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最新6篇】
教学计划 篇一
制定高效教学计划 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工作中,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正如一句古话所说:“谋定而后动”,只有把教学计划制定好,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制定一个高效的教学计划呢?
首先,教学计划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其次,教学计划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指导教学行为的基本依据。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目标,以便于教师根据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最后,教学计划应该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计划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安排。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习惯。
总之,一个高效的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计划 篇二
如何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个性化教学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那么,如何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呢?
首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是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于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个性化教学强调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建立个性化教学评价体系,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个性化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是满足学生需求的关键。教师在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时,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个性化教学评价体系,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计划 篇三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第五单元P55-59页,《找规律——用平移的方法找出图形覆盖总次数》以及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
在数表里框出几个数、在墙面上贴瓷砖、选择连号的参观券或座位等实际问题,都可以和图形的覆盖现象联系起来。围绕覆盖了哪里、有多少个位置可以选择等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能感受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工具,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乐于探索的精神。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例1里的覆盖比较简单,覆盖的位置只有一个维度上变化。例2里图形的覆盖位置,在两个维度上变化。练习十运用例题里的思想方法和认识的规律,解决日常生活、数学游戏中的实际问题。
(一)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基础:
四年级上册考试,学生已经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规律、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和简单的周期现象的规律。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四年级开始,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列表、画图、枚举等方法解决问题的的常用策略。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学生掌握规律的意识和水平,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认识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编排依据:
本单元的编排特点如下:
1、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大量同类现象,很可能蕴藏着某种规律。因此,教材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有简单到复杂有层次地安排探索规律规律的内容。例1教学把图形沿着一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有一的次数推算被该图覆盖的总次数。从具体安排来看,例1分三个问题,第(1)题教材具体呈现把图形平移的过程,让学生借助直观,发现平移次数于被该图覆盖总次数的关系;第(2)(3)题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进一步发现类似现象中的规律。“试一试”在立体的基础上,改变了被覆盖的对象,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例2分两步安排,第一步让学生自主尝试平移图形,第二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而概括规律。“试一试”则改变了用覆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发现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突出探索规律的过程。
找规律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规律本身的内涵,并初步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更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运用和发展策略意识,形成对规律的体验,提高发现和概括数学规律的能力。例1引导学生通过把图形进行平移的操作,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接着提供两个类似的简单覆盖现象,让学生累积对规律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所获得的数据,通过启发提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发现并概括规律。教学例2,先鼓励学生利用例1的学习经验,自主尝试探索,寻找规律。教学要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三)相关联的学习内容:
在小学阶段,相关的学生学习内容有:
时间
学习内容
四年上册
列表法、有趣的搭配
四年下册
画图法、间隔排列(植树问题)
五年上册
找规律:枚举法(列举)、计算法、简单周期现象
五年下册
倒过来推想
六年上册
替换法
六年下册
转化法
三、课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各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第55—56页的例1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1、2小题。第二课时教学第57—58页的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3题。另外还可以加入实际应用的内容。
四、目标定位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在先求稳,再求快的生活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体会有序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把图形非你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出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六、教学设计理念
创造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投入学习,学生学得更自在、更投入、更快速。另外,在设计思路上,主要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地探索思考,并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画图策略的优越性。
七、教学设计思路:
(一)游戏贯穿,辅助理解
课前设计两个小游戏:一个是拍手传递,一个是掰手指活动,用这两个活动座位铺垫,让学生理解相邻与传递。例1的编排也是一组充满趣味的数学游戏。
(二)自主实践,形成规律。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讨,循序渐进,形成规律。
(三)学以致用,形成能力。
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课后的练习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学有所用,提升能力。
八、教学建议:
教学例1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要让学生冷静分析,明确题意。
可以先让学生理清题目意思和要求,特别要明确“移动红框”就是说明所框出的两个数一定是相邻的,而不是任意的两个数,以免学生冒失做题。
(二)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时,第(1)题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想法。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无论四列表还是平移框数,都应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才能避免不重复也不遗漏。更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把长方形框平移的次数和可以得到的不同的和的总个数的关系。第(2)题,应该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平移找到答案,让学生在平移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平移次数于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之间的关系。第(3)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
可以平移操作、可以在头脑中想想平移过过程等。
(三)回顾反思,探索规律。
在操作过程中,把三个问题中的“每次框出几个数”、“平移的次数”和“得到几个不同的和”填入表格。根据表格,思考:
1、“每次框出几个数和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
2、“平移的次数”和“得到几个不同的和”有什么关系?
3、和“得到的不同和的总个数”和“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四)应用规律,体验成功。
“试一试”要鼓励学生用发现的规律直接推算出答案,并要求说说各自的思考过程。学生找到答案后,也可以结合平移的操作,让学生再猜体会规律是可靠的。
“练一练”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让学生独立解答。要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题中所蕴含的规律于例题是一致的。
教学例2是,要注意的是:
(一)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循序渐进,得出结果。
首先要让学生结合直观图理解题意,知道浴室的一面墙长有8格,宽有6格。然后,引导学生奖例1中解决问题的经验迁移过来,先考虑将有4快转组成的图案贴在左上角。然后分别考虑沿长边贴,即贴最上面一行,有几种贴法(7种);
这里建议不要急于沿着宽边贴,因为学生在理解这一环节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不能马上联想到把宽边次数和长边次数相乘可以得出总个数。教学不宜牵强结论。再说,这么快用上贴宽边,会造成学生思维定势,以为所有的类似图标的题目都是把长边贴出个数乘宽边贴出的个数。
接着问学生:把图形向下平移一格后,还沿着长边平移,得到第二行共有7种贴法;
以此类推,第三行也有7种贴法;第四行、第五行同样是7种贴法。
再问:这五行是怎么来的?
此时才提醒学生,这五行是沿着宽下移得来的。
最后问:整面墙一共有几种贴法?就得出每行7种,有5行,所以一共有35种贴法。
还要提醒学生:除了一行一行地贴,也可以以列一列地贴,一列就有5种贴法,沿着长平移,可以得出7列,也是有35种贴法。
最后引导学生:一共有多少种贴法等于沿着墙面的长和宽的贴法种数的乘积。
这个过程能有效扫除学生,特别是中下生对“为什么宽边次数和长边次数相乘可以得出总个数”的困惑。
这里不要求学生有统一的说法,更不能死记硬背。
(二)抓住难点,逐一突破。
“试一试”是用凸字形瓷砖贴墙。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到:虽然是凸字形,也要把它看做是一个长3格、宽2格的小长方形。所以还是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凸”字形靠左右边时,上半部分无法靠到左右两边上,于是就等于有两个空白个子和凸字形结合乘一个小长方形。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交流、想象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形成方法,突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三)深挖编者意图,合理处理题目。
练习十的第3题。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十字形”图形的覆盖规律。“十字形”图形的覆盖知识,除了是覆盖的总次数以外,更中途要的价值是,找出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的关系。建议把第3个问题提前解决后,集中精力解决第1、2两个问题。
教学计划 篇四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对音乐非常喜欢,上课比较认真,但也有个别学生比较调皮,要加强引导。由于学生现在处于过渡期,年龄也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已经是大孩子。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爱学愿学。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尽量避免枯燥乏味,要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在音乐水平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二、教材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教学目标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歌曲演唱及组织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有爱心,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带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小伙伴。
2.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在音乐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组织新年联欢会的活动。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教学计划 篇五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宗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提高读书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认读影、前等11个生字,学会写飞字。
3.通过对影子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一组。
课前准备
1.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
2.课前带学生做一次踩影子的游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在体育课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影子的课文。[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习与此密切联系的新知作铺垫。]
2.揭示课题:9
影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充分朗读,整体感知
1.师:现在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拼拼音,实在有困难的可以问问老师。
2.创设情景,进行摘苹果游戏,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①播放课件: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看,它们来了,你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下面我们来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快。(个别读)
师:看,生字宝宝的拼音走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齐读)
②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宝宝可高兴啦,它就坐在一个个红苹果里面,你们想把它摘下来吗?
③识记生字: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怎样记的?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吗?(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习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编童谣等,并引导好朋友合作演示前──后,左──右等字义。)
小结:记生字的办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多开动脑筋,就能学得又快又好!
④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三、利用课件,理解课文
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动画片,想不想看?好!那你们可要看仔细,比比谁最聪明,能发现他们的秘密。
1.课件展示:同学们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利用多媒体课件拉进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活动的画面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减缓教学难点的坡度。]
2.反馈:同学们看完了,你发现了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1)先在四人小组里面说一说,然后再告诉老师,好吗?
①个别学生说。
②学生补充。
(2)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可结合课文点拨:你还发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3.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4.再看动画,指导读句。
(1)师:真聪明!(出示课件)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小朋友在前面拼命地跑,影子在后面拼命地追。小朋友回过头来一看,看见了什么?影子像什么呢?真有趣!谁来读读这句?
指名读后评议,再齐读最后配上动作读。
(2)看,影子又在动了。影子跑来跑去的,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就像什么一样?这句谁来读读呢?指名读后评议。他读得有趣吗?那听听老师读怎么样?(师读)老师读得有趣吗?齐读,并配上动作。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读得真棒!现在我们要分组读课文了,比比谁读得更有趣,你们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分组读)
2.刚才老师看到了有的同学的动作很美,听到了有的同学的声音很甜。下面我们站起来再读读,看看谁的.动作更美,声音更甜。(齐读)
3.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读得很好,不仅动作美,而且声音也很好听。我们请他上来给大家读读好吗?
五、表演升华,体验快乐
1.教师激趣:大家读得真好!看,这是什么?(师在屏幕上比小鸟飞的动作)你们想做吗?(指名表演)
2.刚才你们的表演真精彩,很有创意,想象也丰富。在生活中除了太阳下和灯光下能看到影子,你还知道什么地方也能看到影子?找找你的周围有影子吗?
3.小结:刚才我看到了有的同学找了很多影子。是啊,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六、指导书写飞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比划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在飞)
1.出示飞:大家还认识它吗?它叫什么?(齐读)下面我们来学习写飞。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飞的哪一个笔画我们没学过?(师板书?,介绍笔画名称。)这个笔画与我们学过的九的哪个笔画有点相同?(出示卡片九进行比较。)
3.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仔细观察飞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大家伸出小手来书空一遍。
4.翻开82页找到田字格中的飞字认真书写。
七、课外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朗读和做游戏自己发现、了解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下课后你们可以再做一做游戏进一步感受影子的变化。
教学计划 篇六
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物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实验,作为所有学生从事物理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基础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结合实际而富有物理意义的问题,以展开物理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应用物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 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更好地理解物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时间安排
3月12日3月16日 第一章 1、2、3、4、5节
3月19日 3月23日 第二、三章
3月25日3月29日 第四、五、六章
4月1日4月5日 第七、八、九章
4月8日 4月12日 第十、十一、十二章
4月15日4月19日 第十三、十四章
4月22日4月30日 第十五章1、2、3、4、 5、6节
5月8日 5月11日 第十六章 1、2、3、4、5节
5月14日5月18日 第十七章1、2、 3、4、5节
5月21日6月11日 查漏补缺,迎接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