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巴西》教学设计【实用3篇】
七年级下册《巴西》教学设计 篇一
本教学设计以七年级下册的《巴西》为主题,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风土人情等内容,从而增加对这个南美洲国家的了解和兴趣。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国旗、首都、语言等基本信息。
2. 了解巴西的文化特点,如音乐、舞蹈、节日等。
3. 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如美洲原住民、移民、宗教等。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想象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国旗。
2. 巴西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 巴西的主要语言和宗教。
4. 巴西的文化特点,如桑巴舞、巴西足球等。
5. 巴西的主要节日和传统习俗。
三、教学过程
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国旗。
2. 分组讨论,了解巴西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 观看视频,学习巴西的主要语言和宗教。
4. 听音乐、学跳舞等活动,感受巴西的文化特点。
5. 制作海报、展示巴西的主要节日和传统习俗。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等形式展示所学知识。
2.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及时评价和指导。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巴西这个神奇的国家。
七年级下册《巴西》教学设计 篇二
在七年级下册的《巴西》教学设计中,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巴西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家,激发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和热情。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等基本情况。
2. 了解巴西的历史文化,如巴西独立运动、巴西文学等。
3. 了解巴西的主要产业和经济发展情况。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文化包容性。
二、教学内容
1. 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和人口分布。
2. 巴西的历史文化,如巴西独立运动、巴西文学等。
3. 巴西的主要产业和经济发展情况。
4. 巴西的主要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
三、教学过程
1. 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和人口分布。
2. 分组展示,了解巴西的历史文化,如巴西独立运动、巴西文学等。
3. 观看纪录片,学习巴西的主要产业和经济发展情况。
4. 研究巴西的主要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等形式展示所学知识,相互交流和学习。
2.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及时评价和指导。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将在了解巴西的过程中,不仅增加地理知识,还能拓展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巴西》教学设计 篇三
七年级下册《巴西》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巴西》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地理规律:
本节课我积极展开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变课堂为学堂,学会从地图中寻找信息,进行正确的图文转化,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世界地理分区部分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案例,共分三个标题:“大量的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在说明巴西工业分布与热带雨林开发现状的同时,更加突出了人地关系和谐的思想,各部分内容又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探究巴西独特地理现象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巩固学生对区域地理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世界区域地理的一节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教材设计的模块特色鲜明,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探究学习的愿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困难不大。
四、设计理念:
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最关心的话题,用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了解巴西的基本概况,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产生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巴西地图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情况;
3.通过数字、图表信息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状况;
4.运用资料分析巴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过程与方法
1.在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六、重点难点
重点:巴西种族、文化特色;热带雨林的作用和问题;人地关系和谐理念。
难点:巴西工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我们的主要呼吸器官是肺,如果我们没有了肺我们就会死亡,你知道地球的肺在哪里么?现在地球的肺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地球的肺没有了我们人类结局会怎样?我们能够拯救“地球之肺”吗?让我们一起共同关注巴西,走进拥有“地球之肺”这个神秘而重要的国家。
主题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自主学习]读“卞卡一家”图,了解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的情况。
从图上可以看出,卞卡一家既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有大量的混血种人是不是卞卡家特殊的情况呢?
出示图片“巴西的人种构成”,让学生读图认识:巴西 白 种人所占的比重最大,占一半,其次是 黑白混血 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 6 %,印第安人不到 1 %,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等黄种人。
过渡:巴西的这种混血种人特征,对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巴西独特的风俗民情,并探究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
[合作探究] 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说一说为什么巴西会有许多混血种人?从巴西的代表文化狂欢节和桑巴舞,可以发现葡萄牙、非洲、印第安人的`文化印记,这对巴西有什么影响?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狂欢节
足球
桑巴舞
成果展示: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与黑种人、印第安人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成为混血种人,在巴西有许多像卞卡一样的家庭。移民来到巴西,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
世界上还有不同文化融合的实例很多,你还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搜集、阅读书籍等去获得更多知识,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过渡:如果你想到巴西来,你需要知道巴西哪些方面的资料?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居住?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
主题二:巴西的自然环境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85页“巴西地形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赤道 至 南回归线 之间, 热 带面积广大。
②海陆位置:位于 南美洲(拉丁美洲) 东部,东临大西洋,陆上邻国众多。
(2)地形: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中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3)河流: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 亚马孙 河流经巴西西北部。
(4)气候类型:学生根据巴西地形图和气候图观察巴西两种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归纳其主要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100
200
300
400
500
[合作探究] 罗斯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喜欢农业的人,他带来了几种经济作物的种子,各小组帮他选一下,找出适合在巴西耕种经济作物并简单说明理由。
过渡: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我们接下来共同来探究一下巴西的工农业发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自主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为之后的工农业发展学习做铺垫。
巴西农业、矿产、工业分布
主题三:巴西的工农业发展
[自主学习]读图“巴西农业、矿产、工业分布”自主完成问题。
1.说出巴西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大概分布在哪里?
2.找出图例所示矿产资源分布。
3.找出三座工业城市,说出它们分别有哪些主要工业,并说明这些工业与其周围哪些原材料有关,并填写课本87页表格。
[合作探究] 读图“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小组合作探究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与哪些因素有关?
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出示课件,明确探究结果。
成果展示:巴西农业生产与当地热带气候条件关系密切,热带作物生产是巴西的农业特色,巴西的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离不开矿产资源,巴西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铁矿资源特别丰富,在原料丰富的基础上,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世界重要生产国的行列。巴西曾经遭受葡萄牙殖民侵略,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生产,二战后工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成为“金砖国家”之一。从巴西的经济发展中,不难看出国家的经济建设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读图分析,学会归纳,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渡: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应该开发还是保护热带雨林产生了分歧,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接下来,我们去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看看吧!
主题四: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目前,热带雨林减少的速度相当于每分钟6个足球场大
[自主学习]热带雨林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
[合作探究]
1.学生结合课本88页图9.26谈谈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然后分角色扮演不同身份的人,谈对砍伐雨林现象的不同观点。
2.学生阅读课本89页的阅读材料“巴西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举例”,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应该怎样保护“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
成果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占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然而,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这里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对于巴西人而言,环境要保护,人们也要更好地生活,因此,要合理、科学地开发热带雨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展现亚马孙热带雨林及其被破坏的情景,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交流和体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