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通用3篇)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篇一

海底世界是儿童喜欢的一个主题,引导孩子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之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了解海底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孩子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海底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海底生态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3. 海底世界的神秘之处;

4. 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活动设计:

1. 观察海底生物: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孩子认识各种海底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 制作海底生物手工:让孩子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自己喜爱的海底生物模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创作海底故事: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编写海底故事,分享给同学听,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角色扮演游戏:设计海洋生物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不同的海底生物,体验海底世界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参观海洋馆:组织孩子到海洋馆参观,了解更多关于海底世界的知识,增加他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问答、作品展示等形式,评价孩子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和表达能力;

2. 通过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他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孩子在探索海底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篇二

海底世界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充满着各种奇妙的生物和景观。通过海底世界的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本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海底世界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海底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海底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 海底生物的生活习性;

3. 海底生态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4. 海底世界的保护意义。

三、教学活动设计:

1. 海底生物观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认识各种海底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制作海底生物海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制作海报展示,分享给同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创作海底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海底故事,进行朗读比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角色扮演游戏:设计海底生物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海底生物,体验海底世界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参观海洋馆:组织学生到海洋馆参观,了解更多关于海底世界的知识,增加他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和表达能力;

2. 通过问答、作品展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他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海底世界的奥秘,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篇三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范文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

  ㈡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㈢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海底石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了解海底石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㈡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教学难点。

  ㈢解决方法。

  1、重点解决方法。

  理解全文,弄清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从而体会到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难点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读懂三、四自然段中每个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㈠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㈢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㈣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出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讲海底景色奇异的,哪些地方是讲海底物产丰富的。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纠正字音。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学生读,其中“发光器官”、“水中听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属”这些词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大有帮助)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试回答初读要求第(3)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文中哪菊花回答了这个问题?(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在理解加点词的基础上,用“物产丰富”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海底是宁静的;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

  (2)从哪菊花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没有风浪海底是宁静的,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仍然是宁静的)

  ③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5)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着一段共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②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模拟窃窃私语,体会这里用“窃窃私语”显得特别生动。

  (3)指名读后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声音)

  (4)海底都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四个“有的像……”吃东西的声音,进行的声音,发出警报)

  (5)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声音?你从哪知道的?

  (6)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

  (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

  3、指明: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具体的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4、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让学生思考:

  (1)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在宁静的海底,如果你听到各种声音,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感到“静中有声”,显得奇异)

  (2)为什么海底有这样奇异的景象?(海底奇异的景象离不开丰富的物产)

  (3)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一共有六句话,讲的是海底有很多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海地有很多动物)

  从哪看出海底的动物有很多?(“三万种”是很大的数目,这还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读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它们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④指名读3——6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不同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⑤重点理解:

  “伸缩”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什么动物是靠肌肉伸缩爬行的?

  “只能”说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说一句话。比普通火车还快说明什么?

  “反推力”怎样理解?想一想你见过什么是靠反推力前进的?

  “巴”是什么意思?

  ⑥放录像向学生介绍动物的活动方式。(形象感知动物的活动方式)

  ⑦小结3——6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说明了各有个的活动方法。

  ⑧引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句讲的是什么)

  ⑨依照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⑩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产怎样?

  (2)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①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图)说明海底植物怎么样?(种类繁多)

  ②海底有哪些矿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说明海底蕴藏的矿物怎么样?(蕴藏丰富)

  ③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也可以体会到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3)四、五、六三个自然段都写出了海底丰富的物产,从这些物产中还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点?景色奇异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真正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三)把2——6自然段连起来读。思考:海底是一个什么世界?

  指出:每段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在景色奇异中包括着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中也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四)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想一想,为了说明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各写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段)。

  (二)练习朗读(以训练中差生为主)。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分析字形,学习写字。

  1、重点指导的字:

  “却”的右半部是,不要写成。异的上半部分是“巳”,不是“已”。

  2、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却()否()普()类()免()丝()

  3、先说说下面每组字的不同,再组成词语。

  胞()私()类()异()

  抱()积()粪()导()

  (五)练习写一段话,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八、板书设计:

  宁静光点闪烁

  景色奇异

  黑暗窃窃私语

  9、海底世界

  动物多种多样

  物产丰富植物种类繁多

  矿物蕴藏丰富

相关文章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实用3篇)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了解《扁鹊治?访靼琢搜啊⒆鍪隆⒆鋈说牡览恚杓频摹侗馊抵尾 方萄杓疲旅媸切”喔蠹医樯艿?《扁鹊治?方萄杓疲队亩痢!侗馊抵尾 方萄杓平萄б螅?.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资料2018-06-06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实用3篇)

大雁的歇后语(最新3篇)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
教学资料2013-09-01
大雁的歇后语(最新3篇)

蜀道难、锦瑟、琵琶行、登高理解性默写(最新3篇)

默写,读音mò xiě,汉语词语,指凭记忆把读过的文字写出来或把观摹过的图画绘出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蜀道难、锦瑟、琵琶行、登高理解性默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蜀道难》中写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
教学资料2018-02-08
蜀道难、锦瑟、琵琶行、登高理解性默写(最新3篇)

《识字五》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本课收录了五条关于团结协作的谚语。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并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二、 学生分析: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学习需求各...
教学资料2016-02-06
《识字五》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一面》教学设计【优选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
教学资料2015-09-03
六年级上《一面》教学设计【优选4篇】

《怎样看电视》教学反思【最新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怎样看电视》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怎样...
教学资料2019-04-04
《怎样看电视》教学反思【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