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经【优秀5篇】
黄经 篇一
探寻黄经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黄经,又称《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圣典”。其内容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涵盖了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黄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黄经的作者据传是黄帝,在古代中国历史传统中,黄帝被视为中医的鼻祖。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集大成之作。黄经中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的理论、经验和实践,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经不仅仅是一部医学经典,更是一部文化宝库。在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融合了古代哲学、伦理、占卜等多方面的内容。黄经的思想内涵深厚,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黄经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理论体系、诊疗方法、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内容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许多中医药学者都将黄经视为学习、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总的来说,黄经不仅仅是一部医学经典,更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医文化的象征。通过深入研究黄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将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黄经 篇二
黄经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传统与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在诊疗技术、药物疗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传统医学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特别是中医传统医学。如何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长处,为人类健康服务,成为了当前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黄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其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黄经中提出的“四气五味”、“阴阳五行”等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病因病机”、“病理生理”等理论有着相通之处。通过对黄经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中医医生已经开始将黄经的理论运用到临床诊疗中。通过辨证施治、药食同源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在慢性病、亚健康等领域,黄经的理论和方法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得到了患者的好评。
然而,要将黄经与现代医学真正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医学界、学术界、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加强对黄经的研究和推广,培养更多懂得中医理论和方法的医生,建立更多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机构,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黄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很高的传统价值。将黄经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可以为医学界带来新的突破和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黄经在现代医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黄经 篇三
地球 绕 太阳 运转一周约365天5小时,运转94,000万公里。这个公转轨道人们就称之为 太阳黄经 。
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中国 古人把360度划分成24等分,每分15度,为一个节气。两个节气间相隔日数为15天左右,全年即 二十四个节气 。
黄经 篇四
春季: 立春 315度, 雨水 330度, 惊蛰 345度, 春分 360度, 清明 15度, 谷雨 30度。
夏季: 立夏 45度, 小满 60度, 芒种 75度, 夏至 90度, 小暑 105度, 大暑 120度
秋季: 立秋 135度, 处暑 150度, 白露 165度, 秋分 180度, 寒露 195度, 霜降 210度
冬季: 立冬 225度, 小雪 240度, 大雪 255度, 冬至 270度, 小寒 285度, 大寒 300度。
延伸阅读
二十四节气必须按照太阳在星空视运动所到的位置而定,它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
传统中国历法为阴阳合历,制订的准则有利用太阳的运动(日、年与 节气 ),也有 月亮 的运动(月)。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每日会向东移动约1度,环绕一圈的时间称为 恒星年 ,以春分点计算绕一圈的时间则称“ 回归年 ”;其运行轨迹称为黄道。
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 气温 与 季候 。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 古代历法 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而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 平气法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 椭圆形 。
离太阳较近时, 地球公转 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 中原 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故自清代开始,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24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此种节气制订法称为 定气法 。
南康人物-黄经 黄经 ,1953年毕业于 南康中学 , 武汉 市 第三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 武汉分会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 湖北省 消化学会和省消化内镜学会常委,《临床消化》杂志编委,系同济医大 同济医院 消化专业硕士、博士生论文答辩评委。对《内镜NdiyAG激光临床应用》的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武汉市 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研制的微波组织凝固器—WZY型微波治疗仪获国家科委成功证书。发表论文20多篇,翻译、参编专著多部。
黄经 篇五
黄经 字子常,隆都名士黄促翁裔孙,迁居石岐麻洲街。一生为人严肃,注重律已,讲究礼节。好读书,由少至老手不释卷,喜与邑中文人雅士交游。明宏治8年(公元1495年)乙卯科举人,选授?益州同知,旋改任泗学正。于任学正时,有御史巡回至泗州宣扬签术,下令所有学官与教师学晓签术和解签知识。黄经即予反对,并辞官归里,专心读书与著书立说。
人物作品
著有:《香山县新志》、《滇阳第一州志》、《淮泗一览》以及诗文一千多首等。
现抄录其诗三首如次:
寿星塘梅花水
灵潭含晓日,奇木入寒烟。
野鹿衔花戏,岩龟傍石眠。
数声南去雁,一骑北来仙。
缥缈飞霞里,五将问引年。
《香山县志》载:寿星山在县城南四十五里,东为石鼓哒诸山峰森峭罗列左右如排衙,高二十丈,有塘水数亩,山居其阴,旧传蓬莱仙寓此。梅花出焉。其阳为六十陂大岭石溪,瀑布出焉,潴为大龙潭。
张太傅墓
阳江不见潮居里,此地真存太傅坟。
想象云中金甲在,松涛犹似拥千军。
宋太傅、枢密副使、赵国公张世杰墓在黄梁都赤坎村外冈上,古称赤坎村一带半渔农村落为潮居里。有云世杰墓于阳江潮居里赤坎村,实系误传,阳江没有潮居里赤坎村。张世杰墓实在黄杨山下小赤坎村冈,清乾隆13年香山县令张汝霖捐资为之修复,撰刻墓志铭石碑署墓侧。同时筹集银两置田三十九亩为世杰墓尝田,交由里人张沛昌等人管理,每年将田租收入办理春秋两次祭拜。
武山元月
刁斗寂无声,银蟾夜自明。
林风吹短鬓,秋气肃孤城。
漫作刘琨啸,仍含庚亮清。
楼头笳鼓曲,曲曲乐升平。
志书有载:仁山在城内,其阳为县治,上有书院;其阴为士学台,其左日丰乐园,上有陈文龙墓。今院及园久废,惟士学台墓前数武,山多鹤巢。其北日庆寿山,城跨其上,前有无量寺。东南日丰山,昔仅培楼,近居民已平。西日武山,城垣跨之,上为战台,有西山寺。尚有盈山、福山、风山,已平于筑城时。以其罗列如星环拱县治,称七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