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篇1
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完成,而在本节只是内容中,课本详细介绍了有关土壤的只是,我的课堂上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完成问题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对于教材的内容有了适当的调整,主要以“黄土高原的转变”为例,分析植被这一要素与其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植被为主要切入点,与学生已有只是结合更加紧密,便于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水文与那些地理要素相关,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开罗了学生的思维,真正以学生思维认知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
不足之处:教学语言不够幽默,课堂秩序有加、却缺乏欢乐;注意说话的艺术,少问“懂了吗”,多说“还有什么地方有疑惑”或是“有自己的看法”,不同的表述带给学生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带来的课堂效果也有所不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篇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高中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通过生物循环这一案例,让同学们自主分析前四章所学的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来深刻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探究活动帮助同学们掌握地理环境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符合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及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本节课整体上来说内容比较多,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在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内容从知识结构上来看,各部分比较松懈,因此,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让同学们把握整节课的重点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整体性”。
一、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1.利用同学们熟知的蝴蝶效应导入新课,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运用图片及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与本节课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贴合不足,最后没有总结,将蝴蝶效应与所学原理相结合。
2.将教材知识点与案例有机整合,给学生清晰的思路,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化成一个个小问题,通过提供黄土高原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自主找出答案,方便学生的理解,但对案例的探究分析时间过短,引导不足,直接给出答案,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处理没有考虑学生实际,忽略了高一学生实际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跳过讲解生物循环,学生对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也只是简单复习,没有知识的迁移运用,不能更好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由于听课对象不同,对本节课的设计讲解较为简单,逻辑不连贯,对于真正高中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大,学生参与度低,讲课效率低。
5.PPT制作简单,内容不够丰富美观,讲课声音不太洪亮,语速过快,与学生互动太少,只顾自己讲解,没有亮点,板书过于简单,不够系统综合。
二、今后的教学改进:
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活化。
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问题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学法指导,表现如下:
1、导入新课时通过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告诉学生学习中应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方可融会贯通。
2、通过读教材图3—3和3—4,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学生掌握了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4、通过分析案例,得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变化”的结论,使学生掌握归纳总结问题的方法。
5、通过自主学习“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掌握从教材在提取有用知识的方法等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篇4
本节内容是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打下基础。所以这节课既是一节新课又是一节复习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1、在导入新课时,我问同学们,在他们的印象中,温带荒漠是什么样的景观?在这人自然带中,有人类长期居住,从事生产活动吗?再引出绿洲这个概念。再引出“楼兰古国”这人考古学家非常向往的地方。
2、介绍楼兰古国的历史,再提问学生:现在的楼兰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利用网上下载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楼兰以前和现在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我再归纳:据科学家考证:到了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孔雀河下游水量减少,被泥沙淤塞,自然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干旱,草木枯死,人口外迁,国都变成了废墟,罗布泊成了生命的禁区。之后,我再提示同学们: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在课堂上我还举了亚欧大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景观的例子,说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可利用、相互制约的,这就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节课下来,我通过设计了楼兰古国的案例,精心设计情境,生动形象的分析,采用“牵引”式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使同学们明白,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统一整体,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较好地完成了课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