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最新6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篇一
金华的双龙洞景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北部,是一处集旅游观光、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知名景点。近年来,双龙洞景区还开设了教学设计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和教师前来参加。下面我将分享我参与的一次双龙洞教学设计经历。
教学设计活动当天,我们一行师生来到了双龙洞景区。刚一进入景区,就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碧绿的树木、清澈的小溪、古老的建筑,仿佛走进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我们的教学设计活动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展开。
首先,我们参观了双龙洞景区内的历史建筑,了解了古代建筑的设计和结构。导游详细地介绍了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我们对古代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我们参与了手工制作活动,体验了传统工艺的魅力。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我们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珍贵。
在教学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户外探险活动,探索了双龙洞景区内的自然奇观。穿行在茂密的树林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样的户外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加珍爱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感慨万千。双龙洞景区的教学设计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自然的美好。这样的教学设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将会继续保持对古代建筑和传统文化的热爱,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篇二
金华的双龙洞景区是一处融合了旅游观光、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知名景点。作为金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双龙洞景区还定期开展教学设计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和教师前来参与。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参与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景区内参观古代建筑和文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劳动成果。了解古代建筑的设计和结构,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珍贵。
在教学设计活动中,我还参与了手工制作活动。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传统工艺品,我体验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手工制作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在制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也更加珍惜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此外,参与双龙洞景区的户外探险活动,让我更加热爱自然环境。穿行在茂密的树林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户外探险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加珍爱自然环境,更加尊重自然的力量。
通过参与双龙洞景区的教学设计活动,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自然的美好。这样的教学设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将会继续保持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热爱,继续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的成篇的。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解题:“记”是什么意思?较“记”的是什么?
(记是“记载”的意思,本文记的浏览胜地,固而是一篇游记。并告诉学生,这篇游记是顺圣陶先生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后写的。)
教师:去双龙洞洞途和洞内的景致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同学们也想双龙洞吗?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游览好吗?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
读后提问: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讨论后确定:全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1)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及地点。
第二段(2、3)介绍沿途所见景物。
第三段(4)介绍外洞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5)介绍孔隙。
第五段(6、7)介绍由洞。
第六段(8)游览完毕出洞。
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浏览了几个景点。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问:这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浏览时间人物、景点。)
(2)用编句法概括段意。
4月14日,我去游览浙江的金华双龙洞。
5、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
(1)默读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标画出不沿看到的景物,及这些景物的特点,再体会一
下作者看到这些学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回答,老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 油桐 砂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溪流是怎样往下流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作者听到山中溪流的声音,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听到不时变化的溪声。)
(4)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段,同时边读边想象沿着途明艳的南方山景,并思考,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沿途景色呢?
1)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一游;2)沿途美景成了双成洞奇特景象的衬托;3)作者游兴很高,心情舒畅,借途中所见抒发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5)总结第二段段意;
从金华过罗旬入山,一路上景色明艳迫溪流到洞口。
6、学习第三段
教师: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1)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标画;洞口是什么样子?外洞有什么特点?
洞口:宽、像桥洞
外洞:大、像大会堂
(2)齐读第三段,总结段意;
洞口很宽,像桥洞,泪内很宽敞,像大会堂。
7、学习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标画重点词语;孔隙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
(2)讨论:引导写出概括出如下特点
孔隙的作用:连接外洞和内洞。
特点:小、窄、 矮、
(3)齐读本段,总结段意。
我仰卧在小船里,穿过低矮狭窄的孔隙到内洞。
8、 学习第五段
(1)默读第五段,边读边标画出内洞的特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内洞的特点:黑、奇、大。
(2)指名读本段,思考: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呢?
(这里本已有些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拽,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自然状态的岩石,没有经过人二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用词严谨。)
(3)提问:内洞“奇”在何处?还可以把那些石钟乳、石笋想象成什么?
(让学生张开创造性的翅膀,尽情发挥想象力。)
(4)总结段意:
内洞一团漆黑,此外洞大得多,有双龙,景象奇特。
(1)指名读,回答,作者是怎样出洞的?
段意:我仰卧小船了洞。
10、通读全文,画出连接段与段的过渡句,体会其作用,老师总结文章连段成篇的方法。
板书设计
23、记金华的双龙洞
山路:盘曲而上,一片明艳,迫着溪流
外洞:洞心像桥洞,里面宽敞高大。
孔隙:容小错暗,低矮、卧船进出
内洞:奇特险、双龙蜿蜒,形色多变。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课前准备:
收集材料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风景伴着我们。不知不觉,我们来到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
二、学习“孔隙”部分
过渡:令人惊叹的是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会为这次游览增添许多情趣。让我们到孔隙去看看吧!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一个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好奇)
(1)作者因为什么好奇?(船小、船进出孔隙的方法与众不同)
(2)出示文字,练习朗读。
请大家看这句话,练一练试着把好奇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生齐读。
(3)船这样小,进出的方法又是这样特别,跟孔隙有关吗,说明什么?
(生答师书:孔隙:窄小)
2、过渡:穿过这样窄小的孔隙有怎样的感受呢?
(1)出示文字,体会感受
请同学们用心读这段文字,体会作者的心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害怕、紧张、危险)
(2)你能把这种紧张、危险的感受读出来吗?先自己练一练。
(3)出示画面、文字:同学们练的好认真,我也想读一读。
(4)谁也想读,指名读。
(5)出示画面、文字:我们一起读,老师也为大家配上画面、音乐。
3、小结:
出示画面:这正是古诗所说“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正是一种奇妙的游览方式,有“水石奇观”之誉。
4、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孔隙的奇妙。师引读第5小节。
三、学习“内洞”部分
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特的景色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6、7小节,来到内洞有什么感受?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愿意的话周围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的看法。
2、讨论
(1)“黑”:从哪儿感受到的?(这是作者刚进内洞时的真切感受。)
(2)“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这是作者在内洞“走了一转”才作出的判断,说得有根有据。)
(3)“奇”
①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呢?
(本身已具颜色,再加上“蜿蜒”形容,可见双龙的形态,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是自然状态下,没有经过人工的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作者用词的严谨。)
②出示文字: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变化多端”形状变化多样可用哪些词形容?
“颜色各异”颜色多又可用哪些词形容?
(这样千奇百怪的形状,这么丰富的颜色,使得石钟乳、石笋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③出示图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3、小结:
这些石钟乳、石笋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人惊叹自然的奇异!
4、请同学们把6、7小节有感情地读一遍。
5、过渡:就这样,我们随着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穿过孔隙出了内洞。
四、总结:
今天,我们穿过奇妙的孔隙领略了内洞奇特的景色,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被作者优美的文笔折服。另外,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也非常精巧,我们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第5小节
六、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孔隙:窄小
内洞:黑、大、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等方式,了解双龙洞的有关知识。
2、教师准备有关双龙洞的图片,录像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置疑导入
师介绍智多星夺标旅行团的特点就是能让小朋友们在夺标旅行中不知不觉地成为智多星,“小朋友们想不想成为智多星?”“想!”学生热情高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宣布此次夺标任务:(多媒体出示)
目的地:双龙洞
夺标指数:五星级
智囊宝典:叶圣陶爷爷《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导游:难难
“在这次的夺标旅行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要善于运用我们手中的智囊宝典我是你们的导游难难,希望不要被我的难题难倒哦!有没有信心完成这次任务?”,“有!”“祝你们好运!”
临行前填写调查问卷。(多媒体出示)
调查问卷:
1、去过哪些景点,有何感受?
2、此次旅游你想有什么收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游览顺序
挑战:自行设计此次旅游线路图。(了解文章的明线)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还等什么?我们出发吧!”创设情景,伴随《春之声》的音乐声,师朗读描写路上美丽景色的段落。让学生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漫山遍野的杜鹃,粉红的山,变换调子的溪流声。)
通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他们仿佛真的看到听到了,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沿路的美。
2、“正当我们还陶醉在一路的美景中时,快看啊!我们已经来到了双龙洞口:
(多媒体展示双龙洞洞口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洞口大 。很有气势的特点)“小朋友们想不想到洞里探险?学生迫不及待“想!”
“小朋友们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仔细观察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待会有很艰巨的任务等着大家呢!”
(多媒体播放双龙洞的录像,直观感受双龙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2、完成任务:(多媒体出示:)
任务:绘制金华双龙洞地形图。
内容:包括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方式:协助导游完成任务。
(在师生合作中探讨交流,了解双龙洞的地形以及各处的特点)
重点学习内洞和孔隙部分的内容。
内洞的特点:
⑴ 大,找出体现内洞大的句子,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句子写出内洞大的特点的。
⑵ 奇,感受作者是通过写洞内的石钟乳的形态多端。颜色各异来体现内洞奇的特点。(观看石钟乳图片,想象。说说它们的样子。形态。给它们起个名字)
⑶ 还有没有新发现?(叶圣陶爷爷还描写了内洞的另一个奇观: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蜿蜒在洞顶)让学生了解这是双龙洞名字的来历。
孔隙的特点:
低小。(多媒体播放乘船过孔隙这一段录象),提醒学生注意看,说说自己在看过孔隙这段录象时的感受,再让学生通过智囊宝典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孔隙低小的:学生讨论汇报:
⑴ 船小。通过朗读表现出船小得不能再小的特点。
“为什么通过船小你能感受到孔隙的小呢?”“只能容的下一只小船出。”
⑵ 乘坐方式独特。“怎么乘坐?”
抓住关键词“从……到……到…到……没有一处……。”以及动词“贴”,再想象当时乘坐小船为什么用这样的仰卧方式,以及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时会想什么?有什么担忧?
⑶ 作者乘船时的感受,先请学生谈谈自己观看过孔隙时候的感受。
生:“压抑,不能呼吸。喘不过气来,光线昏暗。”
师:“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和我们的感受是不是一样?”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压抑的感觉读出来,指导朗读。了解小船如何自由在孔隙间出入的。
老师总结:
在过孔隙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孔隙有多么低小,可是我们却从船小。乘船方式独特以及作者乘船时的感受体会到孔隙低小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腻真实的写作方法。
3、师:“我们的旅游快结束了,这一路我们都是沿着叶圣陶爷爷的旅游线路完成任务的,其实,我们还有一位小导游,跟着它我们也能顺利完成今天的任务,它是谁呢?”
师可适当提示“哗哗哗~”学生恍悟“小溪流!”请看任务:(多媒体出示)了解文章的暗线。
挑战:在地形图的基础上添加小溪流水线路图。
提示:找出智囊宝典中所有描写小溪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4、总结这次旅游的收获。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多方面的:
师:“小朋友们,总部给我们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快看看!”宣读致小朋友的一封信:(多媒体出示)
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的这次旅游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觉得愉快吗?这一路上你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了合作学习,并绘制了非常有价值的双龙洞旅游线路图和双龙洞地形图,你们已经成为小旅游家。小探险家。小绘图专家。小科学家……,你们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小小智多星了,为自己的成功鼓掌加油吧!
此致
敬礼
夺标旅行团
赏识鼓励学生,让他们从各个角度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在满足感和自我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外作业
(多媒体出示)
1、写一篇游记。
2、对照自己绘制的双龙洞地形图,给没去过双龙洞的小朋友当一回小导游。
师:“我宣布,今天的旅游夺标任务圆满成功,小朋友们再见!”
生:“再见!”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2、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去过或听说过什么著名的风景区吗?哪儿怎么样?请用一、二句话跟大家做个介绍。
2、同学们只知道这儿很美,可是老师如果要求把它的美写出来时,往往不知怎么写。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现代著名的作者叶圣陶爷爷的。我们认真学习课文,欣赏双龙洞的美丽景象,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好吗?
二、快速默写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后提问:
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为几段?
2、全班讨论,确定段落的分法。
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游览了几个景点?请一学生上台画一画游览示意图。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放映经过选择的录像,看看山景)
⑵ 反馈问题时引导学生分步进行:
① 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
② 再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③ 最后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生边回答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 油桐 砂土 新绿
特点──多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绿
感受── 一片明艳阳天
⑶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这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⑴ 作者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听听山中的溪流的声音。放映录象,学生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听到了不时变化的溪声。
⑵ 讨论:
溪水是怎样往下流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⑶ 生自由汇报。
3、课题是《记金华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写沿途的景色?学生讨论后自由汇报:
生:沿途景色已如些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得一游。
生:作者游兴很高,心情舒畅,借沿途所见抒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过渡:
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已经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4、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说作者看到的景象和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如下要点:
山: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泉水:*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5、默读第五自然,说说你对孔隙的最初印象:
⑴ 生读后汇报(低、矮、窄、小)。
⑵ 再读,划出你认为能说明这一特点的句子来说明:
① “孔隙”一词本身说明。
② “怎样小的小船呢?……是这样小的小船”船小说明孔隙小。
③ “怎样处的工人......拉......拉另一头”船进出只好绳拉,也说明孔隙小。
④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仰卧……贴……稍微……准会撞破……擦伤……”乘船进出的姿势与感觉也从侧面写出孔隙的低矮窄小。(教学这点时让学生结合幻片和两只手分别模拟孔隙和小船演示小船进出孔隙加深理解)
⑶ 指导朗读,闭上眼睛想象,感受船进洞的感受。
6、齐读第六自然段:
⑴ 内洞有什么特点?(黑、奇、大)
⑵ 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象”,到底像不像?
① 学生讨论后自由说。
② 小结:
该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双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火摇曳,产生一种“像”感觉;但由于它是自然状态的岩石,没有经过人工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⑶ “其次是些石钟乳……名目有40多”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目、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学生展开想象后,自由汇报)
⑷ 指导朗读,读出美,读出你对它的喜爱。
7、结合第五自然段的泉水,理清本文暗藏的线索──泉水,让学生逐节找出“泉水”一词所在的句子去自身体会。
四、分清课文主次
1、作者游览了好几处景点,你觉得哪一处写得比较具体?(外洞、孔隙、内洞)
2、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写具体?
五、小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我们去游赏,希望大家能在将来去游览的时候,学着把你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同时,进一步感受祖国的可爱与伟大。
六、作业。
设计自己喜爱的景点的解说词。
【教学板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一片明艳 迎着溪流
外洞:大 泉水外流 自然伟大
值得观赏
孔隙:低矮窄小 一路水程
内洞:黑大奇 泉水缓慢
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