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
香积寺
陕西省西安市香积寺
香积寺(陕西省西安市香积寺)
香积寺在西安城南约17.5公里的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也是中国净土宗祖庭。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目录
寺名来历 现任方丈 寺庙环境 历史变更 收缩展开 寺名来历香积寺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唐代寺旁有香积堰水流入 长安 城内,另一说来源于佛经“ 天竺 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 唐高宗 李治曾赠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幡花供养,取名香积寺。
善导大师 (公元613~681年)是 山东 临淄人,他依据《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 》及《往生论》等 佛教 净土宗经典,倡导任何众生愿生极乐世界只要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 ”名号,乘佛愿力,必定往生。后在终南山修行,著作现存有《观经四帖疏》四卷、《观念法门》一卷、《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
现任方丈本昌法师,俗姓蔡,甘肃省徽县柳林镇人,生于1967年9月。十九岁披剃于徽县北禅寺,九零年于香积寺受具足戒,后依止香积寺续洞大和尚座下专修念佛法门。1990—1992年在陕西省佛教协会主办的“香积僧伽培训班”进修学习,期间担任香积寺维那,随伺老和尚左右并协助进行香积寺重建事宜。
1994—1998年担任香积寺知客,并被推选为西安市佛协理事。
1996年监工塑造香积寺天王殿四大天王像。
1998—1999年担任香积寺监院。
1999年续洞老和尚圆寂后,一直主持香积寺事务,并被推选为陕西省佛协理事。
2000年随陕西省佛协出访日本。
2001年被推选为长安区终南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并担任慈善部具体工作。
2001年10月和2002年8月,在香积寺主持举办“中日佛教祈祷世界和平法会”。
2002年3月参加中国佛协举办的“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瞻拜”活动。7月,主持举办“续洞大和尚圆寂三周年纪念法会”。
2003年元月,被推选为长安区人大代表,同年策划修建碑廊;4月组织香积寺僧众抗击“非典”疫情。同时兴建香积寺山门殿、石牌坊并翻修彩绘天王殿。
2004年完善寺院绿化工程,先后种植雪松、柏树、名贵花木500余株,并彩绘山门殿,修建启用山门广场,安装广场喷泉及石拱桥。
同年七月,随西安市委、统战部赴云南大理、昆明、西双版纳、丽江及缅甸考察学习。八月至十二月,同陕西省楹联学会举办“香积寺征联”活动。
2005年,建立健全香积寺僧团管理班子,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建开通子午大道至香积寺之间的公路,改造殿堂寮房电路设施,装修完善居士寮房,检查并根治白蚁灾害。三月份编辑出版《香积寺览胜》一书。
在住持香积寺工作期间,应邀担任西安卧龙寺、户县草堂寺、甘肃甘谷大象山永明寺传戒法会引礼、陪堂之职。
寺庙环境唐朝 的香积寺位于古都西安城南约35华里处, 终南山 子午谷正北神禾原西畔,这里南临镐河,北接风景秀丽的 樊川 ,镐河与 潏河 汇流萦绕与其西,整个寺院幽而不僻,静而不寂。 唐代 诗人 王维 在其著名的诗篇《过香积寺》中描绘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 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 制毒龙。”
历史变更唐朝时的寺院规模宏大,有“骑马闯山门”的传说,据“龙禅法师碑”载:“ 神木 灵草,凌岁寒而独秀,夜暗 花明 ,逾严霜而霏萃。岂直风高气爽,声闻进道之场,故亦临水,面菩萨会真之地。又于寺院造大 堵坡(即佛塔),塔周回二百步,直上一十三级……重重佛事,穷鹫岭之分身;种种庄严,尽比丘之异宝。”当时, 武则天 和唐高宗都曾来此礼佛,并“倾海国之名珍”、“舍河宫致密宝”,赐给香积寺。因善导在长安拥有众多信徒,这里又供奉着皇帝赐给的法器、舍利子,故前来瞻仰、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极盛。
唐“ 安史之乱 ”和 唐武宗 灭佛事件中,香积寺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宋朝时,净土宗流行,香积寺又得到修复。宋太平 兴国 三年(978年),香积寺又改名为“开立寺”,不久又恢复了原名。宋、元期间,长安衰落,寺院年久失修,到明嘉靖年间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清朝时,香积寺仍保持 明朝 的规模,并进行了修葺。直到清末,寺内还保存有许多金石 文物 ,仅历代雕刻就有119件。 建国后又曾大规模整修,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现存唐代建造的善导塔,是公元680年修建的。塔系青砖砌成,壁厚二米,平面正方形,为仿木结构。塔顶因年久残毁,现存十一级,高三十三米(据载原为十三级)。塔身周围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实为珍品。塔基层四面有门,南门楣额上嵌有砖刻的“涅盘盛事(时)”横额,是公元1768年修补时所作。塔身四面并刻有 楷书 ,内容为《 金刚经 》,字迹雅秀,笔力遒劲,颇引人注目。
香积寺作为佛教净土宗祖庭,当时与 山西 石壁山玄中寺齐名。净土宗东晋时由天竺传达到入 中国 ,开祖于 庐山 慧远,相传名僧慧远和十八 高贤 共结莲社或称白莲社,同修净土,故净土宗亦称“莲宗”或“白莲宗”。继盛于北魏,从 五台县 鸾大师和唐 并州 道绰大师,至长安光明善导大师乃集其大成慰为 宗风 ,故人们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宗者是善导,尊他为二祖。净土宗提倡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此往生“西方净土”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 梵语 ,意为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智德智慧等。唐代净土宗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唐以后,曾广泛流行到社会各阶层。
1980年善导大师圆寂1300周年, 日本 净土宗派遣2000余名僧人赴香积寺举行法会,向寺院赠送善导大师像等礼物。如今,香积寺已成为中日宗教文化友好交流的见证。
浙江省杭州市香积寺
香积寺(浙江省杭州市香积寺)
寺庙简介 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旧名兴福寺,后由宋真宗赐名“香积寺”。元末毁于战火。它曾是大运河湖墅地区著名的寺庙。当年大运河上船只往来繁忙,是杭嘉湖一带佛教信徒从运河到
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在运河及杭州佛教界拥有很高地位。 香积寺旧址,位于拱墅区香积寺巷45号(走到运河边的富义仓遗址公园,转到大兜弄里,往北走大约200多米),现杭州盾牌链条厂厂内(已搬迁,寺庙于2009年重造。),曾是通过运河进入杭州的第一座和离开杭州的最后一座寺庙。 建寺历史 据《西湖游览志》和《武林梵志》记载,当年寺门前的大运河,每天千余船只往来交通,晚上灯烛通明,是杭嘉湖一带信教群众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 目录 寺庙简介 建寺历史 寺庙特色 相关佛教知识 收缩展开 寺庙简介香积寺始建于北 宋太平 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旧名兴福寺,后由 宋真宗 赐名“香积寺”。元末毁于战火。它曾是 大运河 湖墅地区著名的寺庙。当年大运河上船只往来繁忙,是杭嘉湖一带佛教信徒从运河到 灵隐 、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在运河及 杭州 佛教界拥有很高地位。
香积寺旧址,位于 拱墅区 香积寺巷45号(走到运河边的富义仓 遗址公园 ,转到大兜弄里,往北走大约200多米),现杭州盾牌链条厂厂内(已搬迁,寺庙于2009年重造。),曾是通过运河进入杭州的第一座和离开杭州的最后一座寺庙。
建寺历史据《西湖游览志》和《 武林梵志 》记载,当年寺门前的大运河,每天千余船只往来交通,晚上灯烛通明,是杭嘉湖一带信教群众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元朝末年,香积寺没有逃过战火的摧残。明 洪武 四年重建。清康熙五十二年,在香积寺门前修建了东西两座石塔。1963年双塔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8年,门前双塔中的东塔也被拆掉了,仅剩下西塔默默地标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2009年香积寺重建,其中 大圣紧那罗王殿 、 钟鼓楼 采用铜来建造,更显金碧辉煌。大圣紧那罗王菩萨殿占地面积435.78平方米,高14.69米,为二层重檐、抱厦式、歇山屋面仿古建筑。钟楼和鼓楼为三层建筑,占地面积均为134.56平方米,高15.43 米。在其他一些大殿屋顶上,采用 铜瓦 ,屋脊、栏杆等部位也做包铜处理,独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在 铜建筑 方面有着资深经验的杭州“ 朱府铜艺 ” 朱军岷 领衔完成杭州香积寺 铜庙 建设。在建造设计中采用创新材料,建筑风格体现了杭州传统寺庙建筑的符号和元素,以铜的沉稳展现寺庙的庄严,以铜的光辉衬托佛殿的瑰丽,以再现“杭州运河第一香,湖墅市市井风情地”的繁荣胜景。
新香积寺,是一座铜式建筑,做工精美,连屋檐下的椽头钉上,都包了铜,上面一个写意的“香”字。微微翘起的翼角,缓缓凹下的屋面,铜墙铜瓦,独具气势,蓝天和日之下,瑰丽并存庄重。当暮色降临,夕阳的光辉照耀在铜殿之上,散发出柔和的光晕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
寺庙特色与其他寺庙不同,新香积寺主供大圣紧那罗王菩萨,是国内唯一供奉监斋菩萨的寺庙。紧那罗(Kinnara),意为“音乐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龙八部”之一,因其头上长角又被称为“人非人”。传说,元代时,紧那罗曾化为 少林寺 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持三尺拨火棍打退围寺的 红巾军 。因之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又称其为“监斋菩萨”。
既然供奉的是“监斋菩萨”,“素斋”自然是新香积寺的一大特色,游人可从香积寺巷与运河交界处的“香积古埠”登岸礼佛、品斋,或由这里登船游览运河美景。
相关佛教知识大圣紧那罗王菩萨又名紧那罗(Kinnara),意为“音乐天”、“歌神”,是 佛教 天神“天龙八部”之一。
也是杭州人口中的“灶侍菩萨”。
因其头上长角又被称为“人非人”。此外紧那罗还有男女之分,男性长一马头,女性相貌端庄,声音绝美。在 中国佛教 里,紧那罗曾化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持三尺拨火棍打退围寺的红巾军。因之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又称其为“监斋菩萨”。监斋菩萨像有三尊,分别为持法法身、护法法身、妙法法身。头顶塑有发表上升的青烟,烟雾上有赤脚而立的 观音像 ,法身形象则袒胸赤脚,手握烧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