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实用3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篇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的散文,通过描写叔叔于勒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叔叔的敬仰和感悟。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内涵,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导入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叔叔于勒的生平和成就,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课前导读、视频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叔叔于勒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
其次,通过分段阅读和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叔叔于勒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方面展开讨论,提高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另外,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亲人的散文,让他们通过对叔叔于勒的理解,体会到家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最后,可以通过课堂朗读和朗诵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他们通过朗读叔叔于勒的文章,感受文学之美,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经典散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家国情怀。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篇二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亲情、友情和家国情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可以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叔叔于勒的形象和事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叔叔于勒和作者之间的对话,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
另外,可以通过写作练习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亲人的散文,让他们通过对叔叔于勒的感悟,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和深厚,培养他们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最后,可以通过课外拓展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叔叔于勒的其他作品和事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和家国情怀,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经典散文,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意义。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篇三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前几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
(播放歌曲)
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二、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音。(幻灯片出示生字)
2、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3、与小说有关的文学常识。(幻灯片出示题目)
三、研读细节——“称呼”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学生找,教师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学生讨论:
请同学大致分分类,说说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按时间顺序。
3、明确:
占钱——赶。
赔钱——盼。
有钱——赞。
没钱——躲。
4、教师小结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一副对联来概括两部分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幅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出示对联)
5、学生试拟横批,明确文章主题。
参考: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
四、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1、教师提问:前面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分别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注意下面的细节描写:
①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④“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2、学生明确:“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等人的语言各有特色,通过人物语言的分析,让学生明确: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
“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
3、表情诵读这些语句。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延伸——金钱观
1、你如何看待本文的几个人物?
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2、你如何看待金钱?
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探究文章的主题。
思考: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对于亲兄弟于勒,本来应该是互相帮助,和和睦睦,共渡难关才对。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题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同时,寄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
结束语: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