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故垒【通用3篇】

延平故垒 篇一

延平故垒,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城遗址,也是南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延平故垒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然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古代南平的辉煌历史。

延平故垒占地约六万多平方米,城墙周长一千多米,呈现出规整的矩形布局。城墙高约十米,厚约七米,四角均建有角楼,瞭望台,箭楼等设施,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巧妙设计。城内有官署、府第、戏楼、兵营等建筑,展现出明代南平县城的繁华景象。

在延平故垒内,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城隍庙,供奉着南平的城隍神。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南平市民都会到城隍庙祭祀,祈求平安和丰收。这一传统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南平市民的重要文化习俗。

延平故垒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遗址,更是南平市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南平县城的繁荣景象,还可以领略到南平特有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保护和传承延平故垒,对于弘扬南平的历史文化,增强市民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延平故垒 篇二

延平故垒,不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堡,更是南平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在这座古城里,留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让人们可以一窥明代南平县城的繁华景象。

走进延平故垒,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明代南平县城的繁荣时期。城内的官署、府第、戏楼等建筑,展现出当时的建筑风格和生活场景。城墙上的箭楼、角楼等军事设施,见证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和巧妙设计。在城隍庙里,供奉着南平的城隍神,让人们感受到古代南平人对神灵的崇敬和信仰。

除了历史文化价值,延平故垒还承载着南平市民的文化记忆和情感。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南平市民都会到城隍庙祭祀,祈求平安和丰收。这一传统活动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成为南平市民的重要文化习俗,传承着南平的历史文化。

保护和传承延平故垒,是对南平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延平故垒,使其成为南平市的文化名片和城市符号。延平故垒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将永远闪耀在南平的历史长河中。

延平故垒 篇三

延平故垒

  延平故垒即集美寨遗址。集美寨,位于集美镇东南侧海边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延平故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延平故垒位于集美镇南侧,集美游泳池东北面,延平楼前面的'古榕树下。是当年郑成功固守集美时的古塞,因郑成功曾被明朝皇帝封为“延平郡主”而名。

  为了纪念和发挥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爱国精神,1919年5月,陈嘉庚先生选择“国姓寨”遗址作为集美小学校址,1922年建成一座三层楼房,取名延平楼,并在石寨门旁的巨石上,镌刻“延平故垒”四个字,抗日期间,延平楼毁于日本炮火。1953年,陈嘉庚先生重建延平楼,并因地就势,利用

山丘坡地,用花岗岩砌成三大层24阶,作为海滨游泳池的看台,这个游泳池也就被命名为“延平池”。

相关文章

利用珠心算教学,提高儿童整体素质(最新3篇)

利用珠心算教学,提高儿童整体素质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现在的儿童是跨世纪的新一代,它肩负...
教学资料2017-02-02
利用珠心算教学,提高儿童整体素质(最新3篇)

《金色的草地》课文教学反思【精选3篇】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
教学资料2015-02-03
《金色的草地》课文教学反思【精选3篇】

江西三本院校的排名(精选3篇)

江西三本院校的排名江西三本院校的排名大致如下: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
教学资料2016-09-09
江西三本院校的排名(精选3篇)

日本出国留学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日本留学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去日本读语言类学校第二类是去日本读专业类学校。 报考语言类学校相对获得学校录取几率极高。因为语言学校为非学历教育,入学考试相对简单,只要达到最基本的条件,一般均可被录...
教学资料2014-09-01
日本出国留学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野外定向》学习的教学反思(最新3篇)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在七年级“地图”一节的学习中,基于这个准则拓展了“野外定向”的内容。 学习准备 罗盘仪、手电筒(阳光)、竹签、手表、...
教学资料2018-02-07
《野外定向》学习的教学反思(最新3篇)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精简3篇】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
教学资料2016-04-06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