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1
http://www.cavtc.net/jpkc/site-network/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2
【论文关键词】网络技术 寓教于乐 内容拓展 教学资源整合
【论文摘要】缺乏学习兴趣、基础差、底子簿,这是当代中职学生普遍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抽象,专业性强,是典型的疑难学科。教师只有抓住该学科自身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理论联系实际,从多角度挖掘课堂教学潜力,才有可能从困境中挣脱出来。
现代教育提倡注重人的发展,然而基础差、底子簿、对学习缺乏兴趣,这是当代中职学生普遍的特点。要想强化中职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该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到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还与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内容抽象,专业性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抽象的理论环节教学设备很难发挥作用,而有些地方现有设备严重滞后于理论发展水平,针对这种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教师该怎样进行教学的组织,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密切联系生活,开展讨论教学法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尖端技术,但它毕竟是一门应用技术,所以许多原理的产生都来源于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让教学从生活开始,首先鼓励学生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后逐步过渡上升到教学理论,从而完成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对网络协议部分,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而坐,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进行讨论,讨论题目:当前的讨论过程该由谁发言,请制定一个规则。(要求:规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能够避免相互干扰。)制定过程应在中间有一、二次结果展示,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和修正,最终各组均完成规则制定后,教师对各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以上讨论可在20-25分钟内完成。接下来教师提出教学任务,结合前面的讨论结果,很快完成CSMA/CD和TOKEN RING两种协议的讲解。如此一来,把本来很枯燥的理论,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弄得明明白白,课堂也显得生动有活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另外诸如停止等待协议、信息传输方式等内容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教法。
二、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完成教学
教材中还有一些内容,象ISO的OSI网络结构模型,内容抽象,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各层是按功能划分的,而功能往往又是为解决针对网络通信中遇到的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例如在讲数据链路层时,课前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2组,然后布置做一个模拟通信的游戏比赛。到时要求每组在每一次对决中派2名队员参赛,并由对方派一名队员协助完成比赛。在互不相见的2名同组队员之间分多次进行传送一篇文字信息,传递任务则由对方所派队员完成,对方队员必须担当起在2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义务,但允许有3次随机设置故障的机会(丢弃、乱序或增减字数)。针对比赛中对方队员可能设置故障的种类,参赛方必须要解决好信息被对方丢弃、信息传递顺序被打乱及内容被篡改(这些实际上对应于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处理机制)识别和应对措施。比赛以在限定时间内传送信息最完整正确的一方获胜。这样布置完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想办法做准备,无形中督促学生去预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式上课时,教师将准备好的要传递的信息(可将一段文字分解为每10个字为一段的信息包,在字条上留出少量空间共参赛者标注使用)及传输故障信息(为传递信息者设置传递故障之用,可将原信息包中关键字更换,以歪曲信息含义)分别交给参赛队员和信息传递着,按预定规则进行。完成竞赛后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对通信协议的理解一定是深刻和终身难忘的,学生在游戏中也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仅为一节课,这样做或许有些麻烦,会显著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OSI模型这块内容如果揉合到一起,都通过这种方式,每节内容只要对竞赛要求稍作改动,便可适用于其它各层的教学,甚至分组交换也不在话下,这样准备工作相对就轻松多了。
以上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阶段,要注重细节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预见性,充分估计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这些方法虽然对教学设备依赖性小,却能很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应用的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合理的应用可把抽象内容直观化、枯燥内容形象化。可以化解知识难点,优化教学效果。例如通过交换机访问其他网段的计算机,通过路由器访问其他网络主机的过程;域名与IP地址解析等过程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过程,利用传统方式教学方式讲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一看便知。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会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学内容拓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中,对于某些网络设备的学习,只注重了工作原理,而忽视了应用的细节部分(或许是因为这些内容属于其它课程)。如网卡的学习,主要介绍了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纯理论不枯燥,学生反而会觉得理论能指导实践。课程在网络应用技术中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WWW服务、FTP等的理论内容,如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既枯燥又难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重新认识。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纯理论的教学也会变得绘声绘色、张驰有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五、推广新成果, 应用项目教学法
近些年,教育改革不断取得一些新的成果,项目教学的推广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学科中,有很多内容很适合采用该方法,例如:在网络操作系统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把各种服务器的架设,当作一个个项目。通过使用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学生通过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领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六、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多功能实训课堂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理论教学阶段,也必须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顺利进入实践环节做好准备,在这种状况下,要发展职业教育,还必须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而言,可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起多功能实训课堂。就目前情况,即便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职业学校都有若干供教学用的机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适当添置网络硬件(若干台交换机、路由器等),根据自身需要把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改造为多功能实训室。该实训室可以完成诸如组网、网络硬件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及服务器配置等大部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相关的实训。这样我们可以把课堂搬进实训室,边学习边实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职业教育又是其中最具灵活性,也是问题最多的部分。在教育改革呼声最高、最关键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沉着冷静,既要勇于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又要善于挖掘传统教育的灵光。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职业教育必将会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蔡开裕20xx.
[2]夏冉. 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职教通讯, 20xx, (02)快乐作文20xx年第6期辅导与习作辅导与习作20xx年第6期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3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职网络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文中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推进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IT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经济、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网络通讯、多媒体、网络教育、电子商务等等,让人类生活、工作天天变化。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要求的发展,我们就需要对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核心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内容及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构建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核心课程体系,满足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要。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界定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将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这个定义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网络硬件层面上,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把不同位置的计算机联接起来;二是网络软件层面上,通过网络服务软件实现资源管理和共享;三是信息应用层面上,通过制作工具软件和网络编程进行资源制作和整合。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内容,计算机网络管理、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互联网及其应用,这主要涉及到网络设计、组网建网、网站制作、媒体运用、网络运行、调试、维护和管理。五年制小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根据网络工程与网络应用设计方案组织实施、监督、检测、分析、技术服务、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技术课程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其目的是使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并获得某种职业资格,高职教育要实现其培养目标就必须有一个由职业资格决定的、具体、明确的课程目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培养的学生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站在技术前沿掌握信息技术,熟悉网络工作规范,适应网络行业需求的生产服务一线网络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课程设置来体现的。所以,专业课程构建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构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
1.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构建
专业课程体系是单个专业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结的有机整体,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整个专业建设的重点,其思路就是将目前以学科为主的教育模式,改为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能力本位”不同于传统普通教育的“学科本位”,“学科本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而“能力本位”则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对于网络学科的专业技术课程,传统单一的期末考核模式已不再适应了。应注重过程考核,也就是通过过程的监控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原则上多种方式并举。①形成式考核:与传统考核模式的区别在于:形成式考核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考核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考核的内容除知识点外,还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是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考察,是一种更科学的评价体系。当然,在形成式考核中,如何准确地把握评价标准?如何合理地分配各方面的分数比例?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②答辩形式进行考核: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把握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上面。通过答辩,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通过答辩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能较为准确与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③作品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对于操作型课程,如《多媒体创作》、《网页制作》等,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能制作出一幅幅作品,如开发一个教学网站,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评价学生所做的作品。
三、推进课程改革的保障
1.师资队伍建设
网络学科是一个与实际接轨且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教师知识更新速度应与网络学科的发展相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双重资格,既具备有一般高等学校讲师素质,又具备生产第一线技术骨干的工程师素质,这是有别普通高校之处。一是要求所有教师应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把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目标;二是专业课教师都应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真正成为既是讲台上讲课的好教师,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三是每个“双师型”教师都应具有指导、示范、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四是一个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应和学科、专业建设配套,努力建成结构合理、数量适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拥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老师基础上,要着力打造兼职教师队伍。
2.教材建设
教学体系的实施必须有配套的教材作保障,教材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专业课程的教材要强调应用性,理论以“够用”为度。按照“综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去组织教材内容,将知识点融人到实际工作中去。客观上要求必须由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网络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编写。一要使理论知识难度降低,突出实用性。依据网络职业技术人员今后从事的岗位需要设置知识点,掌握书中的知识点,经过适应的技术训练,能够很快地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有计算机网络技能能力的毕业生。知识点自始至终都与具体的网络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技术人员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二要实践知识具体、规范,可操作性强,具有真实的指导意义。
3.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构建先进教学环境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出适应网络工程应用、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按照网络岗位要求,搞好网络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了解、认识、施工、设计、维护、规划等技能训练的需要。同时,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一线的实训实习环境,与企业合作办学,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取得企业的教育资助,在技术、设备、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定期组织学生去网络企业实习、组织教师去网络企业进修或参与研发,或定期组织网络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或开设讲座。
参考文献
王明福 徐人凤《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探索》《职教论坛》
陈庆合《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职教论坛》
虞付进《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职业技术教育》
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职教论坛》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4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生产建设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除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培训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最基本的实践环节是对常用联网设备进行拓扑设计、配置和管理,组建满足实际需求的网络。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颇为重要。除部分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实训条件优越,能充分满足学生实训要求外,当前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实训条件不理想。因此,探索应用计算机虚拟仿真、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虚拟实训室,改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见。
1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的问题
1.1构建网络实训室成本高
常规网络实验室需要配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所使用的网络设备一般会选用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厂商,如思科、华三、锐捷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IDS、IPS、SAN网络存储等这些网络设备厂商由于竞争压力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设备的更新非常快。实训室需要每隔3-4年更新网络设备。客观上造成网络实训室建设成本过高。
1.2网络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一般网络实训室都仅仅是采购几台样机,学生以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实践使用。实训室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台设备,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会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日常的实训操作过程中,频繁对设备进行通电、插拔等操作,也会加速设备的损耗。设备一旦损坏,将严重影响教学。再加上网络实训室只能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所使用,综合利用率非常低。综上所述,为了减低网络实训室建设成本,充分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以考虑引入网络模拟器等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改进网络实验教学。
2虚拟仿真技术
2.1虚拟仿真技术概念
IBM对虚拟化作出了定义,“虚拟化是资源的逻辑表示,可以是各种硬件资源,也可以是各种软件环境,如网络虚拟化、桌面虚拟化”。仿真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网络协议的构建,计算机是仿真技术主要的工具和载体。综合运用虚拟化和仿真技术,可以称为虚拟仿真技术,是用计算机创建一个可视化实验操作环境,通过操作这些虚拟实验仪器或设备,即可进行各种实验,达到与真实实验相一致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2虚拟仿真软件
(1)网络仿真软件比较常用的网络仿真软件有BosonNetSim、PacketTracer、RouterSim等。RouterSim是完全按照CCNA的实验设计的,非常适合学习CCNA的实验内容。最大的不足是RouterSim仅局限于实验,不能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PacketTracer是Cisco公司设计的产品,对Cisco公司自身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兼容性最好。BosonNetSim由网络拓扑设计器和网络仿真模拟组成。BosonNetSim可以模拟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并可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模拟局域网环境以及广域网环境。BosonNetSim软件对PC运行环境要求不高,实验环境的配置较为简单,适合要求不高的实验场合。
(2)虚拟主机及云桌面VMware和VirtualPC是当前使用率非常高的两款虚拟主机软件,能在真实的物理主机上运行多个虚拟主机,并安装Windows/Linux等多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桌面虚拟化,将计算机终端系统(也称作桌面)进行虚拟化,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访问桌面系统。
3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改进网络实验教学
3.1构建虚拟网络实训室
使用普通机房就可以构建网络实训室,并不需要专门的网络实训室。普通机房中每台学生机都安装网络仿真软件(如BosonNetSim)及虚拟化软件(如VMware)。通过BosonNetSim的模拟能力,能仿真模拟教学中所用到的常见的网络交换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利用BosonNetSim灵活搭建各种网络结构,并模拟网络故障,可进行便捷快速部署,节省人力及硬件环境,为网络实验教学节省额外的环境部署时间。在学生物理机上安装虚拟主机软件(如VMware),虚拟多个主机并安装所需的操作系统。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物理主机的数量,而且可以快速激活实训所需的操作系统,进行网络实验,提高网络实践的效果。
3.2设计实训任务,开展实训教学
教师可以设置众多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是基于实际问题而设立,把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中,学生需要独立解决工作任务。在任务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真实场景的需求,在网络仿真软件中绘制相应的网络拓补结构图,部署相应的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主机等网络设备,配置各网络设备的IP、链路、路由、网络协议等,搭建模拟实验环境。通过对网络的反复配置、试验和分析,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技术,巩固知识和提高水平。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递进的任务,实施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利用BosonNetSim或RouterSim开展CCNA、CCNP认证考试训练。这些试验包内置了进行CCNA、CCNP所需的进阶实验,教师通过软件的实验导航器可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练习,为学生将来进行思科认证考试提供一个平台。作为一个网络管理员,要使网络保持平稳运行,还必须及时排除故障,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日常教学中,学生不能仅仅照着葫芦画瓢,还应能排除网络故障。教师在模拟器的帮助下,可以设置一些网络故障点并以记录配置形式保存后打包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边做边学,积累排除故障的经验。
3.3应用虚拟桌面实现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实训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建设新一代、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机房。在虚拟机房中,学生机不再是物理机,而仅仅是一个终端。各个终端通过网络连接至中心主机,对应中心主机内的各个主机实例。学生可在普通PC端,甚至移动端,安装客户端,实现连接至中心主机的虚拟桌面,可以像操作本地物理机一样操作云端主机。云端主机装有网络实验所需的所有仿真软件及环境,可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网络实验操作,打破传统网络实验室的时空和人力限制,更好地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应用计算机虚拟仿真、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虚拟实训室,改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虚拟技术构建的网络实验室,解决了传统硬件实验室经费投入大、管理与维护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虚拟仿真实验不能完全代替真实的物理实验,还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战。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5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化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教育工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便利和效果深有体会。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从人类设计出计算机至今,也不过短短一个世纪,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层次已经上升了好几层,与其他技术不同,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兴的、高效的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到来的重要标志,在多种信息的处理中占重要位置。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信息的处理有很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在很多方面上减轻人们的工作。不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使用者也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手工技术要求多练、多做,以掌握熟悉感,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却要求对新事物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和应变的新思维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懂得这项技术并灵活运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而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需求增大,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便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便利性,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不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学习,都有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现代化的教育在课堂上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这项技术,不仅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是对教学运行中设备缺失的补充。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工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用也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模式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
二、课堂中网络技术的便利和弊端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这种方式克服了传统教育中场地、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模式有了更多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是黑板板书,极费时间,也考验老师的水平和能力,遇到字迹潦草的老师,学生看着黑板也如同天书,时间一长,就会使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而在课堂上开小差、不听课。但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课堂通常是PPT教学,这对老师的板书要求降低,而丰富多彩的PPT结合多种图片和文字,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的效率。
每件事都有其双面性,课堂中网络技术的运用在一方面可以使课堂的教学更加便利,但也会有很多问题。一个就是PPT虽然清楚,但没有黑板板书那么具体,学生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可以接触到很多知识点,但不能完全吸收。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课时,笔者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课堂上,学生都很积极,看起来学习得很好,但面对做作业或者考试,网络技术课堂的弊端就反映出来了,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作業不会做,考试成绩也很差。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笔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一类的课程上。
网络技术课程虽然新颖,但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对新事物也不像从前有很多的耐心和毅力,新鲜劲过了,就没有啥心思去学了,这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未来展望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有利有弊,但科技总是在不断地进步,这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根据个人在课堂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一些想法和认识。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会下降的问题,笔者觉得需要老师自己调整上课方式,如创建幽默风趣型的课堂,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活动等,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进取心。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笔者会在课堂上当场组织学生进行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堂课程掌握情况,也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同时也会询问学生自己的意见,或对课堂的建议,如果可行,笔者也会在班内实行,主要还是要以学生自己的个性化为主,培养有主见、有知识的优秀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仅需要技术本身的提高,也需要根据所需要求创建更多的技术,当今主要是传统通信协议过于复杂,占用太多的系统资源,降低了网络传输效率,因此我们需要解决协议的轻型化问题。教育工作中的网络技术也需要有针对性地改变,对学生新鲜感缺失的情况,可及时更新软件或程序,创造出更多学生喜爱的模式。也可以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将学生的建议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学课堂中的不同教学方式,还是要以学生为主,网络技术课堂也是这样,选择适合学生的并加入自己的教育模式,在现代化的教育中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6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学习、生活、娱乐以及工作方式,这也就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传统的课程体系也是以知识块构建课程体系的,但作为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希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本文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实践当中,促进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双重提高。
一、课程的性质及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面向计算机网络、软件、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本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基础课作用。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系统》等的基础上再学习本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对后续课程如,《网络安全技术》《网页制作》、《A SP.N ET》等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本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传输介质、局域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技能,加强学生组网、管理和维护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局域网组建、互连、维护和因特网服务与应用等技能及网络必须知识,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维护、管理。因特网的接入、常用网络设备的配置、维护等操作技能。
本课程在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处理事务及故障排除的能力,为学生参加以后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从事网络技术相关工作及络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设计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技能的训练,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通过与行业、企业单位相合作,共同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培养规格:
(一) 在课程理念上,注重在如下四个方面的设计
1) 创设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注重在学习情境中贯穿知识点的学习与运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转变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简单学习情境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学习情境的深度,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
3) 在知识的习得上,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以金字塔方式变化,充分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4) 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改变环节评估考核的权重及评价的方式,加强过程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在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完成过程中,给学生三方面的评价,即:自评、互评、教师评。
(二) 课程在设计思路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以学习情境划分大学时块,依据学习情境的子任务再划分小学时块,最后细分到课时的安排。
2) 在课程的目标定位上,将课程的培养对象定位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员,以企业单位日常工作为背景,以具体的案例为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网络组建、管理和维护人员。
3) 整个课程内容实现三个转变:a.主体的转变: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中心,教师引导和辅助”。b.知识系统的改变:由原来的按理论知识体系讲解转变为理论知识为教学情境服务,需要什么理论知识讲解什么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c.知识性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随着学习情境的逐步加深,知识性的习得越来越少,能力性的培养越来越高。真正体现“教师为了不教”。d.环境的转变:将原来理论知识在教室,实践内容上实验室打破,在实训室中边做边讲边实践。e.身份的转变:学生由Internet服务的使用者向小型企业网管理员的转变。
(三) 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以项目的形式展开,理论知识融合在项目实践所需的知识中。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形式组织实践课程,以5~6人为一组,进行实践环节训练。一般由老师提出学习情境并出示学习任务卡片,学生通过需求分析——设计选型——方案实施——网络配置——测试验收——评估等环节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
三、结束语
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理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设计过程中,重点针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充分考察企业行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以学习情景下的项目构建课程,把理论知识和现实岗位的情景联系起来,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对接,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也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7
作为一门实用性较高的综合学科,计算机网络技术涵盖了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等多个方面。其中,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设备、网络通信及协议,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等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主要讲解内容。考虑到这一课程具备非常强的理论性与逻辑性,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展开系统的讲解外,还需开展相应的实践操作。正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杂性,因而给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探寻出科学、有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很深入,人们对具备专业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视。在当代教育中,学校与教师应当对人文关怀予以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不够重视,依旧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特长无法充分展现出来。由于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也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1.2 教师的综合能力不高
在一些中高职院校中,许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师为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经常出现不知道如何有效讲解的情况。此外,有的教师未能深入理解课程知识,综合教学能力不高,因而在课堂上,对教材过分的依赖,导致理论知识多、实践教学少的局面,这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
1.3 采用了单一化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不少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简单课堂讲授的模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通常情况下,教师对着教材念,学生也只是一味的划重点。在此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计算机实验教学,学生们也只能根据课本上的步骤对理论进行简单验证,难以全面培养他们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 改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实践的相关思考
2.1 转变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不挂科,能够顺利毕业就是教学的目的,从而忽视了对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少之甚少,从而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要想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其前提条件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教师还需要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社会岗位中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职业定位,并将职业导向理论引进到教学过程中,以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以往以教学为主的观念,从而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就业导向等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需要转变以往的单一的讲授教学方式,还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是教学中心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2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起着非常中的作用,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针对目前教师综合水平较低的情况,需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教师在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岗位中进行实践训练,以便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趋势。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就业导向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2.3 充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首先需要根据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分层教学,将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相似的分成一个班进行教学。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针对基础知识较强的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较高水平的计算机知识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强化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练习,规范学生操作流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及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过程控制法以及任务目标驱动教学法等。例如,可以采取任务目标驱动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需要围绕着既定的教学任务来教学,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通过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解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点和实际操作的技能。例如,教师在讲授《校园网网络方案实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后教师需要布置教学任务,其任务可以是让学生针对本校的校园网络进行设计。学生可以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的任务不同,组织一个小组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资金的投资、网络主干设备以及服务器等设施的选择、网络布线以及网络产品等;两个小组负责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另外需要一个小组管理校园网络与外部连接部分等,通过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3 结论
在信息化的时代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重要
性越来越突显出来,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8
摘要:中高职贯通培养不断扩大,推进了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进程,随之而来的一些现实问题也不断显现,课程的有效衔接尤为重要。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探索专业课程衔接,减少衔接过程中教学消耗,确保教学效益和培养目标的落实,为其他专业的课程衔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课程衔接
一、背景
20xx年,上海试点“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涉及4所中职学校、3所高职院校,4个专业,共招生480人。至20xx年,贯通培养已覆盖全市33所高等学校、51所中职学校,涉及68个专业、100个专业点,在校学生9000余名,扩大了18倍。本文以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和上海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该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为例,对其专业课程衔接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层次上的差别。一般通过企业调研、问卷、毕业学生回访、头脑风暴、专业指导委员会议等多种方式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见下表。根据企业调研、毕业生情况反馈、企业人事调研问卷确定该专业的职业生涯路径,以及迁移岗位(详见图1)。中职毕业后第一份就业岗位有网络工程施工人员、系统集成人员、网站运维人员、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人员等。高职毕业后第一份就业岗位除上述岗位外还有系统运维人员、RFID施工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考虑其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在学校毕业3至5年后可能变为技术支持人员、项目经理、网络工程监理师、也有部分同学转到培训讲师、售前工程师、客户经理等;毕业5至10年后可能升职到产品线工程师、高级网络工程师、区域销售主管,也有部分同学最终成为企业的技术总监和销售总监。
三、专业课程衔接探索
1.中、高职阶段专业学习层次衔接问题。根据不同阶段课程标准,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较高,在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需实现中高职“知识阶梯式增长、能力螺旋式提升”。密切与行业、企业联系,邀请企业专家指导和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企业环境要求改善校内实训条件,为学生提供“身在企业”的仿真工作场景。建设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外实习基地,安排与教学内容衔接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操作和体验。将企业真实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教学模块引入课程。根据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完成企业真实项目,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熟悉和解决就业岗位涉及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实训与岗位实践的零距离对接。目前该专业有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服务部署与管理、Linux服务配置与应用、网页设计制作、Web应用开发课程贯穿在中、高职阶段。在课程设计中职以单一课程操作、技能应用为主,高职以多门课程融合、理论联合实际、项目综合实训为主。以专业核心课程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开设12个学分,共计192学时,开设在三、四、五、六、八学期。课程目标训练学生运用综合布线国家规范、标准,进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测试验收的能力。通过学习,达到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任职资格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能从事综合布线施工技术员、综合布线工程师、工程监理及项目经理等岗位工作。课程主要内容第三学期(32学时)工程前期准备,施工测量与绘图;第四学期(64学时)小型楼宇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采用电缆布线;第五学期(64学时)FTTH宽带接入网系统改造,采用光缆布线;第六学期(32学时)网络方案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项目管理、现场验收、验收报告编写等。如完成这部分内容,可前往相关企业完成一线的施工工作。到了第八学期(64学时)需结合网络服务部署与管理、Linux服务配置与应用课程完成一个企业真实系统集成案例。在小组完成案例过程中需考虑综合布线设计、硬件与软件匹配、工程施工、软硬件安装集成、项目验收等问题。将之前所学再一次巩固提升,而不仅仅是一个操作而已,需知道为什么这么设计。学习任务层次由中职封闭性到高职设计导向性转变。2.中、高职阶段专业课程教材衔接问题。目前公开出版各类教材品种很多,但教学跟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都有关系。本校和公开出版教材相结合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公开出版教材解决理论知识和典型问题,校本紧贴行业发展,依托校企合作机制,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结合学校实验环境,为学生定制情境教学,配合课时完成工作任务。尤其是综合实训在某些情况下那可以使用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手册等。3.教学方式方法衔接。在中职学生还未成年,自我约束力差,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在教学上需要老师形式多样,关注学生职业习惯养成,需要注重人身安全。到了高职学生已经成年,学习习惯有所改善。在课程设计环节,需考虑如何将之前所学进行巩固和提高,不让学生专业新鲜感和学习热情下降的,最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么设计,为什么这样做。4.双证融通衔接。该专业职业能力考证不是简单统一对应的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互联网管理人员(四级)、(三级)证书,需考虑个体差异,通过选修课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资格证书多样化。在中职可以选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网页制作人员(四级),高职可以选考思科网络工程师(CCNA)、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红帽认证工程师(RHCE)等证书,完成双证融通。5.考核评价标准衔接。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制订具体的考核目标和关键考核评价指标,分别确定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的权重。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学习进度、课程和项目特点,灵活采用项目答辩、原理测试、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等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的考核评价。中职注重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高职注重职业综合能力的考核。参照职业岗位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积极探索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校企联合评价机制。评价理念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项目组互评、教师或企业人员评价;评价内容涵盖项目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职业能力的掌握、工作操守、团队意识等综合职业素质;体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整体性。
四、总结
真正的中高职贯通应该是在职业能力上的贯通,在不同阶段能够适应岗位需求。而专业课程是一种是培养某种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对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兰小云.现代职教体系内部有机衔接的现实思考:以上海中高职贯通为例[J].职教通讯,20xx
[2]陈莹,陆春华.中高职贯通背景下的课程衔接问题[J].探索改革与开放,20xx
[3]兰小云.中高职衔接亟须系统设计[J].西北职教,20xx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9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逐渐成为各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设置也出现了备受瞩目和重视的现象。本文将对北部湾经济发展状况下将如何设置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北部湾经济;课程设置
1前言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计算机互联网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社会呈现了需要大量的网络方向的人才进行“组网”、“用网”、“管网”的现象。虽然各高校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的人数也逐年在增长,但仍然出现能够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的高端应用型网络人才非常紧缺的现象。为此,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变革迫在眉睫。而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成果的关键和直接体现,所以人才培养的改革要重点抓课程设置。本文结合北部湾经济发展现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简单的探讨。
2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20xx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广西的北部湾区域的经济就如火如荼进行着,方方面面的经济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些同时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据统计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领域专业人才里20xx年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就达到3万多,到20xx年增长到4.5万左右,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要占到了三分之一,在这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时候,高职学院应该各方面联动起来,加快改革,培养出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每年也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但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同时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有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致使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得有的学生与社会脱节,到单位就业基本上是无从适应,无法胜任工作。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如下:(1)课程设置雷同较多,特色不彰显。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均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设置上雷同率较高,各校的特色不突出,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差异不大,出现了有些岗位竞争大,有些岗位招不到人的现象。(2)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网络技术是日新月异,很多时候课程的设置总是在出现新的技术而相应开设,并没有做到有前瞻性,导致跟不上发展的步伐。(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果不显著。网络技术的发展是飞速更新的,但都是万变不离其中。在课程设置中要合理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使之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和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以应对时代的发展。(4)校企合作得不到很好落实。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预约给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岗位,而是把顶岗实习生当作其廉价的劳动力,把他们安排到单调并没有技术要求的流水线上,从而并没有达到实习为了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目的。(5)校本教材开发的力度不够。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生源多元化,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果没有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就做不到因生施教,教学成果就不显著。
4北部湾经济发展状态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思考
北部湾经济如火中天地进行着,给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提供的岗位也越来越多,主要有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进行优化与整合,为学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服务北部湾经济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就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个人见解。(1)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用人单位的需要,并在课程中体现出来。课程设置之前,高校要到多家企业进行调研,意在了解用人单位提供给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岗位都有哪些,这些岗位都需要的什么样能力和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多听听就业指导中心的意见,动用所有有用资源来获得最有价值的参考,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2)课程涵盖面要广。既要包括基础的综合的基础素养能力,又要包括专业的“建网”、“用网”、“管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现代文化的逐渐形成,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既要有综合基础素质能力又要有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基础素养主要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来培养,从而达到让学生获得较丰富的基础素质,以便应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发展需要。专业的“建网”、“用网”、“管网”在课程设置上最好开设网络编程、网络安全、系统集成、网络施工方面的课程,使得学生逐渐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并具备网络各方面的应用能力。(3)加强校企合作开发适应经济发展专业教材。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时让企业人员参与其中并多参考业内主流企业的认证标准和培训资源。使得编写的教材既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课程设置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到实处。(4)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比例一定要合理。部分高职院校觉得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忽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高职院校也不能向本校及以上学校一样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要适度、要精。使得学生既能懂得操作的依据和原理又能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未来出现的未知知识和未知技术。高职院校的学生受企业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就能走上工作岗位,节约了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因此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的比重相对与理论课程要重些。(5)课程考核要参考计算机网络业内龙头企业(如CISCO、华为、SUN,CIW等)国际IT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有些课程考核可以采取考证方式进行,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可以根据这些认证的考试大纲制定相应教学大纲,相应的知识内容渗透到平时教学中。
5结论
本文对广西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因为它既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大计。
参考文献:
[1]谷辉先.谈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J].都市家教月刊,20xx(6).
[2]朱晓姝,徐一周.高职网络专业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xx(3).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10
论文导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处理络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其日后具有继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才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组织都要围绕这个教学目的来展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理论教学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论文格式。目前国家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大众化进程,正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较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没有热情,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依赖教师,自学习能力差。如何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获得职业技能,提高自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且与工程技术结合非常紧密。论文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地讲具体的计算网络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有必要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最新的网络产品,重点讲解一些最常用的网络协议。
对这些产品与协议的介绍将有助于学生对网络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网络层次结构时,每一层的讲解最好结合相应的网络产品。在物理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叉线的制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HDLC协议及PPP协议;在介质访问控制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以及最新的无线网络设备;在网络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路由器的使用与OSPF协议,等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应提醒学生:现有协议可能会被新的协议所取代,现有的网络产品也可能被升级,重要的是通过对当前这些协议的学习与分析,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明白协议在面对问题时采用了怎样的解决思路。一旦学生掌握了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就能够在面对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时继续学习。培养这种继续学习的信心与能力,才是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论文格式。此外,教师应淡化教材的作用。教材仅是主要参考书,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书籍和报道。
二、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是先讲授《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然后安排为期两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有时理论课和实训课还不在一个学期,在指导学生实训时发现很多学生已对所学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实训老师得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讲解基本原理,这样学生实操时间相对减少,往往很多学生实训结束达不到相应的技能。为此我们学校采取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训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任课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即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就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实践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上,首先演示和讲解实验目的、步骤、相关的背景环境以及需注意的事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人人动手,实际操作,完成实验内容以及教师所给出的情景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在旁边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组织
对于网络技术操作,实践性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但是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校提供的机会总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改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模拟环境,使学生能在宿舍自己的电脑上做网络实验,提高实践效果。比如使用Virtual PC即虚拟PC技术,让学生在一台PC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只要点击鼠标便可以打开新的操作系统或是在操作系统之间进行切换。学生可以把一台机器当作多台使用,彼此互不侵犯,从而可进行对等网络、Windows 20xx Server组建及Linux网络等实验。而利用Boson.NetSim模拟软件,学生能完成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验。通过模拟环境,学生不仅能熟悉命令完成配置,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宿舍组网,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组网,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发展更新迅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菲,姜美珠,孙占学,等。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xx,6(2):21—22。:—
[2]崔轩辉。计算机组网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173—180。
[3]骆耀组。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1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