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灯谜【推荐6篇】
元宵节灯谜 篇一
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上元节、元夕,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猜灯谜、观灯展等活动,其中猜灯谜更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灯谜是一种汉字谜语,通常是以灯笼挂起的形式展示,通过猜字猜语来增加节日的乐趣。
猜灯谜的活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的宫廷文化。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元宵,一边研究着精心设计的灯谜。灯谜的设计者往往会巧妙地运用文字游戏和谐音等手法,让猜谜者们捉摸不透,不仅考验了猜谜者的智慧,也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猜灯谜的乐趣在于寻找其中的谜底,有些灯谜看似简单,实则深藏玄机,需要仔细揣摩;有些灯谜则需要联想和想象,让人忍不住琢磨。而猜对了灯谜的喜悦感更是让人难忘。在猜灯谜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放松心情,增加趣味,还能锻炼思维,提升智力。
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地方会在庙会上举办灯谜大赛,有的地方则在家里举行家庭猜灯谜的活动。无论是大规模的活动还是小规模的聚会,猜灯谜都是元宵节乐趣的一部分,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猜灯谜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猜灯谜,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到团聚的温暖,让元宵节的氛围更加浓厚。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猜灯谜的行列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宵节吧!
元宵节灯谜 篇二
元宵节,又称为灯节、上元节、迎春节等,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灯、猜灯谜等活动,其中猜灯谜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猜灯谜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猜灯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据说最早起源于汉代。在古代,猜灯谜是一种贵族社交活动,后来逐渐传入民间,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节日习俗。猜灯谜的目的不仅是考验猜谜者的智慧和才华,更是为了让人们在节日中增加乐趣,促进家庭团聚和社区活动。
猜灯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智力,还可以增进亲情和友情。在猜灯谜的活动中,家人朋友们会相互交流思维,共同寻找谜底,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而猜中了灯谜的喜悦感更是让人难以忘怀,让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
猜灯谜的乐趣在于寻找其中的谜底,有些灯谜需要联想和想象,有些灯谜则需要细心揣摩。无论是简单的字谜还是隐晦的谜语,都能让人们在节日中尽情享受挑战和乐趣。通过猜灯谜,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猜灯谜的行列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宵节吧!愿大家在猜灯谜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增进友谊,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灯谜 篇三
谜面:第一夜 (打一节日)
谜底:元宵
解析:“元”字义为第一。
谜面:清明前夜 (打一食品)
谜底:元宵
解析:谜面中的“清明”别指清、明两个朝代,清朝明两朝之前是“元”朝,“夜”即“宵”。
谜面:年初一晚上 (打一节日)
谜底:元宵
解析:“元宵”别解为第一个晚上。
谜面:煤球和元宵一样 (打一成语)
谜底:黑白不分
解析:煤球是黑的,元宵是白的。
谜面:元宵十五日 (打一字)
谜底:月
解析:“元宵”即“一月十五日”,谜面两个“十五日”互相抵消,剩下一个“月”。
谜面:元宵、中元、中秋节。 (打一消费名词)
谜底:3。15(消费者权益日)
解析:“三”个节日都是月“十五”。
谜面:元宵之后柳吐芽 (打一成语)
谜底:节外生枝
解析:元宵“节”之后“生”了新“枝”叶。
谜面:元宵前后共团圆 (打一字)
谜底:期
解析:“元宵”二字前后部分分别为“二月”,“二月”与“共”团圆即为“期”字。
谜面:十分一个元宵 (打一体育用语)
谜底:角球
解析:“十分”即一“角”钱。
谜面:元宵同返家 (打一成语)
谜底:众望所归
解析: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也叫“望日”。
谜面:婚期定在元宵后 (打一成语)
谜底:大喜过望
解析:“望”别解为“望日”,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谜面:正月十五拿冠军 (打一成语)
谜底:胜利在望
谜面:十五不出门 (打一成语)
谜底:望而却步
谜面:春色满园十五夜 (打一成语)
谜底:花好月圆
谜面:双方十五又相逢 (打一成语)
谜底:支支吾吾
解析:“双”拆解成“又又”;“方”别解为“方格”,扣“口”;“又”表示重复,“方十五又”可理解为“口口十十五五”,与“又又”合为“支支吾吾”。
谜面: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 (打一成语)
谜底:下落不明
解析:“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这句谚语说的是如果在中秋之夜,月亮被云层盖住,那么来年元宵前后,必定春雨连绵,元宵灯都要被淋湿了。谜底中的“下落”指的是“飘落的雨”,“元宵灯”被雨淋湿了自然“不明”。
谜面:赶制元宵闲不住 (打五字口语)
谜底:忙得团团转
解析:“团团”别解为“球状物”,喻指“元宵”。
谜面:元宵出门赏灯 (打一常言俗语)
谜底:外行看热闹
解析:“出门”即“外出”,元宵灯会自是热闹非凡。
谜面:元旦元宵捷报频传 (打一成语)
谜底:节节胜利
元宵节灯谜 篇四
一、 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上午9:00
二、 活动地点:
多功能厅
三、 活动参加成员:
大班、中班、小班全体师生
四、 活动目的:
让幼儿感受快乐的元宵氛围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初中同学会活动方案)和思维能力
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关于元宵的风俗和来历
五、 活动准备:
红色打印纸、剪刀、胶水、面粉、盆子、红豆沙、筷子
六、 活动流程:
1、9:00主持人出场,引导幼儿知道今天是元宵节,知道今天的日期,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对元宵节的理解。
2、9:05——9:20给幼儿讲元宵节的来历故事,讲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3、 9:20——9:25引导出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做元宵。
4、 9:25——9:35幼儿做元宵前的准备---洗手、准备所需物品、向幼儿提要求,注意卫生,注意精美,注意安全,注意团结合作。
5、9:35——9:50师生共同动手做元宵。
6、9:50——9:55送去厨房煮元宵。
7、9:55——10:00向幼儿宣布下环节活动---制作灯笼和猜灯谜。
8、10:00——10:15猜谜语。
9、 10:1510:40制作灯笼,老师做示范,准备材料。
10、师生共同完成灯笼制作。
11、 10:40吃元宵。
元宵节灯谜 篇五
一、灯谜的三大基本特征
1、独特的结构:
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
2、面与底别解:
灯谜利用汉语字词多意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从而得出
别样的意思,所谓“谜贵别解”,别解方显谜味。
3、面与底异字:
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灯谜一般是不允许露春的。
二、灯谜的规则
1、谜底不能“露春”,即谜面中已经有的字不能在谜底中出现。
谜底谜面不能重字。例如:猜“心焦(猜成语一)”时就不会猜成“心急如焚”。谜底与谜面的“心”重字。
2、谜底和谜面不能“倒吊”。
“倒吊”是谜学上的一个术语,又称“倒吊葫芦”。一条谜中若有大概念(属概念)和小概念(种概念),那么小概念应放在谜面,大概念应放在谜底才合理,否则叫“倒吊”。例如,用“保护色”猜汉代人名“卫青”就属“倒吊”。如果以“卫青”猜生物学名词“保护色”就避免了“倒吊”之弊。
3、谜底与谜面之间不是本义直解,必须有别解。
谜底别解也称“别解在谜底”,是传统正宗的制谜法门,至今仍是人们最为常用的别解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谜面文义取本义解,但谜底文字却取歧义解。例如:“伤口愈合”(打经济名词一),谜底是“创收”。“创收”的本义是指“创造财富,增加收入”。但如今将谜底的“创”别解作“创伤”,“收”别解作“收缩”。“伤口愈合”也就是创伤合拢长好了。
4、谜底不能以谐音扣合谜面(标格的除外)。
大家知道,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但它们的字形、字义却大相径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同字不同的谐音字。灯谜是一种严谨的文学形式,不同于民间谜语和歇后语,不允许谜底直接以谐音扣合谜面。
民间谜语常用谐音手法来迷惑猜者。
例如:和尚头,尼姑脚(猜建筑)
谜底:桥
这条在谜面上用了谐音的迷魂术,念给别人猜时,将“河上头,泥固脚”读成“和尚头,尼姑脚”,使猜的人摸不着头脑。
实用谜格集锦
从遥对格、求凰格等“对偶”类谜格,到徐妃格、摩顶格等“半读”类谜格,这些积淀着历史文化的经典谜格总是值得人学习。元宵节灯谜,你遇上了哪些格呢?
历代流传下来的谜格虽然名目繁多,很不容易掌握。但归纳起来不外为移位、对偶、变音、半读、分读、并读、别读、谐音、加字、减字。抵消、附谜目等十几个类型。以下是一些常用和实用性强的谜格,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遥对格
此格属“对偶”类谜格,也称“锦屏”、“鸳鸯”。其格法很象对联,把谜面作为上联,逐字对出下联,即为谜底。谜底同谜面对偶之字要求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谜底字数不限。
例一:唐三彩 科学家一 李四光
此谜底面中以“李”对“唐”,“四”对“三”, “光”对“彩”。
例二:白云泉 古代文学家一 黄山谷
此谜底面中以“黄”对“白”,“山”对“云”, “谷”对“泉”。
(二)求凰格
此格属“对偶”类谜格,格法与“遥对格”相似,但下联对出的词语,要在前面或者后面加上“同”、“配”、“对”、“偶”、“集”、“和”、“会”、“联”、“鸳鸯”、“匹”、“偕”、“缘”、“伴”、“侣”、“交”、“结”、“相”、“并”、“连”、“与”、“合”、“比”、“锁”、“朋”、“伍”、“齐”、“共”等有对偶意思的附加字,组成谜底。谜谜底规定在三字以上。
例一:金鸟 越剧目一 双珠凤
例二:丹心谱 五言唐诗一句 来对白头吟
例三:紫苏花 市名一 乌鲁木齐
例四:玉门关 五言唐诗一句 金殿锁鸳鸯
(三)徐妃格
此格属“半读”类谜格,典出《南史》梁元帝妃徐氏化半面妆的故事,所以又叫“半妆格”。此格谜底须是两个同偏旁(部首)的字,这些字除去相同的偏旁( 部首)后,其意思扣合谜面。换言之,即由谜面会意猜得的词,按照谜目要求, 加上适当的'偏旁(部首)即成谜底。
例一:语言美 常用语一 酝酿
谜面会意得“云良”,分别加上偏旁“酉”即成谜底。
例二:独身主义 市名一 邯郸
谜面会意得“甘单”,分别加上“耳”字旁即成谜底。
(四)摩顶格
此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摘遍格或揭顶格,格法与“徐妃格”类似,只是相同的部首在上部,如草字头、竹字头等。读谜底的下半部,可以扣合谜面。谜底规定二字以上。
例一:肉包子打狗 地名一 莱芜
谜面会意得“来无”,分别加上草字头得谜底。
例二:朝辞白帝彩云间 建筑用物一 篱笆
白帝城在四川(巴),谜面会意“离巴”,加上竹字头为谜底。
(五)放踵格
此格格法与摩顶格基本相同,但取舍相反。
例: 足有十厘
词汇一 忿懑
(六)虾须格
此格属“分读”类谜格,谜底规定二字以上,其格法是将谜底第一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连上下文读以扣合谜面。
例一:解剖术 法律名词一 刑法
以“开刀法”扣合谜面,前两字合成“刑”字组成谜底。
例二:巾帼英雄传 鲁迅作品一 好的故事
以“女子的故事”扣合谜面,“女子合成“好”字组成谜底。
(七)展翼格
此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振翅格”,格法与“虾须格”相似,但谜底字数须为奇数,中间一字应能左右分读,与上下文连起来要切合谜面意思。谜底规定三字。
例: 娇滴滴装成裙衩样 曲牌名一 似娘儿
由谜底“似娘儿”中间“娘”字分开后成“似良女儿”扣合谜面意思。
(八)燕尾格
此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燕翦格”,格法与“虾须格”相似,只是将谜底最末一字左右分读,连上下文扣合谜面。谜底二字以上。
例: 东风不与周郎便 成语一 金屋藏娇
由“承启法”得谜面下句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以“铜雀台”扣“金屋”以“锁”扣“藏”,谜底末字“娇”左右分读为“乔女”,借三国时大乔小乔之典故,“金屋藏娇女”扣合谜面。
元宵节灯谜 篇六
1、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2、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3、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
4、照相底片——颠倒黑白
5、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
6、桁héng(打一成语)——行将就木
7、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
8、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
9、仙乐(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10、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
11、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
12、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皂白不分
13、并重(打一成语)——恰如其分
14、八十八(打一成语)——入木三分
15、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16、打边鼓(打一成语)——旁敲侧击
17、感冒通(打一成语)——有伤风化
18、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半路出家
19、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
20、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21、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22、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23、逆水划船——力争上游
24、快刀斩乱麻——迎刃而解
25、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26、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27、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28、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29、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30、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31、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32、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33、举重比赛(打一成语)——斤斤计较
34、纸老虎(打一成语)——外强中干
35、美梦(打一成语)——好景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