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标准【精彩3篇】
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标准 篇一
体格检查是医生诊断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外表特征、感觉、听觉和触觉等,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诊断方向。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标准的一般流程:
1. 仪器准备:在进行体格检查之前,医生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仪器和工具,例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反射锤等。
2. 患者准备: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同意。同时,需要保证患者在检查时处于舒适的状态,保持放松。
3. 观察检查:医生首先应该观察患者的一般外表特征,包括面色、体型、行走姿势等。然后逐一检查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观察皮肤、黏膜、淋巴结等情况。
4. 触诊检查:医生通过手部触摸来检查患者的皮肤温度、湿度、光滑度等情况,同时可以通过触摸来检查脏器的位置、大小和质地等。
5. 听诊检查:医生使用听诊器来听取患者心脏、肺部和腹部等器官的声音,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的心音、呼吸音或肠鸣音等。
6. 反射检查:医生可以使用反射锤来检查患者的肱二头肌、膝腱反射等,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通过以上的一般流程,医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细节,保持耐心和细致,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标准 篇二
体格检查在医学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检查,医生可以获得大量关于患者病情的信息,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操作标准,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体格检查操作标准:
1. 仪器准备:医生需要确保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是清洁和完好的,同时需要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 患者准备:在进行体格检查前,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合作与理解。同时,需要保证患者在检查时保持放松和舒适。
3. 观察检查:医生应该从患者的外表特征开始观察,包括面色、体型、步态等,然后逐步进行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的检查,观察皮肤、黏膜、肿块等情况。
4. 触诊检查:医生通过手部触摸来检查患者的皮肤温度、湿度、光滑度等情况,同时可以通过触摸来评估脏器的位置、大小和质地等。
5. 听诊检查:医生使用听诊器来听取患者心脏、肺部和腹部等器官的声音,以评估心音、呼吸音和肠鸣音等是否正常。
6. 反射检查:医生使用反射锤来检查患者的肱二头肌、膝腱反射等,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通过以上的操作标准,医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注重细节,保持耐心和细致,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标准 篇三
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标准
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
一、基本检查方法
1.浅部触诊法及用途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按检查部位而定)。(1分)
(2)用一手轻轻地平放在被检查的部位。(2分)
(3)四指并拢,利用掌指关节和 腕关节的协同动作,柔和的进行滑动触摸(4分)。
(4)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和神经,阴囊、精索等的 触诊检查。(3分)
2.双手触诊法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2分)
(2)让被检查者做腹式呼吸。(1分)
(3)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4)左手放在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后部。(2分)
(5)右手放在腹壁,用二、三、四指配合腹式呼吸做深部滑动触摸。(2分)
(6)用于腹腔包块检查及肝、脾、肾等检查。(2分)
3.冲击触诊法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2分)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2分)
(3)检查者以右手三四个并拢的手指,放置于腹壁上的相应部位,手指与腹部之间成70~90度角度。(2分)
(4)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2分)
(5)用于大量腹水而对肝脾及腹部包块触诊不满意时。(2分)
4.深压触诊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2分)。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3)用右手一或二个手指逐渐深压。(3分)
(4)观察被检查者的面部表情变化。(1分)
(5)用于确定腹部压痛点。(3分)
5.间接叩诊法
(1)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它手指稍微抬起。(2分)
(2)右手指自然弯曲,中指指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垂直。(2分)
(3)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2分)
(4)以腕、指掌关节的活动为主。(1分)
(5)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中指立即抬起。(2分)
(6)每次叩击2~3下。(1分)
二、淋巴结及头颈部
1.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的顺序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查
(1)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部。(共5分,漏掉一个叩0.5分)
(2)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二、三、四指触诊右侧,右手二、三、四指触诊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5分)
2.腋窝淋巴结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面向被检查者,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2分)
(2)检查左侧时,左手握住被检查者左腕向外上屈肘外展并抬高45度,右手二、三、四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部,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内前壁,再翻掌向外,将被检查者外展之壁下垂,触诊腋窝外侧 壁。检查前壁时,应在胸大肌深面仔细触摸。检查后壁时,应在腋窝后壁肌群深面触摸。用同样方法检查右侧。(6分)
(3)检查淋巴结时应注意记录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疤痕、瘘管等。(2分)
3.颌下、颏下、滑车上淋巴结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2)检查颌下淋巴结时,让被检查者分别向左右侧歪头或低头。(1分)
(3)检查者用二、三、四指指腹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滑动触诊,分别配合左右歪头及低头,检查左右颌下及颏下淋巴结。(2分)
(4)检查右侧滑车上淋巴结时,检查者右手握住被检查者右手腕,抬至胸前,左手掌向上,小指抵住肱骨内上髁,无名指、中指、食指并拢在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沟中,横行滑动触摸。(2分)
(5)检查左侧滑车上淋巴结时,左手握住被检查者左手腕,右手触摸,检查方法同右侧。(2分)
(6)触及淋巴结肿大时,要记录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疤痕、瘘管等。(2分)
4.头颅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头颅大小以头围来衡量,用软尺自眉间绕到颅后通过枕骨粗隆。新生儿约34cm,18岁可达53cm或以上。(3分)
(3)观察头颅的外形变化,有无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2分)
(4)头皮、头颅压痛及包块检查:用双手指分开头发观察头皮并用手指轻压头皮各部并触摸有无包块及压痛。(2分)
(5)视诊有无运动异常。(1分)
(6)毛发的检查:视诊毛发的密度、颜色、分布及光泽。(1分)
5.眉毛、睫毛及眼睑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眉毛检查以视诊为主。正常时,内侧与中间部分较浓密,
外侧部分较稀疏。(3分)
(3)若外侧1/3过于稀疏或脱落,见于粘液性水肿和垂体功能减退,特别稀疏者应考虑麻风。(1分)
(4)睫毛检查,观察有无倒睫。(2分)
(5)眼睑的检查,其内容有:上睑下垂,眼睑闭合障碍及水肿,有无压痛及包块。(3分)
6.眼球运动的检查
(1)嘱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被检查者头部固定,眼球随检查者手示方向运动。(2分)
(3)运动方向:水平向左,左上,左下;水平向右,右上,右下。(6分)
7.如何检查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眼征(除突眼外)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
(2)Graefe征(眼球下转,眼睑不能相应下垂)。(2分)
(3)Stellway征(瞬目减少)。(2分)
(4)Mobius征(集合运动减弱):嘱被检查者注视眼前1m处的检查者手指,检查者手指缓慢移至眼前10cm处。(3分)
(5)Joffory征(上视无额纹)。(2分)
8. 咽部检查及内容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后仰。(1分)
(2)张口发“啊“音。(2分)
(3)压舌板压在舌后1/3与前2/3交界舌面上。(2分)
(4)配合照明。(2分)
(5)观察软腭、悬雍垂、咽腭弓及舌腭弓、扁桃体和咽后壁。(3分)
9. 瞳孔对光反射、集合反射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瞳孔对光反射:让被检查者双眼平视前方,检查者手持电筒从眼外侧迅速将光线移向一侧瞳孔部位(勿使光线同时照射双眼,被检查者不要注视光线),可见该侧瞳孔缩小,移开
光线,瞳孔扩大,此为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再将光线照射该眼,对侧瞳孔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称为瞳孔间接对光反射。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眼。(5分)
(3)集合反射:检查者置食指于被检查者眼前1m处,指尖向上,然后迅速移至眼前10cm,观察双侧瞳孔由大变小,两眼内聚情况,则为集合反射。(4分)
10.角膜反射检查及临床意义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直接反射:嘱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检查者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被检查者角膜,被检查者眼睑迅速闭合。(4分)
(3)间接反射:刺激一侧角膜,对侧眼睑也迅速出现闭合反应。(3分)
(4)直接、间接反射皆消失见于患侧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2分)
11.巩膜、角膜、虹膜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巩膜:
①用拇指向上牵拉上睑,嘱被检查者下视。(2分)
②正常巩膜为瓷白色,黄疸时巩膜呈均匀黄色,中年以后在内眦部位可有黄色斑块,呈不均匀性分布。血中黄色色素增多,黄色只出现于角膜周边。(2分)
(3)角膜:检查角膜的透明度,有无云翳,白斑、软化、溃疡、新生血管等。此外还应该注意有无老年环和凯费环。(2分)
(4)虹膜检查:
①注意虹膜的纹理排列情况,有无损伤。 (1分)
②虹膜中间的孔洞为瞳孔,正常直径3~4mm。检查时应该注意瞳孔的大小、形状、两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及调节反射等。具体检查方法见题9。(2分)
12.结膜的检查(包括翻眼睑)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结膜分睑结膜、穹庐结膜和球结膜三部分(2分)。
(3)翻转眼睑要领: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上睑中部边缘,嘱被检查者下视,此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然后食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并于拇指配合将眼睑向上捻转即可将眼睑翻开。翻转视动作要轻柔。(5分)
(4)观察结膜有无充血、颗粒、滤泡、苍白、出血点等(2分)。
13.鼻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外形:鼻部皮肤颜色及外形的改变(酒渣鼻、鞍鼻、蛙鼻等)。(2分)
(3)鼻翼煽动:吸气时鼻孔开大,呼气时鼻孔回缩,见于伴有呼吸困难的高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发作时。(1分)
(4)鼻腔检查:可借助手电筒,检查鼻中隔有无偏曲,鼻粘膜及分泌物等。(4分)
(5)鼻道通气状态检查:检查者用手指压闭一侧鼻翼,让被检查者吸气,以判断通气状态,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2分)
14.鼻窦区压痛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额窦:检查者双手二至五指置于两侧颞部,双拇指分别置于被检查者左右眼眶上方稍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2分)
(3)筛窦:检查者双手二至五指置于两侧颞部,双拇指分别置于被检查者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3分)
(4)上颌窦:检查者双手二至五指分别置于被检查者两侧耳后,双手拇指分别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询问有无压痛。(3分)
(5)鼻窦炎时,鼻窦压痛阳性。(1分)
15.舌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观察舌的形态及改变(如舌体增大)(3分)
(3)舌的运动有无异常:让被检查者伸舌,观察有无偏斜、萎缩和震颤。(3分)
(4)观察舌苔改变(举例说明)(3分)
16.口腔、口腔粘膜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口唇检查:有无疱疹、口唇颜色、口角糜烂。(3分)
(3)自然光或手电照明下观察口腔粘膜的颜色,有无充血、出血、溃疡及麻疹粘膜斑。(4分)
(4)举例说明口唇、口腔粘膜改变的意义。(3分)
17.牙齿、牙龈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牙齿检查:有无龋齿、残根、义牙、缺齿及其记录方式。(3分)
(3)观察牙齿的颜色。(2分)
(4)牙龈检查:有无出血、溢脓和水肿等。(3分)
(5)注意有无铅线。(1分)
18.耳的检查(除听力外)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耳廓:形状、红肿、结节。(3分)
(3)外耳道:有无分泌物、疖肿、阻塞。(3分)
(4)乳突区:有无红肿及压痛。(3分)
19.肝颈静脉回流征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2分)
(2)检查者用右手按压其右上腹30~60秒。(4分)
(3)观察颈静脉充盈程度及阳性结果的显示。(2分)
(4)右心功能不全时,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2分)
20.气管位置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3分)
(2)将食指与无名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3分)
(3)将中指置于气管上,观察中指是否在食指与无名指的中间。(3分)
(4)报告检查结果,并且结果正确。(1分)
21.颈部血管的检查及意义
(1)颈静脉:
①被检查者取立位或坐位,观察颈静脉,正常时不充盈,亦无搏动。(1分)
②再让被检查者取平卧位,可稍见颈静脉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处,亦不见颈静脉搏动。(2分)
③意义:颈静脉充盈超过上述水平,称颈静脉怒张,提示颈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综合征。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可见颈静脉搏动。(2分)
(2)颈动脉:
①被检查者取立位或坐位,观察颈动脉有无搏动。(1分) ②意义:正常人安静时不易看到搏动,只在剧烈活动后心搏出量增加时才可见到。安静时见到明显搏动,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严重贫血等。(2分)
(3)听诊:
①把听诊器体件放到颈部大血管区及锁骨上窝听诊。(1分)
②意义:颈部大血管区若听到血管性(收缩期)杂音,考虑为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若右锁骨上窝听到连续性“嗡鸣”样杂音,可能为颈静脉流入上腔静脉口径较宽的球部所产生,系生理性的,用手指压迫颈静脉后可消失。(1分)
22.甲状腺的触诊方法
(1)被检查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背后,双手拇指放在双侧胸锁乳突肌后方,食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甲
状腺的峡部。(1分)
(2)检查右侧叶时让被检查者头偏向右侧,右手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内轻推,左手二、三、四指从甲状腺软骨左侧向对侧轻推,右手二、三、四指指腹在甲状软骨右侧触摸。(2分)
(3)检查左侧叶时用(2)的相反手法进行。(1分)
(4)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前面,拇指放在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峡部。(1分)
(5)双拇指放在甲状软骨的两侧,双手二、三、四指指腹分别放在双胸锁乳突肌的后缘。(1分)
(6)检查右侧叶时,让被检查者头偏向右侧,左手二、三、四指在右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轻推,右手拇指从甲状软骨左侧向对侧轻推,左手拇指腹在甲状软骨右侧触摸。(1分)
(7)检查左侧叶时,用(6)的相反手法进行。(1分)
(8)让病人做吞咽动作,检查有无肿大、性质、硬度、对称性、压痛、结节和震颤等。(2分)
三、胸部
1 胸壁、胸廓的检查和内容
(1)胸壁的检查方法和内容:
①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暴露胸部 。(1分) ②观察皮肤、营养状况、肌肉等情况。 (1分)
③ 观察胸壁静脉是否有充盈或曲张,若有静脉曲张或充盈应检查血流方向,将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压在一段无分支的静脉上,然后将一手指沿着静脉压紧并向外移动,将静脉中的血流挤出,到一定距离后放松这一手指,另一指仍紧压静脉,观察这一段静脉充盈的快慢。(2分)
④局部隆起:皮下气肿用手按压时有握雪感,用听诊器体件按压皮下气肿可听到类似捻发音.(1分)
⑤ 胸壁压痛:用右手拇指腹或二、三、四指腹轻压胸壁,观察有无压痛.(1分)
(2)胸廓的检查及内容
① 暴露胸部,观察胸廓两侧是否对称及胸廓前后径与左右横径之比,正常之比为1:1。5.(1分)
② 观察有无扁平胸、桶状胸、佝偻病胸.(1分) ③ 观察有无单侧及局限性变形.(1分)
④ 观察胸部有无畸形 .(1分)
2 心尖搏动和桡动脉搏动的触诊及内容
(1)心尖搏动的触诊和内容:
①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1分)
② 右手二、三、四指指腹触诊心尖搏动处,如看不到心尖搏动,则触诊胸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2分) ③ 确定出其位置、范围、强度、频率和节律.(2分)
(2)桡动脉的触诊:
① 用二、三、四指指腹触诊左、右桡动脉,并双侧对比.(1分)
② 检查其频率、节律、紧张度、强弱和大小和动脉壁的弹性情况.(2分)
③ 紧张度的检查方法:触诊脉搏时,近端的手指按压动脉,并逐渐用力使远端手指触不到脉搏,即用近端手指完全阻断动脉搏动所需压力.(1分)
④动脉壁弹性的检查方法:用一近端手指压迫动脉使其血流阻断时,其远端的动脉不能触及,如能触及标志着有动脉硬化,弹性差.(1分)
3.心脏浊音界的叩诊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平静呼吸.(1分)
(2)用间接叩诊法。被检查者在仰卧位时,检查者板指与肋间平行,被检查者坐位时,板指与心脏边缘平行.(1分)
(3)检查顺序自上而下,有外向内,先左后右。(2分)
(4)叩诊左侧时,从心尖搏动外2-3厘米(可以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2厘米)处由外向内轻叩,用力要均匀,由轻音变浊音,用笔作一标记,向上叩至第二肋间。(2分)
(5)叩诊右侧时,先叩出肝脏的上界,在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再依次上移至第二肋间。(2分)
(6)间接叩诊方法要准确。(2分)(叩诊力度、部位、频度错误者,酌情叩1~2分)
4.指出各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并汇报听诊内容及结果
(1)各瓣膜听诊区:
①二尖瓣听诊区,心尖部即左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0.6分)
②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侧第二肋间。(0.6分)
③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0.6分) ④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0.6分)
⑤三尖瓣听诊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0.6分)
(2)听诊顺序: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3分,如顺序错叩2分)
(3)听诊内容与结果:心率、心律、心音(包括A2与P2的强弱)、杂音、心包摩擦音。(4分,每项0.8分)
5.血压的测量
(1)被检查者安静休息片刻,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右手臂外展45度,并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1分)
(3)袖带中部对着肱动脉上,缚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3㎝,不可过紧过松。(2分)
(4)听诊器体件放与肘部肱动脉上,然后向袖带打气,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6~4·0KPA(20~30㎜Hg)后,缓慢放出袖带中的气,使汞柱缓慢下降(以2㎜/S速度),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所示的压力值为收缩压。(3分)
(5)动脉音消失时的压力为舒张压,如声音消失距离明显变调相差2·6 KPA(20㎜Hg)以上,则应将此时两数同时记录,如21。3/12。6~5。8kpa(160/95~40mmHg) 。(2分)
(6)连续测量2,3次,取最低值为该次血压值。(1分)
6.呼吸运动的触诊
(1)被检查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背后。(1分)
(2)双拇指在第10肋水平,平行、对称地放于被检查者脊柱两侧数厘米处。(2分)
(3)向脊柱方向推挤皮肤起皱。(1分)
(4)其余手指掌面置于胸阔两侧对称部位。(2分)
(5)嘱被检查者用力深吸气。(2分)
(6)观察和感觉双手活动度是否对称,并报告检查结果。(2分)
7.触觉语颤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2)检查者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轻轻平贴在胸廓的对称部位。(2分)
(3)被检查者用同样强度重复说长“一”音。(2分)
(4)检查顺序,由上而下,由前胸、侧胸至背部。(2分)(检查背部时,被检查者取坐位,1分)
(5)检查过程中应有两手交替在对称部位触诊。(2分)
8.肺脏的叩诊
(1)叩诊前胸时,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胸部稍前挺。(1分)
(2)用间接叩诊方法,自上而下,由外向内进行,板指与肋间隙平行。(1分)
(3)叩诊侧胸时,被检查者取坐位,双手上抬,置于枕后,从腋窝开始,由上而下,检查者板指与肋间隙平行。(1分)
(4)叩诊背部,被检查者取坐位,双手抱肘或放在膝盖上,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背部。(1分)
(5)叩诊肩胛间区,板指与脊柱平行,肩胛下区板指与肋间隙平行,自上而下,由外向内进行。(2分)
(6)叩诊顺序按前、侧、后胸的顺序进行。(1分)
(7)沿每一肋间隙(除肩胛间区)自上而下进行,对称部位进行双侧对比叩诊。(1分)
(8)注意叩诊音的改变及板指的震动感。(1分)
(9)间接叩诊法要正确。(1分)
9.肺间的叩诊
(1)被检查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背后。(1分)
(2)自斜方肌前缘的中点开始,用间接叩诊法,逐渐叩向外侧,当清音变浊音时作一记号。(3分)
(3)然后再由上述中点部位转向内侧叩诊,直到轻音变为浊音为止作一记号。(3分)
(4)测量肺间的宽度(正常4~6cm)。(1分)
(5)按上述方法叩诊另一肺间。(2分)
10.肺下界的叩诊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用间接叩诊法,自上而下,在右锁骨中线上叩诊,由浊音变实音的位置为肺下界。(2分)
(2)被检查者取坐位,分别将左、右手放在头部,用间接叩诊法,分别在左右腋中线上,自上而下,叩出肺下界。(2分)
(3)被检查者取坐位,让其双上肢自然下垂,找出肩胛下角。(1分)
(4)从肩胛下角线上,自上而下,用间接叩诊法叩诊,由清音变为实音为肺下界。(2分)
(5)叩诊方法正确。(1分)
(6)叩诊结果:正常人肺下界在上述三条线上分别为第6,8,10肋间(或上、下一肋间),两侧对称。(2分)
11.肺下界移动范围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平静呼吸时在肩胛下角线上,自上向下叩出肺下界,板指在原位翻转使手指腹侧向外,用笔在该处作一标记。(3分)
(2)嘱被检查者用最大限度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自上向下叩出肺下界并标记(同上)。(2。5分)
(3)然后再让其最大限度深呼气后,屏住呼吸,自上向下叩出肺下界并标记(同上)。(2。5分)
(4)最后测量深吸气和深呼气时肺下界的距离。(1分)
(5)正常人肺下界移动范围为6~8cm。(1分)
12.肺脏的听诊及听诊内容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及(或)坐位。(1分)
(2)正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听诊部位,前面在胸骨上窝、喉部,背部在颈6,7和胸1,2棘突附近;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前面在胸骨角,背部在肩胛间区的第3,4胸椎水平;除上述两种呼吸音以外的肺部均为肺泡呼吸音的听诊部位,其中以乳房下部,肩胛下部和腋窝下部的肺泡呼吸音最强。(3分)
(3)听诊顺序,从肺间开始,自上而下,由前胸部至侧胸部和背部。(1分)
(4)要上下对比和左右对称部位对比。(1分)
(5)嘱被检查者微张口作均匀呼吸。(1分)
(6)听诊内容包括,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附加音(如干、湿罗音)、听觉语音和胸膜摩擦音。(3分)
四、腹部
1.腹部浅部触诊方法和用途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两手放于躯干两侧,双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1分)
(2)嘱被检查者作较深腹式呼吸,使腹肌放松。(1分)
(3)先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一般先从左下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由下向上,先左后右进行。(3分)
(4)检查者右手轻轻地平放在被检查者地部位,四指并拢,向下按压腹壁约1cm深度,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协同运动,柔和地进行滑动触摸。(3分)
(5)用途: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等。(2分)
2.肝脏的触诊
(1)让被检查者仰卧,双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1分)
(2)嘱被检查者作较深腹式呼吸。(1分)
(3)单手法触诊肝脏时,在右锁骨中线上, 检查者将右手四
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估计肝下缘的下方。(2分)
(4) 随患者呼气(腹壁下陷)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腹壁上抬)时,手指缓慢抬起(上抬速度一定要落后于腹壁的抬起),用示指前端的桡侧朝肋缘去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及剑突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为止。(2分)
(5)双手法触诊时,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后腰部,大拇指张开置于肋部, 触诊时左手向上推,右手进行触诊,其方法同上。(2分)
(6)在前正中线上剑突下,自脐平面开始逐渐向上,触诊肝脏左叶。(1分)
(7)触诊肝脏应注意其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状态、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肝震颤等。(1分)
3.Murphy sign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1分)
(2)检查者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四指与肋骨垂直交叉,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2分)
(3)拇指用力按压腹壁。(2分)
(4)嘱被检查者深吸气。(2分)
(5)观察被检查者的面部表情,如表情痛苦,突然停止深吸气动作,称Murphy征阳性。(2分)
(6)只有压痛而无吸气动作中断或停止,则仅称胆囊压痛。(1分)
4.脾脏的触诊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或右侧卧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1分)
(2)单手触诊法用于检查脾脏明显肿大而位置又较表浅时。(1分)
(3)双手触诊法用于检查脾脏肿大位置较深时,检查者左手
绕过患者腹前方,手掌置于其左胸下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并限制了胸廓活动,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自脐平面开始配合呼吸,如同触诊肝脏一样,迎触脾尖,直至触到肋缘或左肋缘为止。 (3分)
(4)右侧卧位双手触诊用于检查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被检查者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双手触诊方法同
(3)。(2分)
(5)脾肿大的测量。(1分)
(6)脾肿大时应注意其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情况、压痛、切迹、摩擦感等。(2分)
5.腹部压痛、反跳痛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2)嘱被检查者双膝关节屈曲,尽量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平静呼吸。(1分)
(3)检查者用右手并拢的2~3个手指(示、中或无名指)由浅入深按压,观察被检查者是否有痛苦表情或疼痛。(3分)
(4)临床意义:有压痛常为腹腔脏器的炎症、瘀血、肿瘤、破裂、扭转等所致。(1分)
(5)反跳痛的检查: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 ,然后迅速将手抬起,观察面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并询问疼痛是否加重。(3分)
(6)临床意义:反跳痛阳性提示炎症累及腹膜壁层(1分)
6.液波震颤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 双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2)检查者用一手的掌面贴于被检查者的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如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液波震颤。(4分)
(3)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到对侧,可让另一人(或被检查者)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正中线上,即可阻止腹壁震动的传导。(3分)
(4)临床意义:提示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3000~4000ml以上)。(2分)
7.肝脏的叩诊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及(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2)分别在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上叩诊。(3分)
(3)叩出肝上界,在上述三条线上分别为第5,7,10肋间。(3分)
(4)叩出肝下界,在右锁骨中线上位于右季肋下缘。(1分)
(5)测量出肝脏纵径,正常9~11cm。(1分)
(6)间接叩诊手法要准确。(1分)
8.脾脏的叩诊
(1)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2分)
(2)应用间接叩诊法叩诊,指法要准确。(3分)
(3)在左腋中线上,自上而下叩诊,一般采用轻叩法,脾浊音区在第9~11肋间,其长度约为4~7cm。(3分)
(4)叩出脾前界,前方不超过腋前线。。(2分)
9.移动性浊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其
右侧。(1分)(2)自腹中部脐水平向左侧叩诊,如叩诊变浊音,板指位置固定。(3分)
(3)嘱被检查者向右侧卧位,重新叩诊该处,听取音调有无变化,然后向右侧移动叩诊,直达浊音区,听取音调改变。(3分)
(4)嘱被检查者取左侧卧位,再次叩诊, 听取音调改变。(2分)
(5)临床意义:提示腹腔内有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1分)
10.肾脏的触诊与叩诊
(1)肾脏触诊:
①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1分) ②用右手深部滑行触诊法。(1分)
③触诊右肾时,检查者左手手掌托起右侧后腰部,将后腹壁推向前方,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 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2分)
④触诊左肾时,检查者左手越过患者腹前方从后面托起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部。(1分)
⑤配合腹式呼吸进行触诊。 (1分)
(2)肾脏叩诊:
①被检查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背后(1分)。 ②检查者左手掌平放在被检查者的肾区(肋脊角处)。(1分)
③右手握拳用轻至中等强度的力量叩击左手掌,双侧力量要均等。(1分)
④用于检查肾区有无叩击痛。(1分)
11.振水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2分)
(2)检查者以一耳凑近上腹部或将听诊器体件放在上腹部,然后用冲击触诊法振动上腹部,如听到胃内气体和液体相碰撞而发生的声音,称为振水音。(5分)
(3)临床意义:正常人空腹6~8小时后无振水音。若出现振水音,提示胃内液体储留,见于幽门梗阻或胃扩张。(3分)
五、脊柱四肢与神经反射
1.脊柱侧弯与叩击痛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背后。(1分)
(2)脊柱侧弯的检查:检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
突以适当的压力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并注意有无压痛。(3分)
(3)脊柱叩击痛的检查有两种方法:
①直接叩击法:用中指或叩诊锤,自上而下垂直叩击脊柱棘突,检查有无叩击痛。(3分)
②间接叩击法:用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者的颅顶,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检查有无叩击痛。(3分)
2.脊柱压痛及脊柱活动度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站立位。(1分)
(2)脊柱压痛:检查者用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人脊柱无压痛。(3分)
(3)腰段脊柱活动度:嘱被检查者在髋部固定的条件下作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旋转动作。正常人可前屈45°,后伸35°,左右侧弯各30°,旋转45°。(3分)
(4)颈段脊柱活动度:嘱被检查者作颈部前屈、后伸、左右弯和旋转运动。前屈45°,后伸45°,左右侧弯各45°,左右侧弯各45°,旋转60°。(3分)
3.浮膑现象的检查及意义
(1)被检查者取平卧位。(1分)
(2)检查者用一手虎口卡于患膝髌骨上极,并加压压迫髌上囊,使关节液集中于髌骨底面,另一手拇指和其余手指分别固定在肿胀的关节下方两侧。(3分)
(3)用一手示指垂直按压髌骨并迅速抬起,按压时髌骨与关节面有碰触感,松手时髌骨浮起,即为浮髌试验阳性。(3分)
(4)意义:阳性表明膝关节腔中等量以上积液(50m1)。(3分)
4.腹壁反射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暴露全腹部,双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放松,检查者站在其右侧。(1分)
(2)检查者用钝头竹签(或火柴杆)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自外向内划腹壁皮肤。(4分)
(3)上部应与肋弓方向一致。(1分)
(4)中部应在脐部水平。(1分)
(5)下部应与腹股沟韧带平行。(1分)
(6)腹壁反射存在时,可见相应部位的腹肌收缩。(2分)
5.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的检查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1分)
(2)肱二头肌反射:被检查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3分)
(3)肱三头肌反射:被检查者外展前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其前臂,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正常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伸展。(3分)
(4)桡骨膜反射:被检查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前臂,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随即以叩诊锤叩桡骨茎突,正常反应为肱桡肌收缩,发生屈肘和前臂旋前动作。(3分)
6.膝反射、跟腱反射、跖反射的检查方法
(1)膝反射:被检查者坐位时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仰卧位时检查者用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然后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膑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肌腱。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4分)
(2)跟腱反射: 嘱被检查者仰卧, 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用左手将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然后以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如卧位不能检出时,可嘱被检查者跪于椅面上,双足自然下垂,然后轻叩跟腱, 正常反应同前。(4分)
(3)跖反射: 嘱被检查者仰卧, 髋及膝关节伸直, 检查者左手持被检查者踝部,右手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缘至小趾掌关节处再转向趾侧。正常表现为足向跖面屈曲。(2分)
7.Babinski征和Oppenheim征的检查及阳性表现的临床意
义
(1)Babinski征的检查:
①被检查者取仰卧位,髋及膝关节伸直,检查者站在其右侧。(1分)
②检查者左手持被检查者踝部,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近小趾跖关节处转向拇趾侧。(3分)
③阳性表现为拇趾背伸,其它四趾呈扇形展开,其临床意义见于锥体束损害。(1分)
(2)Oppenheim征的检查:
①被检查者体位同上。(1分)
②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查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3)
③阳性表现及临床意义同上。(1分)
8.Gordon征和Chaddock征检查及阳性表现的临床意义 ①被检查者取仰卧位。(1分)
②Gordon征:检查者用拇指和其它四指分置于腓肠肌部位,然后以适度的力量捏压,阳性表现为拇趾背伸,其它四趾呈扇形展开。(4分)
③Chaddock征:检查者用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为止。阳性表现同上。(4分)
④临床意义:阳性表现均见于锥体束损害。(1分)
9.Lasegue征及踝阵挛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1分)
(2)Lasegue征:
①检查者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置于大腿伸侧,分别做双侧直腿抬高动作。(2分)
②如下肢抬不到70°即出现放射痛为阳性。(1.5分) ③临床意义:阳性为神经根受到刺激的表现,见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1分)
(3)踝阵挛:
①被检查者髋关节与膝关节稍屈,检查者一手持被检查者
小腿, 一手持被检查者足掌前端, 突然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并维持之。(2分)
②阳性表现为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节律性收缩,而致足部呈现交替性屈伸动作。(1.5分)
③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深反射亢进。(1分)
10.髌阵挛和Hoffmann征的检查和临床意义:
(1)髌阵挛的检查:
①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1分)
②检查者用拇指与示指控住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快速连续推动数次后维持推力。(2分)
③阳性反应为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运动。(1分)
④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深反射亢进。(1分)
(2)Hoffmann征的检查:
①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②检查者左手持被检查者腕部,右手以中指及食指夹持被检查者的中指并向上提,以拇指迅速刮被检查者中指指甲。(2分)
③阳性反应为刮弹中指时,其余四指出现掌屈反应。(1分) ④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锥体束损害或深反射亢进。(1分)
11.颈项强直和Kernig征的检查和临床意义: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2)颈项强直的检查:
①检查者给被检查者去枕,让被检查者放松,用一手托起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测试其抵抗力。(2分) ②颈项强直表现为被动屈颈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1分)
(3)Kernig征的检查:
①被检查者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然后屈膝成直角,检查者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可将膝关节伸达135°以上(2分) ②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2分)
(4)临床意义: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颈项强直也可由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引起。(2分)
12.Brudzinski征检查和临床意义: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2分)
(2)检查者一手托起被检查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3分)
(3)阳性表现为当头部前屈时,两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曲。(3分)
(4)临床意义:为脑膜受激惹的表现,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