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推荐6篇)
泰宁县 篇一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地方。泰宁县地处闽江上游,境内山峦叠嶂,河流纵横,景色优美,被誉为“闽西绿岭明珠”。泰宁县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泰宁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境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植被丰富多样,尤其以竹类资源丰富著称。在泰宁县,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漫步在葱郁的森林中,感受清新的空气,聆听鸟语花香,尽情放松身心。此外,泰宁县还有着众多瀑布和溪流,如鹤溪瀑布、金瓯溪、世外桃源等,景色壮美,令人心旷神怡。
除了自然景观,泰宁县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县城内有许多古建筑、碑刻等文物,如清源楼、清源寺、文昌塔等,见证着泰宁县的悠久历史。此外,泰宁县还是闽西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许多革命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游客展示了泰宁县的革命精神和历史风貌。
总的来说,泰宁县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都能让游客流连忘返。如果你想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不妨来泰宁县一游,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片土地。
泰宁县 篇二
泰宁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近年来,泰宁县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致力于打造一个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泰宁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泰宁县的旅游业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旅游投资的政策,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了一批优质的旅游设施,如酒店、景区、交通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除了政府的支持,泰宁县的旅游业发展还得益于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业,开办家庭旅馆、农家乐等,为游客提供贴心的服务,让游客在泰宁县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当地居民还积极参与旅游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展示了泰宁县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总的来说,泰宁县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泰宁县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打造一个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泰宁县 篇三
泰宁县 篇四
泰宁县,福建省三明市辖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的支脉杉岭东南,居两省三地市交界处,介于北纬26°33′-27°07′,东经116°53′-117°24′之间,北靠邵武,东连将乐,南邻明溪,西接建宁,西北紧贴江西黎川。年降水量1725毫米,年均气温17℃。金溪上游杉溪为主要河流。名胜古迹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府邸,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辖2镇7乡,111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畲、满、回、藏、苗等。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8年建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朱熹、李纲、杨时等古圣先贤曾在此授课讲学、著书立说,自古有读书尚学、崇文尚德之风;北宋时期更是科甲连第、人文鼎盛,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加之绕城而过的...
目录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收缩展开 历史沿革 泰宁又称杉城,原为绥安(后改为绥城)属地金泉场(后改为金城场)、归化镇境域。 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周代,为“七闽”(当时散处福建各地以蛇为图腾的古闽族部落)地。战国后期,是闽越王无诸领地。汉代,初属于闽越国,后隶属会稽郡;汉代末年,隶属于孙吴建安县校乡。永安三年(260),隶属于建安郡新置的绥安县。辖境含今建宁、泰宁、宁化三县及清流、明溪部分地区。县治在今建宁县城西三里许的高砂州。西晋,仍属建安郡绥安县。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改绥安县为绥城县,隶属关系及辖地都没变动,从吴永安三年置绥安县到这年改名,绥安县存在145年。 隋代,废绥城县,先并入泉州建安县,后归抚州邵武县(抚州后改称临川郡)。唐武德四年(621),原绥城地又从邵武县析出,重设绥城县,隶属于江南道建州。贞观三年(629),又废绥城县,并入邵武。绥安改绥城到废置,实际存在190年。绥城并入邵武县后,称金泉场。金泉场的辖境与原绥安、绥城辖境同。 高宗乾封二年(667),今宁化县地(含清流、明溪部分地区)由于巫罗俊开发日趋繁荣,因而从金泉场析出另置黄连镇(黄连镇于开元二十二年(737)升为黄连县)。黄连镇划出后,金泉场辖地为今泰宁、建宁两县地及明溪的一部分村落。武后垂拱四年(688),从建安县划出原将乐县地复置将乐县,隶江南道建州。金泉场亦从邵武县析出转属于将乐县,场的治所移至今泰宁,并改称金城场,金泉场建制存在59年。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福建都防御使兼宁海军使董玠奏请将原绥安县地(即金城场地)分置归化和黄连二镇,归化镇即今泰宁(包括明溪沂州一带村落);黄连镇即今建
宁。今建、泰两县历史上曾合属了500年(260~759),从此分治,金城场存在71年。归化镇属于建州。唐代宗大历三年(768),罢福州节度使,改置福建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归化镇仍隶属于建州。 五代时废镇为场,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升归化场为归化县,隶属建州(后改镇安军、镇武军)。 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审知受梁封为闽王,统治全闽。闽永隆年间(939~942),为了防御南唐,归化镇成了左仆射邹勇夫等人扎重兵的军事重镇。后晋天福八年(943),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归化镇仍直隶于建州(后改称为镇安军、镇武军)。后唐开运元年(944),南唐攻下建州。二年,改建州为永安军,后为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归化镇升为归化场,属永安军、忠义军。从唐乾元二年置归化镇,至南唐保大四年改镇为场,归化镇存在187年,归化场存在12年。归化镇、场共存在199年。 宋元祐元年(1086年),邑人叶祖洽状元奏请朝廷更改县名,宋哲宗将山东曲阜孔子阙里府号“泰宁”赐为县名,隶属邵武军。 元代属于邵武路。明清时均属于邵武府。 民国初期属北路道、建安道,后直隶省政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红色苏区县之一,隶属闽赣省。红军长征北上,苏区沦陷后,先后属第九、第七、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1950年2月泰宁解放后,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称南平专员公署)管辖。1970年6月划归三明专区。1983年4月,隶属三明市。
行政区划 至2008年11月,泰宁县下辖2镇7乡(杉城镇、朱口镇、新桥乡、上青乡、大田乡、梅口乡、下渠乡、开善乡、大龙乡),111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
自然环境 气候
泰宁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气候。夏季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盛行东南风,冬季受西北冷空气侵袭,又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季无酷热。冬季无严寒。四季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7℃。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30~175天,年平均降雨量1775毫米,年降雨总量为27.06亿立方米。一年中三至六月为雨季。五、六两个月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相对湿度为84%;平均日照时数为1738.7小时。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使风景区可游时间长达300天以上。
水文
金溪的三大支流——濉溪、杉溪、铺溪汇集于泰宁,除泰宁全境之水外,另有建宁全部、明溪西半部,以及邵武、宁化、将乐部份地区诸多溪流之水也都流入泰宁。金溪在泰宁东南青州以上的集雨面积共达4758.4平方公里,容水流域面积达3219.02平方公里,是泰宁总面积1539.38平方公里的2.09倍。县境内及入县诸溪流年总流量共约46亿立方米。
土壤
全县总土地面积为1539.38平方公里,折合230.91万亩。其中:耕地16.64万亩,占7.21%;林业用地187.36万亩,占81.14%;水域8.52万亩,占3.69%;裸露石山7.46万亩,占3.23%;住宅、公路及其它用地13.26万亩,占5.44%。以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总土地20亩,其中耕地1.46亩,林地17亩,水域0.74亩。 泰宁地表地质结构由岩浆岩、变质岩和陆相沉积岩三大岩类组成。岩浆岩多分布于县的西北与西南部,变质岩遍布东北、东南部、沉积岩多形成带状分布,后者成土母质有残积物、坡积物和冲积物三种,所形成的各类土壤计有红壤、红黄壤、黄棕壤、紫色土、草甸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4个亚类、54个土属。
植被
泰宁县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据调查,已命名的种子植物有154科、537属,1044种。种子植物的科、属、种中,被子植物有146科、554属、1022种,为全国被子植物科数的50.17%,属数的20.06%,种数的4.21%;裸子植物有8科、19属、22种,为全国裸子植物科数的`72.73%,属数的55.88%,种数的11.58%。泰宁苔鲜植物也很丰富,蕨类植物有33科、56属、113种、占全国科数的63.46%,属数的27.45%,种数的4.35%。 泰宁县植被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热带的浙南、闽中山丘栲类细柄蕈树林区。根据福建省植被区划,以建宁县的县林场经泰宁县大田至顺昌县的宝山为界,把泰宁境内植被划分为南北两区,在界南的梅口、下渠、大布、龙安及杉城和大田的大部分,属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阔叶林区,典型的植被类型的建群种以甜槠、闽粤栲等占优势,有成片马尾松,但杉木林少;在界线以北的朱口、龙湖、上青、新桥及杉城和大田的一部分,属闽赣山地丘陵常绿槠类,半常绿栋类阔叶林区,典型植被的建群种以苦槠,青冈栎等占优势,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林为主。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泰宁有多种矿产资源,该县地质富畲伟晶岩矿。有白云母、钾长石、石英、高岭土、玛瑙、沸石、铌、钽等20多种矿物。煤、黄铁、硫铁等矿可供小型开采。金溪两岸砂金分布较为广泛,早在唐宋时期,该县垒际已设金场开采砂金。民国以来,不少江西人在金溪支流的城关北溪一带淘金。上世纪九十年代。何宝山金矿点已正式开采。该县高蛉土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
水力资源
泰宁县境大山环绕,山峦起伏,雨量充沛,溪流纵横,落差较大,溪谷盆地成串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国家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全县有大河流73条,水利资源蕴藏量17.5万千瓦。除了国家已建成的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池塘水电站磊墓机容量3万千瓦的良浅水电厂外。还有县、乡、村集资建成的68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年发电量8.5亿千瓦时。至上世纪末。全县还有16条小支流,装机容量达5万千瓦时的水力资源有待开发。2000年开始出现了个人集资建小水电站的热潮。小水电站象雨后春笋出现在各小支流上。2004年初。全县小水电站已达100余座。
农业资源
泰宁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福建省重点林区。有耕地16.8万亩,人均1.36亩;林地185.78万亩,人均15.1亩;水域8.52万亩。是一个“八山一分半田半分水”的自然经济结构县。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烟草生产为辅,多种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全县森林蓄积量638.2万立方米,年总生产量40万立方米;毛竹产竹量为1816万根,森林覆盖率为75.9%。全县年产木材12.5万立方米,毛竹50 万根。各类水果12万吨。
渔业资源
泰宁是全省重点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县。水域面积85200亩,其中可用于养鱼面积42617.26亩,人均0.41亩。全县鱼塘1491口。池塘面积1842·9亩。其中可养鱼面积1806亩;有大中小水库32座,总库容量57028亩,可养鱼40859亩; 特别是金湖水面宽阔,阳光充足,水库四月植被良好,上游有泰宁、建宁二县居民生活用水注入,土质较肥沃,为养鱼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此外,全县稻田可供养鱼面积达102117亩,是发展淡水养鱼的又一支生力军,形成了水库、池塘、稻田三个淡水养鱼的层面,全县人均淡水养殖面积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年产水产品1995年为5038吨,草鱼、鲢鱼、鲤鱼是当地传统养殖的鱼种。解放后,水产部门曾先后引进了不少优良鱼种。其中:广东鱼、荷包鲤、丰鲤、夏花鱼等邑_在泰宁定居繁衍后代,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在金湖移殖的太湖银鱼获得成功,成为中国山谷型水库首创,填补了福建空白,也结束了福建淡水水域无银鱼的历史。
动物资源
泰宁山多林密,适宜各种野兽栖息和繁衍。常见的兽类有刺猬、麝、梅花鹿、黑麂、山羊、短尾猴等37种,因森林砍伐过量和乱猎乱捕,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有的珍贵动物越来越少,如:虎、豹、鹿等。泰宁常见的鸟类有4科36种,主要有野鸭、雁、鹅、鹰、斑鸠、麻雀、燕雀等; 爬行类动物有龟、鳖、鼋、壁虎、水蛇、眼镜蛇、五步蛇等17种;鱼类常见的有15 科51种,主要有青鱼、草鱼、金鱼、胡子鲶、黄鳝、泥鳅等。泰宁生态条件复杂,各种益虫、害虫众多。主要的害虫天敌有姬蜂、茧蜂、盲蜻、狼蛛、单蛛等十二科七十多种,害虫主要有跳蚤\松毛虫、苍蝇、蚊子、飞虱、茶毛虫等二十科一百余种。
植物资源
泰宁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植被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可以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经济林、荒山草坡、人口培育植被等类型。大体可以划分为两区:梅口、下渠、大布、龙安、杉城和大田的大部分属于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阔叶林区,有成片马尾松,以甜槠、闽粤栲为主,其余乡镇属闽赣山地丘陵常绿槠类、半常绿娄阔叶林区,以苦槠、青冈栎为主,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林为主。主要植物为天然林木,有杉木、柳杉、水杉、马尾松、黄山松等75种;人工栽培林木有马尾松、杉木、黄杉松、雪松等29种;竹类有毛竹、黄竹、苦竹、淡竹斑竹等13种;花卉有牡丹、月季、山茶花、大丽花、荣莉等81种。野生牧草有小康草、五节芒、白茅等22属50余种;食用菌有野生红菇、梨菇、茶心菇等15种以及人工培育白木耳、黑木耳、平菇、凤尾菇等十种。泰宁也是中草药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县有野生药用植物167科,700余种。主要是黄连,吴茱萸、雷公藤、枸杞、茯苓、长叶榧、园叶泽泻、南沙参、半边莲、七叶一枝花、鱼腥草、威灵仙、夜交藤、夏枯草、益母草、金樱子、山药、山木香等。人工栽培中草药的基地基本形成,西洋参、黄连、生地、雷公藤、枸杞、茯苓等17种药材已成片种植,面积达数百亩,梅口的雷公藤生产基地闻名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