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节
转山节
转山节
转山节(转山节)
转山节,也称泸沽湖转山节,流行于宁蒗彝族自治县,是摩梭族朝拜格姆女神山的节日。转山节行于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白露前后),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认为摩梭人对格姆山的崇敬,是因山上的云来雾往直接影响泸沽湖地区的农耕,所以摩梭人才把白露节令前后丰收在即的日子,定为崇敬山水的节日。其时,摩梭人身着盛装去朝拜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又名狮子山,狮子山是格母女神的化身,格母神是摩梭女儿国最高保护神)。人们到山上烧香磕头,悬挂彩色经幡,敬献供品,祈求女神福佑。
目录 历史考究 神话传说 节日内容 历史考究转山节的由来,究其渊源,当属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摩梭人古代属游牧民族,后来逐渐定居于山岳之间。江湖之滨,所以摩梭人最早崇拜的自然实体固然是山和水,转山转海就是摩梭人崇拜自然实体的群众性活动。根据民间传说,转山节(wagua)即始于摩梭祖先泥月乌时代。据史书记载,摩梭祖先泥月乌约在唐初定居并得势于永宁,所以转山节也当始于唐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少数民族较早的传统的民族节日。 最初的转山节(wagua),不是集中于永宁正东方的格姆山下(汉语称狮子山,位于宁菠县永宁坝与泸沽湖之间,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6公里。南高北低,褶皱紧密,灰白色调鲜明,同名主峰海拔3754米,高出湖面1000米左右,酷似一头狮子,俯视着泸沽湖。"格姆"一词原是藏语,全称为"探览斯根格姆"。探览意为"通向涅馨移花接木之路",斯根意为"狮子",格姆意为"高大的女子"。摩梭人取"高大的女子"词义而称格姆山,并沿用至今),而是哪个摩梭村落靠着哪座山,村民就去敬拜祭祀那座山。转山节源于摩梭人最初的自然崇拜,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中唐以后,泸沽湖曾为土番所据,随着佛教的传入,转山节逐渐附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整个泸沽湖人转山时皆集中到格姆山,因为生活在格姆山下的泸沽湖人,从格姆山的阴晴云雾判断天气,并认为这是女神格姆为族人发出的信号。当地谚语说:“格姆山戴帽,农夫睡觉”,意即当云雾笼罩格姆山就要下大雨。所以,泸沽湖边的人把格姆山当作共同崇拜的山神,而且当地人经过长期总结,发现处暑和白露两个节令之间是决定粮食增减的关键时刻,所以逐渐变成一种社会约契,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这天,泸沽湖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来共同敬拜格姆山,祈求格姆女神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元代开始佛教传人永宁,转山节就附上了很浓厚的佛教色彩。在藏传佛教的地域名称中,永宁被称为“塔垅”、“探揽”“达蓝”等。永宁的格姆山(狮子山),因其雄伟壮观,倚天耸立,昂头挺胸,颇能代表摩梭人的气质。被藏区称为“森格格姆”,“森格格姆”又代表了美丽女神的化身。所以后来永宁盆地和泸沽湖滨的摩梭人就集中朝拜祭祀格姆山。金沙江畔的摩梭人和蒗蕖坝子的摩梭人,虽不能到格姆山朝拜,但仍有朝拜各村落所靠之山的习俗和遗风。
神话传说关于泸沽湖转山节的传说有很多版本。 版本1 传说,格姆有闭月羞花之貌,又有慈悲之心。她是摩梭人的美神和守护神。据说,有一次,她的情人瓦如普那来走婚,他们久别重逢,彻夜难眠,不觉间公鸡已啼呜。瓦如普那匆忙上马,因为天亮后他就无法动弹。驱马驰骋中的男神回头望女神时,突然马失前蹄,跌下了一个深深的山谷。就在那一瞬间天光大亮,男神再也回不去了,成了一座依依不舍的雕像。女神望着望着,流下了相思泪,泪水积满了那马蹄窝,泸沽湖便诞生了。后来守望的女神化作狮山,守护着这里的摩梭人。 版本2 传说泸沽湖一带早先没有山,而格姆女仙经常和众男山神夜里从北方飞来湖里洗澡,谈情说爱,雄鸡报晓时又飞回北方。某夜,众男山神等候了很久,梅姆女仙姗姗来迟,他们正要嬉戏,可是雄鸡报晓,东方发白,他们飞不回去了,于是格 泸沽湖转山节 姆便流落在泸沽湖畔,变成了现在的格姆女山;众男仙则簇拥在她的周围,分别变成了哈瓦男山、则支男山、阿沙男山等。还传说格姆女神很善良,她经常骑着白马(一说骑鹿)外出巡游,不仅保佑这一带的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而且特别赐予妇女体壮貌美,婚姻幸福,子孙繁衍。又说这位格姆女神十分美丽,她与周围的男山神结交"阿夏"(情侣),过着自由的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格姆女神的节日,各地山神都要前来聚会欢娱。 这一系列传说,使狮子山成为当地摩梭人顶礼膜拜的女神山。在其南麓松林中,还建有神庙,庙内墙壁上绘有披发眈足、骑鹿的格姆女神画像。此外,泸沽湖的里格岛上也有一神鑫,内供骑马张弓的格姆女神泥塑像。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里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动,摩梭语称之为"格姆刮",意为"转女山"。从祭女神的活动及其神话传说中,可以窥见妇女在摩梭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的婚姻形态。
节日内容转山,摩梭语称“俄过”,又称“日则过”。“日则”即山神,“俄”为山、“过”为转。山腰间,都有各户和公共朝拜山神的固定烧香祭祀点,称为“索夸苦”。 总述 每到农历初一、初五、十五和二十五日清晨,各家的人都要到自家相应的“索夸苦”烧上一笼新鲜松叶香磕头敬山神。祭拜者,虔诚地磕着头,口中不断祈祷,直到香火烧尽,烟消云散方归家。对于虔诚的善男信女来说,每天清晨都必不可少地上山去烧香敬山神。转山节最隆重的是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格姆女神的盛大节目。这天一大早,湖畔的村村寨寨便欢腾起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换上崭新的衣裙,佩上漂亮的服饰,带着丰盛的酒菜,喜盈盈地从木摞子房里走出来,从山间林中钻出来,从船上跳下来,从四面八方涌向格姆山。矗立湖边的格姆山东南面.距山顶百米处有一个山洞当地人称“格姆尼柯”,意思是格姆仙人洞或格姆山女儿洞。人们到了此洞的山脚下,先向格姆山烧香祈祷,敬供瓜果酒肉然后以此为起点,环山绕行。目的地便是“格姆尼柯”。转山节(wagua)是摩梭人的重要节日。它主要以祭祀活动和群众联欢为主。主要祭祀天地神、日月神、山神、水神和格姆女神。群众联欢主要是唱歌、跳舞、结交阿夏等活动。届时摩梭喇嘛们都头带鸡冠佛帽,身披新袈裟,带着佛事活动的用具,骑着马,吹着大号和唢呐,到格姆山下烧香念经。他们祈求佛神来帮助格姆女神,保佑摩梭人生活的地方吉祥如意、家屋和睦、幸福美满、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这天是摩梭人最虔诚的一天,也是他们吃饭最讲究的一天。这天也是泸沽湖畔的情人节,许多爱情都是在这天产生。 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崇信万物有灵的摩梭人都要举行盛大的转山节活动。 奇特的走婚习俗 转山节的头一天,摩梭人就开始准备转山所用的东西,他们砍下长竹杆,剥下竹叶,只留下竹杆尖上的竹叶,然后绑上金幡,用一只口袋装上五谷杂粮,杀猪宰羊,准备好第二天转山时的食物,然后把马喂得饱饱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