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马种(精简3篇)
中国的马种 篇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马文化闻名的国家,而中国的马种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中国的马种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骡马、千里马和赛马。
首先是骡马,骡马是中国传统的劳动马种,主要用于农耕、运输等工作。骡马体型较大,力气较大,适合承担较重的劳动任务。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的骡马数目庞大,有“骡马成群”之说。骡马的特点是顽强耐力、适应力强,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中,骡马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其次是千里马,千里马是中国古代的名马,以其快速、耐力、马姿等特点而闻名。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提到千里马的传说,比如《马踏飞花》、《千里马》等。千里马的特点是奔跑速度快、耐力强、体型匀称,是古代皇帝和将军的座骑。千里马的传说至今仍在人们口中流传,成为中国马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是赛马,赛马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赛马活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赛马是贵族们的一种娱乐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赛马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体育比赛,如今在中国各地都有举办赛马比赛的活动。赛马的特点是速度快、敏捷、马姿优美,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体育项目。
总的来说,中国的马种有着丰富多样的类型,每一种马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用途。中国的马文化不仅体现在马种的繁多,还体现在人们对马的崇拜和热爱上。中国的马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中国的马种 篇二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马种。这些马种不仅在农业、运输、军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文学艺术、传说故事等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马种以其独特的特点而著称于世。比如骡马,作为中国传统的劳动马种,其体型强壮、力气大,适合承担重劳动任务。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中,骡马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帮助。另外,千里马作为中国古代的名马,以其奔跑速度快、耐力强、体态匀称而闻名于世。中国的千里马有着许多传说,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形象。此外,赛马作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国人民的一种娱乐方式。
中国的马种不仅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文学艺术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古代文人常常以马为题材,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散文,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的马蹄声响彻云霄”等。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着许多关于马的传说和故事,如马踏飞花、千里马等,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
总的来说,中国的马种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国的马种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历史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希望中国的马种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继续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的马种 篇三
中国的马种
由于中国的国土面积大,气候环境多样,世界上所有的马种都能找到适合它生存的环境。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开始抱怨:尽管中国马匹的数量很多,但与国外马相比,马种质量却很差。我们无法用简单的"对" 与"不对"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种观点的根据是现代人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待马种的。我国历史上骑马的民族曾用土种马创造过辉煌的历史,而如果他们骑着今天我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赛马比赛和马术用马,是绝对创造不了他们在历史上所创造的那些奇迹的。体育用马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体育竞赛中不同的竞赛项目而专门培育的马种。在这方面,中国确实是远远落后的。
提出中国马种差的观点,说明了中国人在马完成了做为经济和战争工具的历史后,对我国马种改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
马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要早5000多万年。在人类认识并驯化马以前,马的历史是自然演化的,而由于人类的出现,并在三、四千年以前开始驯化马后,马的历史便按照人类的需要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把马做为狩猎的对象,马被驯化以后的几千年中,主要是做为人类经济和战争的工具。马做为娱乐和体育的工具一直居于次要的位置。今天,这种格局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蒙古马现在仅限于生活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
蒙古草原是世界马匹起源、进化和驯化的中心之一。马在几千年前已被驯化为家马。由于内蒙古草原横跨我国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从东到西有着较大的差异,海拔从700米到1500米,雨量由400毫米减少到150毫米,由东向西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个不同的草原类型。这就自然地构成了马匹的三个生态结构。这种自然环境使蒙古马存在着不同的类群,如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百岔铁蹄马等。
蒙古马体态结实、粗糙,头较重、额宽、四肢粗壮,蹄质结实,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蒙古马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乌孙国出良马,至少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后来汉代又得到大宛马,分别称为西极马与天马。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许多哈萨克马随同分布于西北一些省、区。因此,我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多少有一些血缘关系。
哈萨克马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显刀状和外向。我国后来混入外血而培育出的伊犁马就是以哈萨克母马做为基础的。
以上两个马种是我国马种中的地方品种。我国的马种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地方品种,如蒙古马,哈萨克马;二是培育品种,如内蒙古的三河马种和新疆的伊犁马等。
地方品种是指在??,终年栖息于天然草原,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自然选择对它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为的作用较小,故而保留了原始马种的特点。这类马体质强,抗病能力强,有很强的适应性,不苟求饲养管理条件,一般体格小,外貌粗糙,可兼作多种用途,不具备专业的性质。如蒙古马、西南马。
培育品种多由育成品种,如俄国的奥尔洛夫马,对地方品种马进行改良。经过必要的过程,达到良种马的一定水平,具备品种成立条件的马匹。这类马要求比地方品种的马在饲养管理上要精心。在牧区中由原来地方品种的完全放牧条件改为半放牧条件,但对自然条件仍保存着很高的适应性。其体格和工作能力已有了提高,但体质结构还不一致,仍需要继续培育和改进,使之逐步成为有成品种。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是我国的培育品种,在国内目前的马种中,它与新疆的伊犁马是经过几十年用国外马种培育出来的较好的骑乘与换用的兼用马种。
三河马的培育最早是在20世纪初,是一些俄国贵族为躲避前苏联政权的镇压而越过国境,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的。他们从国内带了一些品质优良的马匹,如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日本占领时期,三河马又混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盎格鲁诺尔曼及贝尔修仑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使当地马种的品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后来,又
经过有计划地对马种的.改良,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三河马。三河马具有兼用型马所应有的体质和体型外貌特点,并且有能耐寒、抗病力强和适应性强的特点。三河马结实、匀称,肌肉发达,耆甲明显,胸廓深广,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三河马的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
伊犁马也是我国培育品种中较好的兼用马种。伊犁马是以当地的哈萨克马为基础,混入了俄国的奥尔洛夫、顿河、布琼尼及土库曼斯坦的阿哈·捷金马的血液而得来的。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外表清秀,四肢及头部有一定的干燥性,颈长中等而高举,肌肉较丰满,颈肩结合好,前肢端正,后肢稍显刀状和外向,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伊犁马的四肢和面部常有白彰。
三河马与伊犁马相比,三河马看上去比较健壮有力,伊犁马显得清秀细致。三河马是以后贝加尔马为基础,然后混入了奥尔洛夫及较重的贝尔修伦等外血马血液。而伊犁马是以哈萨克马为基础的,它混入的外血中有一些轻型骑乘品种的血统,如顿河马及前苏联骑兵用马品种布琼尼品种。
山丹马是在水草丰富的祁连山脚下培育出的一种兼用品种。山丹马是以地方的马种为基础,用俄国的顿河马进行改良的马种。山丹马的外血比较单一,这种马体质粗壮,结实。耐力和驮力很强。由于山丹马虽然也是兼用型马种,但它的速力远不如三河马和伊犁马。
我国还有一些培育品种,如黑龙江马、铁岭马。这些马虽也可兼用,但由于当时生产建设的需要,这些马混入国外挽马的血液比较多,如阿尔登马、苏维埃重挽马等。使这些马种更倾向于挽用。
也是一种兼用型培育马种。它的基础马是蒙古马,它混入的外血马主要是俄国的卡巴金马。卡巴金马产在俄国高加索山区,是一个山地马种。这种马具有吃苦耐劳、抗病力强的特点,同时,这种马还有良好的识别方向的能力。用卡巴金马培育出的锡林郭勒马,继承了卡巴金马和蒙古马各自的许多优点。
我国还有一些杂交马种,如张家口北部的马种,也称张北马及内蒙古哲里木盟所产的科尔沁马,这些马种中,含外液的比例不一:有的马含外血达到50%,有的却含外血很少,品种很不一致,品种也十分不稳定。这些马中有的在全国的竟技体育比赛中都有过良好的表现。但是这些马种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标准。
我国马种中,有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两类,目前还没有育成品种、所谓育成品种,是指这类品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育种过程中采用了高水平的生产技术,利用品种间的杂交方法,经过有计划的选种选配,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培育出的品种。它的特点是体格高大,外貌整齐,遗传稳定,工作能力已达到专业化水平。如英纯血马,阿拉伯马,奥尔洛夫马等。
我国现代马种的培育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在历史上由于经济和战争上的原??一些西亚马种的血液。但马种的改良从总体上看是无序的。真正有计划的进行育种工作则始于江苏的句容马场。
该场有内蒙古锡林郭勒马200匹,又从青海选优母马作为基础母马,并托英商向伊拉克购买纯种阿拉伯种公马6匹,母马4 匹,又在上海马商及跑马场中购得澳大利亚产英纯血马的半血马种20多匹,准备有计划地改良中国马种。可惜这一计划毁于日军的炮火,马场的一切设施也因战争而毁于一旦。继句容马场后,桂系军阀在广西创办了"第五路军种马场",接着,广东出现了"第一集团军畜种场。"这三个马场对中国马种的改良计划,是现代中国历史上对马种改良有据可查的一次行动,但因社会动荡,战事频繁,马种改良的计划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抗战后期,美国向中国出售了26匹摩尔根马,16匹夸特马,当时的美国新闻界为此事进行了报道。这些马分别安排在岷县和崇明种马场。也是由于战争的原因,用美国马种改良中国马的计划也失败了。
解放后,我国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大批从前苏联进口马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马种改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培育品种相继出现,但是,由于和平时期的到来,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培育马种的目标,是从经济上所用挽马或兼用马种为主。马第一步是退出了战场,第二步是逐步推出了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场所。所以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是中国的马种不完全适合竞技体育用马。从现在开始,到下个世纪,我们又一次面临着改良马种或直接引进国外专业用马在国内育种的任务根本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