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观【优秀4篇】
延庆观 篇一
延庆观,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也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延庆观建于明代,始建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延庆观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整体布局规整,气势恢弘,被誉为“明代四大观”之一。
延庆观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三进四合的大殿,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观内香火缭绕,信徒络绎不绝,尤其是每逢佛诞或重大节日,香客更是络绎不绝,香火鼎盛。除了主殿,延庆观还有钟鼓楼、藏经楼等配套建筑,构成了一处完整的古代宗教建筑群。
除了宗教意义,延庆观还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延庆观见证了明清两代皇家帝王的祭祀和朝拜,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如今,延庆观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延庆观周围的自然环境也是优美如画,四季景色各异,春季百花盛开,夏季绿荫葱茏,秋季金黄色调,冬季银装素裹,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致,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总的来说,延庆观作为一处古代宗教建筑,既有着宗教信仰的意义,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的存在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物,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宗教文化和欣赏自然风光的绝佳去处。
延庆观 篇二
延庆观,又名清凉寺,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古建筑。延庆观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北京市著名的宗教文化遗产之一。
延庆观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整体布局规整,气势宏伟。观内供奉的观音菩萨,被信众视为智悲菩萨,为信众祈福求愿。每逢佛诞或重大节日,香客络绎不绝,香火缭绕,场面庄严肃穆。观内的钟鼓楼、藏经楼等配套建筑也是古色古香,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宗教信仰,延庆观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明清两代,延庆观曾多次成为皇家帝王的祭祀和朝拜之地,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如今,延庆观已成为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延庆观周围的自然环境也是一大亮点,四季景色各异,春夏秋冬各有特色。春季百花盛开,夏季翠绿如画,秋季金黄色调,冬季银装素裹,每个季节都带来不同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总的来说,延庆观作为一处古代宗教建筑,既有着宗教信仰的意义,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物,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宗教文化和欣赏自然风光的绝佳去处。走进延庆观,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虔诚信仰和文化底蕴。
延庆观 篇三
延庆观 篇四
延庆观,原名重阳观,是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诘而兴建的。金末重阳观已毁。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全真教徒受丘处机遗命,重修重阳观,历时近三十年,规模宏伟,殿宇壮丽,元帝赐名“大朝元万寿宫”元末又毁于兵火,仅存斋堂一座。明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更名延庆观。玉皇阁系观内原存斋堂,因屡遭水患,基部宇末地下三米多深,经挖掘整修,恢复了原貌。建筑共三层,通高18.25米,全用青砖,琉璃构件仿木建造,不是梁架,颇似一座蒙古包,内供明代真武铜像一尊。另有:山西古县延庆观 ,延庆观炸鸡
目录 简介历史铜雕传说收缩展开 简介 延庆观位于开封市包公湖东北部,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建于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原名重阳观,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喆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改名延庆观。现仅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高13米,坐北朝南,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砌成。外观下阁上亭,上圆下方,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如今,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庆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市中心,观前街53号,南临开封府、东为相国寺、西接包公祠,是开封市包公湖风景区重要景点之一。是开封风景区中,著名的元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它与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名观,堪称为中原第一道观。它是为了纪念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王喆即《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的师傅——王重阳而修建的。延庆观的前身为重阳观、大朝元万寿宫,于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更名为延庆观,观名一直沿用至今。现由开封市延庆观繁塔文物管理所管理,现观内仍有德高望众的清修老道居住。 延庆观主体建筑玉皇阁,又名通明阁,坐北朝南,通高18.25米,用青砖和琉璃瓦件构成,结构严谨,富于变化,共为3层,下层为方形,4坡顶,室内下方上圆,4角砌出密集斗拱,顶似蒙古包,中层呈棱状,8面壁体上附加相互连接的8座悬山式建筑山面。上层为8角阁室,南北各辟1门,室内置玉皇及左右侍臣石雕像。阁顶作攒尖式,琉璃瓦顶上施铜质火焰玉珠。结构奇特,色彩绚丽。玉皇阁是一座汉蒙文化巧妙结合的、具有元代特征的明代无梁阁,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它在中国道教史、建筑史、艺术史、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它的.存在也使开封地区自宋朝以来的古建筑保持了宋、元、明、清的完整序列。1984年进行修缮,现景区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院内建筑呈中、左、右三路分布格局,中路为二进院落,从南至北依次为穿心殿、玉皇阁、三清殿;左路有六十甲子殿、八仙醉酒殿廊等;右路是重阳殿。寺院坐北朝南,在建筑上保留了宋元时期汉文化同蒙古文化融合的显著特征。 最著名的景观有:汉白玉雕玉皇大帝、玄武大帝铜像、蒙古骑狮武士、八仙醉酒图、木雕、砖雕。 其中有“三绝”属独有奇观: 玉皇大帝:观内原存文物,雕刻精细,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蒙古骑狮武士:蒙古武士头戴尖顶卷边毡帽,脚穿筒靴,身穿皮毛衣服,纹路清晰,充分体现了汉蒙文化的结合 玄武大帝铜像: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造,高1.96米,重一吨。真武即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所信奉。北宋大
中祥符年间改玄武为真武,称“真武帝君”。
历史 金世宗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重阳祖师带领马、谭、刘、丘四祖师西归原,途宿汴京太宁坊王氏客店,在开封传道,不久羽化,后人为纪念重阳祖师,在他羽化的地点汴京太宁坊王氏客店修建了一座重阳观,作为纪念全真教开山宗师之所。 步入元代,全真教绝处逢生再度崛起,达到鼎盛时期。长春祖师派郝祖之徒栖云真人王志谨主持重阳观教务,并在这里大兴土木,经过十年的营建,形成广袤七里,规模宏大,气压诸方的道教圣地。元帝赐名为万寿宫。元末红巾军攻占开封,万寿宫毁于战火。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恢复道观,改名延庆观。延庆观是隋大业年间605—618四川青城山腰第三混元峭壁间的“天师洞”的别名,这个“天师洞”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传道的地方,开封延庆观沿用天师洞的别名,表明它与道教圣地有着源远流长的继承关系。
铜雕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道观被黄河水淹没。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赵足行等人倡约善男信女捐资重修延庆观。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决口水涌入城,道观又一次被淹没,水退后于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再度重修。 光绪二十年和三十四年又两次修葺两次使道观稍具规模。其布局自南向北为大门,背为戏台。大门两侧有左右两掖门,入门为吕祖殿三间﹙祀吕洞宾﹚,殿东西各置厢房三间,陪房五间,殿后为三清殿五间及东西厢房各三间,后为玉皇阁,阁西有道房三间,东偏院为三官殿﹙祀天、地、水三官﹚三间。
传说 玉皇阁传说 紫云缭绕的荆紫山顶,有一座屹位于悬崖边的八角亭式角宇,名曰:“玉皇阁”。但据明代正德十四年所立的“重修金子山玄天上帝殿记”的碑文记载,“玉皇阁”原名叫“玄天上帝殿”,为什么匾额上写的是“玉皇阁”呢?这里面有一段赵登科梦游灵霄殿的神话传说。相传,祖籍新安县井沟村的一位秀才,姓赵,名良辰,字登科。后迁居济源县南窑村。他虽是一个文人,却擅长经营煤矿开采。几年来,家业越来越大,只是三十出头的人了,跟前还没有一儿半女,心中常闷闷不乐。他本着行善积德的思想,经常为民修桥补路,为神建庙塑像,颇受乡里百姓尊崇。他的妻子也经常焚香祭拜,希望神灵保佑赵家能香火不断。走廊 嘉庆元年的春天,赵登科和夫人渡河回原籍探亲,又到荆紫山上的“玄天上帝殿”进香。晚上住在“通仙观”里。这天夜里,睡到半夜时分,他在朦胧中看到一位白须飘胸的老人,手拿一拂尘来到床前。他急忙起身相迎,只听那老人说:“我是太白金星,奉天帝之命,来请施主到灵霄殿一叙。”说罢,就带着赵登科腾云驾雾上了天界。赵登科定睛一看,只见天界里金山银海,琼楼玉宇;彩虹横跨天河,奇花异草四溢,连石头和树木都别具一格;三步一阁,五步一亭,金光闪闪,辉煌耀眼;仙女们成群结队,唱歌跳舞,悠闲自得。 来到灵霄殿,只见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气宇轩昂地站在两边,赵登科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吓得他浑身发抖,两腿发软,战战兢兢地来到天帝面前说:“我是凡民赵良辰,安分守已,从无干过伤天害理的事,不知道天帝叫我有啥事?” 正面 天帝听罢说道:“常有兵将来报,知你敬神爱民,此来不为别的事。我为天帝以来,千山拜,万民敬,享尽了人间香火,实无所怨。只是百姓一直称我为‘玄天上帝’,我感到有些不合心意。听说人间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把我称为‘玉皇大帝’,我比较满意。想劳你把荆紫山上的‘玄天上帝殿’改成‘玉皇阁’,不知如何?” 赵登科一听,连连称是,急忙说:“谢过玉皇大帝,小民一定尽心尽力。” 天帝听了回答,喜颜悦色地对文武百官说:“从今天起,都要改称号为‘玉皇大帝’。”回头又对赵登科说:“此桩心愿,望你牢记。别无他事,这就送你回去。”说罢,让太白金星送赵登科返回下界。 送到南天门外,太白金星对赵登科说:“修建玉皇阁,功德无量。你日后将多子多孙。”说完,对他吹了口仙气,他便从天上落了下来。 惊醒后,赵登科觉得奇怪,天一亮就请住持道长杨生钦圆梦,道长听后连声说:“恭喜施主,贺喜施主。”赵登科问:“哪儿来的喜呀?”道长说:“这是天意啊。玉皇大帝托你修建道场,是因为你行善积德,有了善缘,才托梦给你。望你早日完成玉皇大帝的心愿,以圆满你的功德,日后必得善报。” 赵登科听了心中暗喜。于是,就同住持道长杨生钦和杨三光等几个道长商量、拟定修建玉皇阁事宜,筹足银两,很快就开工了。第二年(嘉庆二年)春天建成后,赵登科还在“玉皇阁”门上刻了一幅:“在昔一朝骑白爵,于今万古莅青霄”的楹联。 后来,赵登科果然得了三子九孙,依次列在赵氏的家谱上。 多少年来,玉皇阁一直完好地挺立于荆紫山绝顶。新安县政府已将其列入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新安县的重要旅游圣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