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养身养心秋气平
秋三月养身养心秋气平
顺应自然以养生,顺应四时来保健,这是中华养生的关键。换句话来说,谁能顺应春夏秋冬来养生,谁就掌握了迈进中医养生大堂的金钥匙。金秋时节,我们应当怎样顺应秋时来养生呢?古代《黄帝内经》概而言之,“秋三月,夜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使秋气平”。至今仍可借鉴。 不过毕竟时过境迁,面对当今新情况,应有新对应。而且秋天三个月,又有初秋、中秋、晚秋的不同,更应进一步顺应养生。 适度秋冻 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养生之说。应当怎样正确地看待“秋冻“呢?秋冻,就是说秋天到来,不要急于添加衣服,可以再冻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初秋天气,余热还在,即使到了中秋,天气渐凉,晚一点添加衣服,也可以锻炼耐寒的能力。等到深秋来临,气温明显下降,再穿较厚的'秋装。《诗经》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句子,就是说农历七月的初秋,天气仍然较热,直到九月深秋,天气才真正转凉,才是添加秋衣的最佳时节。 但是,我要特别提醒,“秋冻”也要适度。绝不能为了美观,只要风度而不要温度。秋季毕竟和夏季不同,秋天早晚凉,而且秋后每下一场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次,衣服也应随着气温的变化逐渐增加。特别是老人和病人,尤其不可拘于“秋冻”之说,该加的衣服还是要及时添加,以免受凉生病或使病情加重。 滋润秋燥 秋天来到,气候干燥,针对秋天气候的特点,秋来天养生就应重在防秋燥,润秋燥,所以养阴津、补水液就成为秋季养生的重要诀窍。通过滋阴补水,既可补充夏季热蒸汗多引起的阴液消耗,又可消除秋天气燥对人体的干扰。 具体怎么做呢?主动喝水,足量喝水最重要。25ǒ左右的白开水最适合人体生理的需要,淡淡的绿茶水、菊花水,口感清香,又能滋润秋燥。多吃蔬菜水果也很重要,黄瓜、梨子营养丰富,含水量高,梨子生吃,黄瓜可凉拌,还可做成梨子粥、黄瓜粥。“秋藕最补人”,可以切片生吃,也可做藕粥,还可以将糯米灌入藕眼中煮食,既能滋养润燥,又能饱享美味。 化解秋愁 秋天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