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学设计(优质6篇)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篇一

在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月光作为一种自然的美好景观,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想象和启发。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月光这一元素,设计一些启蒙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成长。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月光的特点,进行一些观察和实验。比如,在满月的晚上,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和亮度。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亮的样子,然后再请他们尝试画出自己眼中的月亮。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启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月光进行一些文学创作。在夜晚,月光洒在大地上,会给人一种神秘而温暖的感觉。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在月光下写一些小故事或诗歌,表达他们对月光的感受和想象。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和创造的快乐。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月光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比如,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组织孩子们在校园里举行月光野餐活动。大家一起坐在月光下,品尝美味的食物,聊天、唱歌,享受这个美好的夜晚。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自然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总的来说,利用月光进行启蒙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意义和有效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成长,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月光的世界,为孩子们的成长点亮一盏灯吧。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篇二

在幼儿教育中,启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月光作为一种自然的美好景观,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想象和启发。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月光启蒙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成长。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月光的特点,进行一些观察和探索。比如,在月圆之夜,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和亮度,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亮的样子,再请他们尝试绘画月亮。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启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月光进行一些艺术创作。在月光的照耀下,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一些绘画或手工活动,创作自己眼中的月亮或夜晚景观。他们可以用各种颜色和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还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月光进行一些户外探险活动。在夜幕降临时,可以组织孩子们在校园里进行月光夜行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和魅力。他们可以观察星星、听蛙鸣、感受微风,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和神秘。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还可以让他们在户外活动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通过以上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可以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成长,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勇气,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月光的世界,为孩子们的成长点亮一盏灯吧。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品句,体会母亲对我无私的爱,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节凑地读好“歌谣”部分,感受“歌谣”的趣味性。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理解“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理清脉络,知道课文大意。

  4、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歌谣”对作者的启蒙。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亲近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长”、“芳香”的意思。体会“歌谣”对作者的启蒙。

  教具学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现代作家孙友田,被称为“煤炭诗人”,因为原来就是一位煤炭工人。而如今,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文学创作一级。他是怎样由懵懂走上文学之路的?又是谁在他心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启蒙》。(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2、初步审题: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回忆一下,是谁启蒙了谁?(母亲启蒙了“我”)

  (2)那母亲是如何启蒙他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识记生字新词。

  ②默读课文思考: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都用了哪些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完成填空“母亲用()的方式启蒙我”。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交流:

  (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注意前鼻音(辰)、后鼻音(凤、荆)、轻声(篱笆、时辰、活计)

  这里两个多音字,指名读。

  (2)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①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指名读,简介“莲花落”(“莲花落”又叫“数来宝,早在宋代的时候就开始流传了。语言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以前叫花了要饭的时候常唱,后来发展成了一种民间曲艺。)

  ②重点理解“混沌”、“豁然开朗”(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用一个词来说(指板书),就是——启蒙;母亲把这份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说成一个四字词语就是——月光启蒙。)

  三、感受夏夜之美。

  1、借助插图激发总体感受。

  (出示彩图)同学们,请看屏幕:儿时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在这个篱笆小院受到母亲的启蒙,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感受,教者随机认可、引导)

  2、难道美妙就仅环境美么?还有什么?(板书:唱民谣讲神话唱童谣说谜语)

  3、相机理清文脉,说说课文大意。这篇课文说了夏夜,母亲通过唱民谣、讲神话、唱童谣、说谜语的形式启蒙“我”,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4、提示其中的重点内容:在这些启蒙方式中,作者重点回忆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作出判断;教者确定并在“唱歌谣”、“唱童谣”下加着重号)作者写文章有祥有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习。

  5、是啊,这是作者永远忘不了的童年生活的一幕!他感慨万分地告诉我们——(画面淡化为背景,推出两句话,领着学生饱含深情范读。)

  ①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②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3、品读语句,体会“歌谣”之“美”。

  (1)出示自学要求:细细品读课文,教师创设情境引读。

  (2)自己尝试有节奏地读一读“歌谣”。(快节奏、慢节奏)

  (2)体会两“歌谣”的文学形式,升华“歌谣”对作者的启蒙,以及对作者走上文学之路的意义。

  四、本课小结。

  谈话结课: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就是在这个篱笆小院,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我”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接受了母亲的文学启蒙。那为什么课题要用“月光启蒙”而不用“母亲启蒙”呢?母亲的启蒙又为作者带来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笆、筛(要写得上小下大。)搂、帐、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割(左宽右窄。)凤(与风“区别开来)

  2、学生用钢笔描红。

  六、作业设计:

  1、抄词语。

  2、朗读课文。

  3、母亲给我唱了哪些民谣童谣呢?咱们下一课来欣赏。课后,请大家先去读读这些民谣童谣,看看它们的内容美不美。

  七、板书设计:

  18、月光启蒙

  唱民谣

  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

  八、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自己的教学过程较清晰,教学目标比较明确。40分钟下来,我一直围绕重难点上课。但在读歌谣的时候没有处理好和情境的整合。上课语言比较啰嗦,语速较快。有待改进。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体验、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在真情的喷涌中获得文化的洗礼与亲情的陶冶。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体验、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

  2、时光匆匆流逝,但童年的夏夜却永远留在作者记忆的最深处,配乐朗读第一小节

  3、读着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4、出示孙友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母亲不识字,但她为我吟唱的歌谣,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成为我一辈子最温馨、最幸福的回忆。

  (二)、学习歌谣、童谣

  1、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读读母亲的歌谣、童谣,去感受母亲的启蒙吧!

  2、自由读读课文中的五首歌谣、童谣,可以把你最喜欢的那首多读几遍,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3.谁来把你喜欢的一首歌谣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多形式、个性化朗读。)

  4.你对民歌童谣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5.你们的发现和孙友田的感受是一样的,民歌民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充满乡土的气息,浓郁的诗情,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

  (三)、感悟月光、母亲、启蒙

  1.母亲吟唱歌谣时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出示农家月夜场景)配乐引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听!母亲的歌声从篱笆小院里传了出来……(播放:清唱的歌谣)

  3.听着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觉呢?

  4.孙友田的感受和你们是一样的,他在文中写到: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1)指名读。

  (2)你们能想象,当时的“我”是怎样听母亲唱歌谣的呢?

  (3)那时的我,快乐着、幸福着、陶醉着……把这些美好的感受也读出来。(指导朗读)

  (4)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说“芳香的音韵”了吧?从这“芳香”的音韵里,你品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5.母亲不识字,她怎么会唱那么多的歌谣呢?请大家静心默读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1)学生默读。

  (2)学生互动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6.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她真是我的启蒙老师!除了用歌谣,天资聪颖的母亲还用神话故事、谜语启迪我的童心。读读后面的部分,想想我从中受到怎样的启蒙。

  7.看着高深莫测的夜空,“我”可能会好像看到些什么呢?

  8.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1)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月光下的母亲就像一尊玉石雕像呢?

  (2)指导朗读。

  9.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作课题了吗?

  10.小结: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故事、谜语给“我”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它们生根、发芽、生长……如今,孙友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从小给了他——月光启蒙。孙友田对母亲满怀感激、敬佩之情,请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1)学生自由读。

  (2)(把最后一段改成诗歌形式)配乐读。

  (四)、表达怀念之情

  1.同学们,40年后,孙友田赶回老家去看望母亲时,(出示母亲画像,补充原文片段)

  2.小练笔:当看到那一轮明月,我就会想起

  3.学生交流练笔

  4.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孙友田看到那一轮明月,他就会想起那洒满月色的篱笆小院,想起母亲那玉石般的雕像,想起她甜甜的嗓音,深情的吟唱……(再次播放清唱的歌谣)……感谢月光启蒙,她让我们也想起了那一首首充满泥土芳香的歌谣。下课后,请大家也去搜集我们家乡的民歌民谣,相信这些歌谣也会在你们的心中播下一粒粒种子……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

  (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6.出示:最后三句话

  (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板书:

  19.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谣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篇六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这篇课文,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妙的童年的夏夜。

  2、在柔和的月光下,母亲是通过什么给予我启蒙的?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说谜语)

  二、品味歌谣之美。

  1、是啊,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在皎洁的月关下为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情景,成了我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尤其是那动人的歌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出示歌谣。

  自由朗读,指名读喜欢的歌谣,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自由朗读第1-5自然段,母亲是怎样唱歌谣,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学生交流,出示“她用甜甜是……音韵。”

  “三月的和风”吹在脸上是什么感觉?

  “小溪的流水”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轻,慢)

  指名读歌谣,你们想不想做童年夏夜的那个孩子,听母亲来唱一唱?

  播放歌谣,什么感觉?(美)就课文中所说的那样,引读“她用……”

  理解“芳香的音韵”

  5、出示:“母亲忙完了……歌谣。”

  “劳累”为什么还要唱歌谣呢?体会到什么?你被妈妈怎样搂过吗?是什么感觉?

  是啊,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呀,所以作者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歌谣。

  6、同学们,你们也没有发现在母亲的歌谣里,都与什么有关?(月)这两首歌谣都是母亲看到这美丽的月夜,即兴吟唱出来的,这说明母亲会唱许多的歌谣。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而且不识字,怎么会唱这么多歌谣呢?

  7、品读第5小节。

  理解“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两个“长”。

  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开朗。”

  理解“混沌”,“豁然开朗”

  再读歌谣,透过歌谣我明白了什么?齐读这句话,这就是“启蒙”。

  8、总结:在那柔和的月光下,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难怪作者说:“童年的……”(引读)

  三、品读童谣之美。

  1、过渡:美妙的还不仅在那些歌谣,你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

  2、出示童谣。

  3、自由念,可以用手或脚打节拍。

  4、这些童谣念着什么感觉?

  5、在这样的夏夜,有着这么有趣幽默的童谣,所以作者说:“童年的……”

  四、感悟母爱之美。

  1、过渡:让我们再回到几十年后的今天,现在的孙有田已经是颇有名气的诗人,作家了。此时在回首当年的情形,再细细回味,母亲到底给了我哪些启蒙,仅仅是(指板书)这歌谣童谣吗?

  2、出示“母亲不识字,……王国。”

  3、齐读,这么有才华的诗人,作家却说母亲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是她的启蒙老师,为什么?

  4、是啊,正是这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给了我最初的民间文学的启蒙,想象的启蒙,诗歌的启蒙,让我飞向诗歌的王国。(板书设计:飞向诗歌的王国)

  5、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童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她对孩子最朴素,最纯净的爱全部给了我。

  6、过渡: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的碾碎了母亲的青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的母亲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出示原文)。教师深情朗读。

  7、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了母亲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今天当我再读母亲当年唱的那些令我快乐无比的歌谣,童谣,又是这样的心情?为什么?

  (伤心,感激,心酸,悲伤……)

  8、小练笔:写下你对自己母亲的感激。

  9、总结:“母亲”,一个多么响亮的字眼,“母爱”,一种多么深沉的爱。让我们感激母亲,感谢她给予我们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的无私的爱。

相关文章

艳美豔美

艳美(豔美)yàn měi[释义] 亦作“艷美”。艳丽,柔美。 [例句] 那画是一张小条幅,上面画着一个睡在榻上的美丽的少女,云鬓蓬松。睡榻的后方,背景是一排的屏风。全...
教学资料2014-02-01
艳美豔美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最新3篇】

“小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教材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比较和归纳,探索小数的性质。例题分两个层次安排的:第一层次通过两个小朋友交流铅笔和橡皮单价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比较的需要,再通过“橡皮...
教学资料2017-05-07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最新3篇】

柯伊伯带(精简4篇)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是一种理论推测认为短周期彗星是来自离太阳50—500天文单位的一个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其名称源于荷兰裔美籍天文学家柯伊伯(Kuiper)。 目录 ...
教学资料2018-01-06
柯伊伯带(精简4篇)

捧腹

捧腹pěng fù[释义] (形)捧着肚子,形容大笑。 [构成] 动宾式:捧|腹 [例句] 他的笑话;令人~。(作谓语)...
教学资料2013-03-06
捧腹

《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学设计【最新3篇】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资料2012-08-04
《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学设计【最新3篇】

四面都是山,山山接相连“打一字”(精简3篇)

谜面:四面都是山,山山接相连(打一字) 谜底:田...
教学资料2018-08-03
四面都是山,山山接相连“打一字”(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