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8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并蒂(dì) 栅(zhà)栏 寥廓(kuò) 闲情逸志
B. 锃(zènɡ)亮 稍(shào)息 忏(chàn)悔 粗制滥造
C. 瓜蔓(màn) 窥(kuī)探 发怵(chù) 无可置疑
D. 谰(lán)语 煨(wèi)炖 醋粟(lì) 险象迭生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市运动会的开幕式中,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获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B. 《中国诗词大会》把中国影响最深远的诗歌搬上综艺的舞台,寓教于乐,让更多的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表达方式。
C. 要是谁先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
D. 当前,不少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针对这一现象,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就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B. 《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在短短的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C.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D. 那篇演讲可谓语惊四座,又波澜不惊,字字句句叩击着心灵,显现出一种自信大气、从容淡定、沉着稳健、朴实平和的风格特点。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爱他人,也是在关爱自己。
②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苦难,有太多可怜无助的人,按圣经上说,他们都是你的兄弟姊妹,需要你的关爱和帮助。
③这样,当你也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④多一点慈善之心。
⑤当你有能力去帮助他们的时候,就应该力所能及,给他们一点温暖与爱心。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⑤③④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②⑤③①
二、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读书寂寞事
①读书是件寒、冷、苦的事情。过去指冷寂的读书之地为“寒窗”,谓之“自甘寂寞”,“坐冷板凳”。甚至因读书导致贫穷,那就更苦。朱买臣光读书不上班,导致家贫,只好以砍柴为业,卖柴时还手不释卷,妻以为羞,和他离了婚。家境较好的读书人,读闲书打发日子,觉得快乐,那是另一种读法,但要是换一个环境,就不会是“羲皇上人”了。
②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里有个B博士,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精神备受折磨。他竟趁一次候审的机会,偷来一本棋谱,悉心研读起来。从此在象棋技艺上大获启发,出狱后成了赫赫有名的象棋冠军,铁窗苦读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是外国小说里的故事,说明逆境苦读,也可以成就人才。
③什么是苦?“生不得志,攻苦食淡;孤臣孽子,卧薪尝胆”,“子卿(苏武)北海之上牧羝,重耳十九年之羁旅,呼吸生死,命如朝露”,有人说此乃人生之大苦,信然。汉代王章长安赶考,与妻共居。章读书读得病倒了,没有被子盖,卧牛衣中,想起自己命运不好,自料必死,与妻子泣别。都是人生逆境,苦不堪言。但发愤攻读,总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候,这样来看,读书又何尝不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情呢?皓首穷经,那是很高层次的阅读,包括索引、考证、爬梳剔抉,穷究其源,常常“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虽然苦,衣带渐宽,人亦憔悴,却是积累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平常读书,孜孜不倦,能够明理,升华情操,就是常说的“开卷有益”。
④读《红楼梦》是赏心乐事,但要考证渊源,就得吃苦。读小说,读“动漫”,读某名人的生活琐事,与读有关本业的东西是不同的。但有些“快乐”的“热门”书,读不读都可以,有些坐冷板凳的书,却是花钱也应买来读。“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鲁迅《致赵家璧》)这样一来,自讨苦吃,苦中求乐,就成了中国读书人的习惯。
⑤现在超市里成堆的装帧很漂亮的“经商指南”“炒股要道”“脑筋急转弯”以及“风水先生”……进口纸,烫金字,还有密封卷——先拿钱后开卷。买不起,读了也无益,无异于“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那结果,是吃得胸口痒痒的,好像要呕吐”(鲁迅《我们要批评家》)。现在情况不同了,读书讲务实,学以致用,学以增长知识。图书馆共享项目越来越多,读者也渐多了,成为读书人的乐土。有些图书馆专为盲人设置阅读器,虽然有待完善,但已经可以看到不少盲人光顾图书馆,在盲人阅览室学习用阅览器读书读报。
⑥不妨说,读书本身的冷热都不是坏事,关键是能学到知识。佛教禅宗的北渐南顿,就是讲悟道的殊途而同归。能悟道,十字街头也能参禅,不能悟道,把经书读破,也不过是谤佛。用功之妙,存乎一心。“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读书应作如是观,平心静气,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弱水三千,取一瓢饮,然后甘苦自知。
1.下列最适合做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读书要自甘寂寞。
B. 读书讲务实,学以致用,学以增长知识。
C. 读书是件很苦的事情。
D. 读书本身的冷热都不是坏事,关键是能学到知识。
2.第②③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B.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C.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D.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②段引用B博士的故事,论证了“逆境苦读,也可以成就人才”的观点。
B. 第④段“坐冷板凳的书”指的是冷门的、要苦读的书。
C. 读小说、读动漫,与读有关本业的东西是相同的,因此快乐的热门书、坐冷板凳的书,都应该花钱买来读。
D. 书本身的冷热都不是坏事,关键是能学到知识。佛教禅宗的北渐南顿,就是讲悟道的殊途而同归。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引用“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样的诗句,可以看出读书的专注、苦中作乐。
B. 文中三次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C. 自讨苦吃,苦中求乐,就成了中国读书人的习惯。
D. “皓首穷经”的意思是,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这种做法费时费力,作者认为是不可取的。
三、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一)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隆中对(选段)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面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追述往事:一是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经度过了四周年。
B. 颔联形象地抒发诗人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身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而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 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形势危急、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和诗人兵败被俘孤苦零丁的心情,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强。
D. 尾联笔锋陡转,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2.下面对选文(二)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是作者对于潭上景物的描绘,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展现了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
B. 第一自然段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步换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二段运用“定点特写”,对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静态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
C. 作者以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牵,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在第四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此人可就见
③干戈寥落四周星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②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5.试分析选文(一)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说”“叹”二字的妙处。
6.选文(二)中划线句和选文(三)中划线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四、情景默写
①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⑥杜甫《望岳》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1)班的同学打算将所读名著浓缩成一句话做成书签。请你从以下备选名著中任选三部,仿照示例,完成书签。
备选名著:《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水浒》
六、语言应用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思想的微光
人的日常生活,常常是无序的。在无序的生活细节中,人的头脑常在无意间被“触头”触着,倏然生出一些小杂感。所谓“触头”:或是几节精彩的文句,或是与友人谈话时的意外撞击,或是某种情绪的突然漾动,或是一束小花对眼眸的一次撩动,等等,不一而足。
人人都有这倏忽间的小念头,但大多数的人并不曾留意它,任其自生自灭了。
而有一种人,特别敏于这种小念头,会备一支笔,几张纸片,将小杂感随手记下。其小杂感虽芜杂,但埋头展玩,也会看到几丝思想的微光。
这种人或许就是人所称的作家。但我不管他们叫作家,我只把他们看成是特别注意生命体验的人。他们固执地把人的痕迹保留在生命史上,使生命的原野,清脆繁茂起来。
有谁不希望美丽常在呢?然而,一朵花开得最艳丽的时候,也就是将要凋敝的时候;有谁不希望欣赏到美丽的全部呢?然而,时空的阻隔和人类认识及眼界的局限,人们看到的,往往是美丽的局部。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花朵之后,便是果实。果实是美丽的另一种存在,是更沉雄更蕴藉更质朴的一种存在。旧的美丽在一个瞬间消亡,而新的美丽在另一个瞬间诞生;美丽是变幻而不息的过程,我们只须抱着不泯的希望和恒在的信念。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半夜醒来,发现海棠花在夜间开放得最动人最忘我,便感叹道: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但川端康成并未因此而黯然神伤,而是自言自语地说:看来,要好好活下去。
于是,我为哲人的豁达而感动。时间会让我们看到美丽的全部,关键的,要永远热爱生活!
有谁不希望春光永驻呢?不要说春天里花的开放、爱情的萌发、青春的灵动,单说那一片片春草,绿绿的,茸茸的,静时如毡如帛,动时如歌如蹈,看一眼,便顿消心中块垒,生一种莫名感动。然而,又有谁能留住逝去的春水呢,“一江春水向东流”,乃自然之法则。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又有谁不热爱夏荫之宏阔,秋景之丰盈,冬雪之妩媚呢?痛苦的犁刀一方面割破你的心,一方面又掘出新鲜的血液,人类总是有新的所得。
如果春天是 ,那么,夏天便是 ,秋天便是 ,冬天便是抗争。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可能便一事无成。
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的一尊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有谁不愿长生不死呢?然而,一切生命最终都要面对死亡。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死亡是另一种美丽。贫穷的、富有的、高贵的、低贱的,一切生之不平等,在死亡面前都归于平等;人类平等的法则,大概缘于死亡的昭示。而且,衰老的躯壳总不如婴儿更新鲜……
讲一个悱恻的故事。一个老人坐在一个陌生姑娘身边,都无言地低着头,周围一片寂寥。突然,老人紧紧地握住姑娘的手:“别害怕,姑娘,我已经没有了欲念,只因你长得与死去的她太像,我想再把握一下已逝去的那一份情感。年轻时没有学会珍惜,认为什么都会再来,可什么都不会再来。”说完,老人便婴儿般地哭泣。姑娘正是一个恋爱中人,一下子明白了些什么,也紧紧地握着老人的手,呜呜地哭起来。
我们明白了什么呢?死亡最大的功绩,便是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珍惜现在,珍惜我们已拥有的生活!
1.根据语境在下列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请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如果春天是①_____,那么,夏天便是②_____,秋天便是③_____,冬天便是抗争。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一片片春草,绿绿的,茸茸的,静时如毡如帛,动时如歌如蹈,看一眼,便顿消心中块垒,生一种莫名感动。
3.“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在文中出现三次,
是不是作者的笔误呢?请分析其作用。
4.理解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老人、姑娘哭的原因。
5.你认为标题“思想的微光”具体指的是什么?
八、命题作文
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它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也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
请以“谁的青春不张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