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篇一
导言:《出师表》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篇诗歌,可以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杜甫的思想情感。本文将结合《出师表》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师表》的作者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理解《出师表》的内容、结构和意义。
3.能够朗读《出师表》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理解《出师表》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3.掌握《出师表》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出师表》的背景,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鉴赏分析: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出师表》,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文学欣赏: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出师表》的音乐美。
4.朗读训练:让学生分组朗读《出师表》,并讨论如何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
5.思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出师表》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反思。
6.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表达的文章或诗歌。
7.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展示,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欣赏《出师表》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对文学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引导他们思考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责任和担当。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篇二
导言:《出师表》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和历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本文将结合《出师表》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师表》的作者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理解《出师表》的内容、结构和意义。
3.能够朗读《出师表》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理解《出师表》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3.掌握《出师表》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及其代表作《出师表》。
2.诗歌鉴赏:带领学生朗读《出师表》,分析诗句的内涵和修辞手法。
3.情感体验:让学生表演《出师表》中的情感,感受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4.文学欣赏: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出师表》朗诵,并引发学生的共鸣。
5.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出师表》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展示不同的理解。
6.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表达的文章或诗歌。
7.评价总结: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出师表》的背景和内涵,还能够通过朗读、表演和讨论,深入体验诗歌中的情感与思想,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热爱文学,感悟生活,成为有情怀的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篇三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表”的文体常识,积累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反复朗读,理解句意,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治国主张;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3、领会文章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品味谏言的语言特点:谨言善谏,情辞恳切。
5、感受作者对蜀汉的忠诚和崇高的.人格美,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背诵全文;理解本文寓情于议(理)、寓情于叙(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三条建议的核心;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时安排:第一教时——了解写作背景、作者作品常识及“表”的文体常识,朗读课文,译读课文1—5段。
第二教时——译读课文6—9段、背诵全文。
第三教时——概括课文内容,探究课文内容,链接中考。
教学设想:编印学案指导学习;制作PPT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略。
第二教时:略。
第三教时
一、检查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二、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一)(1—5)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二)(6—7)追述往事,表达真挚情感和坚定决心——“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三)(7—8)归结责任,临表拜别。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一)第一段
1、内容概括:作者提出三条建议的目的各是什么?
2、内容思考:(1)开篇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一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建议的核心是哪条?为什么?
(4)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二)第二段
1、内容概括:(1)概括文中6、7段涉及刘备和诸葛亮的事件有哪些?。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句话中的“此”指哪两件事?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报先帝”一语与文中6、7段哪两件事相呼应?
2、内容思考(1)怎样理解诸葛亮自述本志和志趣这段的内容?
(2)追忆白帝城托孤(临崩寄大事)的作用是什么?
(三)第三段
1、内容概括:作者对自己、贤臣和陛下各自归结的责任是什么?
2、内容思考:诸葛亮在结尾写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涕零”的原因。其中还包含了诸葛亮心中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四)全文探究。
1、你从文中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2、文中13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
3、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忠”是“愚忠”,他明知后主昏庸无能却还死心塌地地辅佐,最终没有完成先帝托付的重任;若能及时废除后主,取而代之,也许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你是怎样看待诸葛亮的“忠”的?
四、赏读品味,总结全文。
1、领会文章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2、品味谏言的语言特点:谨言善谏,情辞恳切。
3、总结课文。
五、练习。
1、链接中考。
2、课外练习。 (1)完成《基础训练》上的本课练习。
(2)课外练笔: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段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