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精简6篇】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而如何正确应对这些问题,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最近我在教授《在山的那边》这部小说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通过反思和总结,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理解不深,他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成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增加了一些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阅读和理解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时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往往无法将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我在课堂上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将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内涵。

最后,我发现学生们在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文章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从提纲、论点、论据到结论的逻辑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在山的那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在山的那边》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这次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取得了一些收获。

首先,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讲解小说内容的同时,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其次,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在山的那边》这部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意义,我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小说中的情感变化和审美价值,使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除了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外,我还要引导学生发展综合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等,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具备综合素养。

通过对《在山的那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这课时,引入新课后,我用投影片出示有联系的三个问题:

  1、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山”和“海”各指什么?

  2、这首诗作者借群山和大海表达了一个什么哲理?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涉及课文的线索、内容和主题,蕴含了文章的“小时候—长大后—找到海”的结构思路,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起引导、定向作用。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很快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到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信念,并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篇四

  语文课程具有承载社会机构或个人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审美的价值的功能;语言的学习还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生命运动的过程。

  我在平时教学中,抓住一切时机(如:每日格言)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爱学习、能学习、会学习,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古人云:“教学相长”,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的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老师的作用、摆正师生的地位,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比如:在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预习时运用“圈点批注法”提出问题,课堂上大家探讨。上课时学生提出了问题,还没等老师点拨,学生自己就争先恐后地回答了同学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篇五

  新教材(人教版)第一课就是篇诗歌《在山的那边》,教完本课后也谈几点诗歌教学的反思:

  1、课堂开始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感悟诗歌的感情,不用老师多讲解,学生会马上就领悟了诗情,为下面进一步分析理解诗歌奠定了基础。

  2、注重了诗歌“无诵不成诗”的特点,注重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悟情,以情带读”,使得学生对诗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领悟。

  3、通过诗歌评改,达到了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是怎样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的这一目的,而这种目的的实现,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来源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所以接受得自然且主动,比起老师带动学生一字一句分析,效果好很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大胆的质疑、反思精神和思考分析能力。

  4、通过仿写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诗人”。写诗本身对于中学生来说,就具有神秘的诱惑力,这一步本身就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加上前面的教学作基石,学生的仿写兴趣水到渠成,自然就特别高涨,他们竭尽自己的写作才华,让自己的第一首诗熠熠闪光。不管这些诗本身怎样,学生的兴趣、主动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成功的。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篇六

  七年级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这是新课改的第一课,贯彻新课改精神要有个好的开端,为开创研究性学习的局面以及将来学习、探究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只能起引导、扶助、鼓励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己研究、自己探索。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导语,然后默读课文,教师范读再领读,最后齐读,下一步就是探究重点内容。让学生边读诗边用铅笔打问号,提出问题,(因为探究首先要发现问题,疑难是问题,深层含义也是问题。)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最后师生一起归纳了如下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的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

相关文章

黄河的民谣【优选3篇】

黄河的民谣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
教学资料2015-03-07
黄河的民谣【优选3篇】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最新6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申请书应用范围广泛,写申请书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相信许多人会觉得申请书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转专业申请书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篇1尊敬的各位系领导...
教学资料2017-09-07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最新6篇】

《梅花魂》教学反思【精简4篇】

《梅花魂》一课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几件事,表达了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梅花魂》教学反思。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梅花魂》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梅...
教学资料2018-05-04
《梅花魂》教学反思【精简4篇】

天体【精彩3篇】

天体tiān tǐ[释义] (名)太阳、地球、月亮和其他恒星、行星、卫星以及彗星、流星、宇宙尘、星云、星团等的统称。 [构成] 偏正式:天(体 [例句] &...
教学资料2019-05-07
天体【精彩3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教学目标1.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风尘仆仆、迎候、等候”等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
教学资料2011-02-06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蝙蝠和雷达课文教学设计(优选3篇)

教材简析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是凭发射超声波和接收反射波探路飞行的;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引导飞机安全飞行。本文采用了描写与叙述相结合的表达方...
教学资料2015-03-01
蝙蝠和雷达课文教学设计(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