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结婚证设计精美显示身份地位【最新3篇】
民国时期结婚证设计精美显示身份地位 篇一
在民国时期,结婚证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张证明婚姻关系的文书,更是展示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结婚证的设计精美独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的重视和对于身份地位的尊重。
首先,民国时期的结婚证在设计上非常考究,通常采用精美的纸张和精细的印刷工艺。结婚证上常常印有精美的花纹、图案或者文字,展现出设计师的用心和艺术功底。这种精美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彰显新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结婚证的设计精美,也让人们在领取和保存结婚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仪式感和庄重感。
其次,民国时期的结婚证在内容上也展现了新人的身份地位。结婚证上通常会注明新人的姓名、籍贯、职业等信息,以及结婚的具体日期和地点。这些信息的详细记录不仅仅是为了证明婚姻关系的真实性,更是为了展现新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背景。在当时的社会中,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尤为重要,结婚证的内容设计也反映了这种社会价值观。
此外,民国时期的结婚证还常常附有一些祝福的话语或者吉祥的图案,寓意着新人的美好未来和幸福生活。这些祝福和吉祥的元素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结婚证的艺术感和仪式感,更是为了让新人感受到社会的祝福和支持。在那个时代,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更是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事件,结婚证的设计也体现了这种社会共识。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的结婚证设计精美,不仅仅是为了证明婚姻关系的真实性,更是展示新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结婚证作为一种象征和仪式,在当时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了人们对于婚姻和身份的重视和尊重。结婚证的设计精美,也让人们在结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仪式感和庄重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民国时期结婚证设计精美显示身份地位 篇三
民国时期结婚
证设计精美显示身份地位(图)民国35年(1946年)大红富贵本式结婚证。从婚礼地点、规模判断婚礼举办者经济实力很不一般,结婚证如此豪华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民国35年(1946年)12月2日,上海市第四届集体婚礼文书。
在人类社会中,身份和经济状况的巨大差距,表现在方方面面,就连小小的结婚证上也能体现出这种经济状况的差别。从一定意义上说,结婚证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婚礼要办得像样点儿,结婚证首先要像样点儿,所以就有了“豪华型的结婚证”。你看这个大红本本阔气着呢,设计精美,装帧新颖,比我们现在的结婚证可漂亮多了。当然,现在的结婚证是“全国通用粮票”,即使你有钱也不许“高人一等”,这使得许多人失去了在这里“显富”的机会。
再看看另一张结婚证,绸布制作的,色调搭配得很华美,也是稀有品种,想必是富贵人家的东西。
当然,这些情况也都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我们重视婚俗的文化传统。
下面这张婚礼请柬虽然平常,但上面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厚仪馈赠一概恕不敢领”。这是一次文明结婚,只是“敬备茶点”,地点设在燕京大学的一个礼堂里,估计喜主可能是教授一类知识分子,他们为人师表自重自爱,提倡简朴婚礼,拒绝收受厚礼,移风易俗,为我们后人做出了榜样。
从“豪华型的结婚证”就能推断出,那时的'婚礼已经很讲排场了。有高档的结婚证,必然有高档的婚礼服务,这叫商业配套。从天津紫房子时代服务社的婚礼次序单我们大体可以看出当时的婚礼服务水平。这张婚礼次序单上所罗列的服务用品和服务项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虽然比起现在来还差着一点,可也真够周到的了。那上面还有“全国首创”字样,口气够大的。
最后我要特别介绍一下民国年间的团体结婚证。它的质地是难得的绸布,更难得的是它开创了移风易俗的一代新风。此事发生在1935年的上海,可以算是一桩新鲜事。当时社会局号召准备结婚的人到政府登记,参加市里举行的团体婚礼,马上就有57对新人报了名。第一届团体婚礼举行得很隆重,完全是新式礼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向孙中山像鞠躬,市长吴铁城(即吴国桢)作为证婚人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的内容包括为市民“减负”,他说老的婚礼劳民伤财,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再不改革实在是不行了。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首创”,中国的婚礼第一次“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对旧礼教来说是一次伤筋动骨的大变革,它的意义决不可低估。其后,这种新式婚礼的推广也加进了许多新举措,有的还附加了“ 婚检 ”条款,规定性病、麻风病等不能结婚,以免影响下一代;还有更新鲜的,参加团体婚礼的名单要对外公布,这既是广告宣传又有让群众监民国时期结婚证设计精美显示身份地位(图)督的意思,其目的就是不让一些人“包二奶”合法化。果然有被举报重婚的,理所当然地被取消了参加资格,这就为我们开创了“婚姻打假”的先例。
眼前的这张团体结婚证是第四届的,时间是民国35年(1946年)。这是吴铁城留下的美好纪念。此人是民国时期上海的市长,许多人对他的印象不坏,原因之一是他为老百姓办了一些好事,这婚礼的改革也算是其中的一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