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最新3篇】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篇一
在天游峰这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有一群扫路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清扫着峰顶的道路,保持着这里的整洁和美丽。他们的工作虽然平凡,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他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和有意义,我们设计了一套针对扫路人的教学计划。
首先,我们为扫路人们准备了一次专业的培训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我们邀请了环境保护专家和清洁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来给他们讲解清洁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清扫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培训,扫路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工作意义,同时也能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我们还为扫路人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装备。比如,我们为他们配备了专业的扫把、垃圾桶和清洁剂,让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清洁工作。此外,我们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些防护用具,如手套和口罩,以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除此之外,我们还鼓励扫路人们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我们定期组织一些清洁工作坊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可以分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相互学习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扫路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清洁技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最后,我们还为扫路人们设定了一些奖励机制。比如,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激励,以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这些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表彰和奖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激励扫路人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工作满足感和归属感。
总的来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旨在提升扫路人们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满意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为保持天游峰的整洁和美丽作出更大的贡献。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相信天游峰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和宜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篇二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这片山峰上的守护者,他们肩负着保持这里整洁和美丽的重要任务。为了提升扫路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首先,我们为扫路人们提供了一次全面的培训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我们邀请了清洁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和专家,为他们讲解清洁工作的重要性和技巧。我们还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的训练课程,让他们可以亲自动手,掌握正确的清洁方法和技术。通过这次培训,扫路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提升工作技能。
其次,我们还为扫路人们制定了一套工作标准和流程。我们详细地列出了每天的工作任务和清洁区域,让他们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我们还制定了一些清洁检查表和计划表,让他们可以随时查看和记录工作进度。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监督和管理扫路人们的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此外,我们还为扫路人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装备。我们购置了一些高效的清洁设备和器具,如扫把、拖把和清洁剂,让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清洁工作。我们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些防护用具,如手套和口罩,以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通过提供好的工具和装备,我们可以帮助扫路人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最后,我们还鼓励扫路人们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我们组织了一些清洁工作坊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可以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技巧,相互学习和进步。我们还鼓励他们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以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团结和合作的清洁团队,共同保持天游峰的整洁和美丽。
总的来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旨在提升扫路人们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满意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为保持天游峰的整洁和美丽作出更大的贡献。通过这些教学计划,我们相信天游峰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和宜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篇三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小黑板,摘抄相关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
(板书课题,齐读)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设计说明:课题的朗读看似简单,然而真正能读好并不简单,带着感情去读,对学习整篇课文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因此这里指导学生“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这是大家对他的初步了解,相信学习课文之后,大家对他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词语(小黑板出示)
武夷山 飘飘悠悠 险峰
扫帚 颇有节奏 石阶
精瘦 褪色 瘦削 面色黝黑 炯炯有神
自信 朗声大笑 豁达开朗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1)指名读,及时请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地方。重点指导“颇”“削”“黝”“吁”等字的读音。
(2)齐读。
(3)这些词语里有些字比较容易写错,你认为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引导学生注意“黝”“褪”“炯”“豁”等字的写法。
(4)通过预习,你理解了这里面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你还知道了课文中哪些词语的意思?
(5)再读读这五组词语,想想每一组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第一组:天游峰的特点
第二组:扫天游峰的老人正在打扫
第三组:老人的外貌特点
第四组:老人是个爽朗的人
第五组:游人登山时的样子
(6)再次齐读。
2.句子
(1)你认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哪些句子读得比较好的,可以读给大家听听。一个同学读好后,如果其他同学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也可以挑战。
(2)指名读。(3)指名评价。
3.课文
指名逐节读课文,及时纠正,提醒文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停顿时间。
4.点评预习情况,并过渡。
三、感受天游峰的特点
1.对于天游峰,你们了解吗?谁来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介绍。
2.那么在作者笔下,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
3.默读这几句话,你感受到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
(1)学生默读,并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2)集体交流。
A.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作者用比喻的写法,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突出了天游峰的“险”。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银丝”“飘飘悠悠”“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险”。
B.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顶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级台阶大体上有多高。
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爬楼梯的感觉,从而体会游人的感觉,理解天游峰的“高”和“险”。
(3)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指导学生注意重点词语,读出天游峰的特点。
4.归纳写法:
(1)这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
(2)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
四、总结,设疑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险
高
比喻
列数据
侧面衬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五课,齐读课题。上节课同学们就课题提了哪两个主要问题?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 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描写段落,读一读。
2、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3、 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我们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位——(70岁的老人)
二、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
1、生活中,七十岁的老人已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这位老人每天还要在高而险的天游峰中爬上爬下,扫那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瞧,老人来了。(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知道的信息。
通过观察,得出对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劳、朴素。
2、看,给了我们初步的印象。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老人,与作者、老人进行对话。请同学们默读三——十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划出文中的相关词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3、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三至十二自然段。交流汇报。
(1)、作者通过对扫路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写这位老人的。
外貌:“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的老人)
动作:“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热情好客)
神态、语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摇摇头,伸出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朗声大笑。(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2)“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3)在汇报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读出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
5、学到这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搞不懂。“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怎么能“ 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小组合作探讨这个问题,再汇报,补充发言。修改文章的结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师谈话:你们个个都比作者高明,感觉到这笑声永藏作者的心中,永远在陪伴作者的人生旅程。多么可敬的一位老人,多么自信的一位老人,多么热爱生活的一位老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老人的心声。谁读旁白,谁读我的话,谁读老人的话。再次分角色读课文。
三、学完这篇课文,了解这样一位老人,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老人说,想对作者说,想对自己说。请大家拿起笔,写下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完后指名读。
四、让我们记住这位对大山有着深深的热爱与依恋,豁达、开朗、自信的老人吧!出示填空练习,指名读,齐读。小结课文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 )高龄,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 )他。
再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峰: 高 险
人: 自信 豁达 开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尝试习作。
教学重点:领悟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投影显示)
①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②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③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填空。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课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②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
③交流评价。
三、仿写。
1、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5、写一写。
6、猜一猜。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黄主勤 课前思考: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描写段落,读一读。
2.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3.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我们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位——(70岁的老人)
其余部分都是我所借鉴的,非常到位的设计。
我的设想:
二、引导体会山峰的“险”(设计意图:我试图通过简单的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能够统观全文,找出文章中三处描写天游峰险的句子,同时领悟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那么它险在哪里呢?请打开书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指名回答后出示第二节,自由读,具体从哪个词语看出来峰的险?
3.读好第二句,这一句没有一个险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险,作者可真高明,用了什么方法?(形象的比喻),让我们可看出石梯的险,峰的险。
4.这么险峻的天游峰,那天,引读——“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你读出了什么?(心里的喜悦,艰辛的历程)喜悦的原因呢?由此引出: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5.这一句同时也写出了峰的险。采用了什么方法?游客的表现烘托了什么?
板书中呈现 险 (高 陡 窄)
薄雪芳
课前思考:
借鉴处:
3.默读这几句话,你感受到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
(1)学生默读,并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2)集体交流。
A.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作者用比喻的写法,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突出了天游峰的“险”。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银丝”“飘飘悠悠”“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险”。
B.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顶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级台阶大体上有多高。
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爬楼梯的感觉,从而体会游人的感觉,理解天游峰的“高”和“险”。
(3)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指导学生注意重点词语,读出天游峰的特点。
4.归纳写法:
(1)这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
(2)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
修改处:
在本课中,我觉得人物外貌描写也是值得外貌推敲的,所以做了如下的设计:
(1)出示:我借着淡淡的星光仔细打量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2)出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3)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为什么不选别的而选了这些外貌来写呢?学生交流
(4)小结: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有所选择,要体现出人物的特点。
[我的想法:文中扫路人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刻画,为学生以后把人物写具体、写生动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将前后两处人物外貌进行揣摩,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为什么不选别的而选了这些外貌来写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有所选择,要体现出人物的特点,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表达。]
课前思考:
借鉴处:
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课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②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
③交流评价。
修改处:
1、对于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1)“我循声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啊?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抓住“精瘦”体会老人辛勤劳动;
▲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的节俭,长期在外劳动,风吹日晒才会褪色
读一下这段,注意重点词语。
除了这一句,文中还有描写外貌的句子吗?(2)“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A、你从这段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的?
▲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
▲抓住“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
▲“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很健康。
2、对笑声的理解,认识了这样的扫路人,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蔡雪琴 课前思考:
借鉴处: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 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描写段落,读一读。
2、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3、 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我们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位——(70岁的老人)
二、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
1、生活中,七十岁的老人已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这位老人每天还要在高而险的天游峰中爬上爬下,扫那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瞧,老人来了。(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知道的信息。
通过观察,得出对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劳、朴素。
2、看,给了我们初步的印象。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老人,与作者、老人进行对话。请同学们默读三——十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划出文中的相关词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3、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三至十二自然段。交流汇报。
我的教学设想:
本篇文章是写人的文章,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揣摩语言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应体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我先让学生联系旧知,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都会把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作细致描写,告诉学生,要深入体会人物的特点,就必须细细品读文章中对人物的这些描写。在精读的时候,注意作者细致描写的独具匠心。如,同样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前后两次有所不同,其用意是什么?学生在揣摩语言内涵的时候,也收获了表达上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