书:=5)你是怎么知道的?
4、理解算法。
5、读算式。
6、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导写算式。
8、小结: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板书:加法)
(二)、学习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画面。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说图意。
3、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呢?那么1加2等于几呢?你怎么算出来的?
4、读算式并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依次说图意、填算式,再交流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选择其中的两道,说说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根据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让学生先画圆再填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4、课间活动:唱《找朋友》这首歌。
5、学生根据手中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玩“找朋友” 游戏。
6、“想想做做”第4题。(故事)
画外音: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已学着做一些事情”。小兔开心地答应了,它兴高采烈的来到了野外。(出示小兔采蘑菇的图)让学生依次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并在图的下面填算式、算得数。体会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思想教育。
7、“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送信。先让学生连一连,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8、延伸:看图你能写出几道加法算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经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我反思如下:
1、目标定位全面合理。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该用加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材料选择简单、有效。
我是本着“关注常态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原则来合理选择教学材料的。①以简单的5道题(5以内的分与合)复习导入,为下面计算5以内的加法作铺垫。②不改变教材意图。书本例题和“试一试”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课件演示、老师引导、语言的交流表达等活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书本的练习改编成故事和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整个练习设计如行云流水,活泼而不凌乱,让所学的知识在“用”中得到了有效的反馈,师生配合默契、自然、流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以及听、说、交往的能力。
4、存在的不足。
在“送信”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用尺还不够熟练。因此,学生在连线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课外延伸的不是很到位。
因此,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有点不尽人意。课后我觉得可以删除让学生连线这个环节,直接用游戏的形式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展开教学,这样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