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树之歌教学反思【优选6篇】
部编版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一
近年来,部编版教材中的《树之歌》一直备受争议。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寓意吸引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然而其内容却被一些人认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欣赏其艺术性,更要深入思考其中的教育意义和影响。
首先,歌曲中对树木的描绘过于理想化,给学生传递了一种不切实际的美好形象。现实中的树木并非如歌中所描述的那般完美无瑕,它们也会受到疾病、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而憔悴凋零。如果孩子们只看到了树木的美好一面,他们将很难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物,接受事物的多面性。
其次,歌曲中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过于理想化。歌词中提到人类应该像树木一样“宽容、包容”,但实际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保护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把人类比作树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歌曲中呈现的价值观念可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歌词中强调了树木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给人一种“生而为赢”的理念。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失败和挫折,这种“赢者通吃”的观念并不符合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培养他们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总的来说,《树之歌》作为一首优美的歌曲,确实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中的寓意,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编版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二
近年来,部编版教材中的《树之歌》一直备受争议。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寓意吸引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然而其内容却被一些人认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欣赏其艺术性,更要深入思考其中的教育意义和影响。
首先,歌曲中对自然的描绘给学生传递了一种珍惜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意义。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活动来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爱之心。《树之歌》正是一首能够引发学生对自然保护的思考和行动的歌曲,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保护地球家园。
其次,歌曲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和谐而美好。歌词中提到人应该像树木一样“宽容、包容”,这种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包容他人的态度。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日益复杂,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和合作,构建和谐社会。
最后,歌曲中对生命的赞颂和对坚韧不拔品质的歌颂,有助于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坚韧不拔。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品质,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卓越的信念,努力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总的来说,《树之歌》作为一首优美的歌曲,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积极的教育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中的寓意,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
部编版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三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量体裁衣”,客观地量体裁衣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部编版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四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效果欠佳。
改进措施:
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部编版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五
今天的课比较有趣。(我备课的时候这么觉得…)整节课上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学思路就在课件里。备课的时候我修改了导入的方法,改成猜谜导入,以熟悉的诗歌《咏柳》复习导入,引出所咏的对象为柳树。再揭示课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首儿歌也是介绍各种树木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树之歌》。接下来直奔主题。
环节一:识字教学
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思:①儿歌里有几句句子?②儿歌中提及了几种树木?用横线画出。
再归类这些带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识字。随后归类剩下的生字再认,最后小游戏捡树叶,复习巩固。
环节二:走进课文
出示图片,随图片指认树木种类并朗读句子。当说到“梧桐树叶像手掌”时,相机介绍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利用“什么像什么”句式锻炼说话。“松柏四季披绿装”句,相机介绍拟人。最后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环节三:细读课文
1、儿歌从哪几方面来写树的,加点关键词,得出是从样子(比喻时有提及)、颜色、习性、价值或作用(这个难)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2、与树有关名言:逐句出示并请学生自己解释,交流后纠正答案。补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自己是随机补充的。)名言要背默。
3、最后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想特点,编儿歌。(这里不好,基本我自己说出来。)
反思:①缺少上课的情感带动,有时候有点面瘫。②没有研究单元目标,到目前这节课为止,都没有。
部编版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六
在教学《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们认识不同树木的形态。树木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羽西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找我,向我询问这些书的生长特点。这样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了解各类树木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习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习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