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蓝鹟【优选4篇】
铜蓝鹟 篇一
铜蓝鹟(学名:Cyanoptila cyanomelana)是一种体型娇小、羽毛色彩独特的鸟类,属于鹟科。铜蓝鹟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是一种典型的候鸟,冬季会南迁至菲律宾、印度和东南亚地区。
铜蓝鹟体长约13-15厘米,体重大约在10-14克之间。雄鸟的头部和上背呈铜绿色,胸部和腹部为淡蓝色,翅膀和尾部呈黑色;雌鸟则整体呈褐色,没有鲜艳的羽毛色彩。铜蓝鹟以昆虫为主食,常在林间跳跃觅食,捕食昆虫、蜘蛛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铜蓝鹟在繁殖期时会筑巢在树上,雌鸟会在树洞或树叉处构筑一个巢,通常将巢建造得非常隐蔽,以免被捕食者发现。铜蓝鹟的繁殖期通常在4-6月间,雌鸟会产下4-6枚蓝色的卵,孵化期约为14-16天。雏鸟出生后,会在巢内待足够长的时间,等待羽毛长齐后才会离开巢穴。
铜蓝鹟是一种常见的鸟类,但由于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目前,铜蓝鹟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日本和韩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为了保护这种珍稀的鸟类,我们应该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让铜蓝鹟能够继续繁衍后代,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铜蓝鹟 篇二
铜蓝鹟是一种优雅而迷人的小鸟,它的独特羽毛色彩和活泼的行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铜蓝鹟主要栖息在森林、灌木丛和竹林中,喜欢在树枝间跳跃觅食昆虫,是一种典型的林栖鸟类。
铜蓝鹟的鸣声悦耳动听,通常是一连串高亢的叫声,能够引起其他鸟类的注意。在繁殖期时,雄鸟会通过歌唱来吸引雌鸟,展示出自己的体力和生存能力。铜蓝鹟的繁殖行为非常有趣,雄鸟会在巢附近飞舞、展翅,以吸引雌鸟的注意,两只鸟会一起筑巢、孵化卵,并共同照料幼雏。
铜蓝鹟在人类文化中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幸福和和平。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铜蓝鹟常常被描绘成灵巧、聪明的形象,给人以希望和力量。铜蓝鹟也常常出现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和文学作品中,成为艺术家们灵感的来源。
铜蓝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类的活动导致森林砍伐和环境污染,给铜蓝鹟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为了保护这种珍稀的鸟类,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呵护它们的栖息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让铜蓝鹟和其他野生动物能够安居乐业,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铜蓝鹟 篇三
铜蓝鹟 篇四
动物名,为鹟科,鹟属。体型略大(17厘米)、全身绿蓝色的鹟。急促而持久的高音鸣声,音调无变或逐渐下降;较纯蓝仙鹟少低哑声。叫声为tze-ju-jui。分布于印度至中国南方、东南亚、苏门
答腊及婆罗洲。
目录 基本信息体形特征分布状况习性收缩展开 基本信息 鸟种:铜蓝鹟 学名:Eumyias thalassina 英文名:Verditer Flycatcher 目:雀形目 科:鹟科 属:鹟属
体形特征 体型略大(17厘米)、全身绿蓝色的鹟。雄鸟眼先黑色;雌鸟色暗,眼先暗黑。雄雌两性尾下覆羽均具偏白色鳞状斑纹。亚成鸟灰褐沾绿,具皮黄及近黑色的鳞状纹及点斑。与雄性纯蓝仙鹟的.区别在嘴较短,绿色较浓,蓝灰色的臀具偏白色的鳞状斑纹。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近黑。
分布状况 繁殖于西藏南部、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部分鸟在中国东南部越冬。不常见于高至海拔3000米的松林及开阔森林。在较低处越冬。
习性 喜开阔森林或林缘空地,由裸露栖处捕食过往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