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马【优选4篇】
焉耆马 篇一
焉耆马,又称“西马”,是中国古代名马之一,产自今新疆焉耆地区。焉耆马以其纯种、优良的体格和出色的耐力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骏马”。
焉耆马的体型矫健,体格高大,毛色多为黑色或棕色,肌肉发达,神态威武。其最大的特点是奔跑速度极快,可以长时间保持高速奔跑而不感疲倦,因此在古代常被用作战马,成为各大王朝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
在古代,焉耆马被列为“天下名马”之一,备受皇帝和将军们的青睐。历代帝王征战四方,往往会选择焉耆马作为出征的坐骑,以其快速、稳健的特点帮助他们征战沙场。焉耆马还被用于驿传、车驾,成为古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历史的变迁,焉耆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已经很少见到这种名马的身影。然而,对焉耆马的传说和赞美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总的来说,焉耆马是中国古代名马中的佼佼者,以其出色的体格和耐力赢得了人们的赞美,成为古代战争和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焉耆马 篇二
焉耆马,是中国古代名马之一,以其纯种、优良的体格和出色的耐力而闻名于世。据史书记载,焉耆马产自今新疆焉耆地区,因此得名。焉耆马体型矫健,体格高大,毛色多为黑色或棕色,肌肉发达,神态威武。
焉耆马最大的特点是奔跑速度极快,可以长时间保持高速奔跑而不感疲倦。这使得它在古代备受青睐,成为各大王朝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历代帝王征战四方,往往会选择焉耆马作为出征的坐骑,以其快速、稳健的特点帮助他们征战沙场。
除了用作战马外,焉耆马还被用于驿传、车驾,成为古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优良的体格和耐力使得它成为古代交通运输的得力助手,为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焉耆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已经很少见到这种名马的身影。然而,对焉耆马的传说和赞美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综上所述,焉耆马是中国古代名马中的佼佼者,以其出色的体格和耐力赢得了人们的赞美,成为古代战争和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焉耆马 篇三
焉耆马 篇四
头较长,耆甲中等高长,背较长直,毛色以骝、栗、黑毛为主,成年体尺:公马体高为142.4厘米,体长为144.9厘米,胸围为168.7厘米,管围为19.5厘米;母马相应为135.2、141.5,161.4和17.7厘米。骑乘速度1千米为1分23秒,5千米为8分23秒,最大挽力400千克,单马载重为600千克。日产奶4.36千克,90天泌乳量392.4千克,屠宰率为45.7%,初配期公马为3岁,母马为4岁,母马受胎率为53.5%。
目录 品种特征品种性能产地分布生长繁殖 品种特征 焉耆马有盆地型和山地型2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彼此在体躯结构和外貌特征及适应性上有所差别。盆地型的马多偏于乘挽兼用型。头中等大,多直头或半兔头。耳稍大。颈中等长,多直颈。鬐甲高长中等,胸部发育好,背平,腹稍长,尻较短斜。四肢中等高,后肢多有刀状肢势,距毛少,蹄质坚实。体质较干燥、紧凑。山地型的马以近似蒙古马者为主。头直额宽,颈略短,体躯较粗重,尻稍斜,毛厚,长毛多。蹄较小,蹄质较盆地型马好。体质较粗糙,在山上育成的马,下到盆地区有不适应的`现象。2类群的毛色都以骝毛为主,栗、黑毛次之。
品种性能 焉耆马适于农耕和运输,骑乘速力亦佳,尤以走马著称。有的马出生后自然会走对侧
快步,故有“胎里走”的说法。骑乘速力测验记录为,1000 m 用时 1 min 23. 4 s,1600 m 用时2 min 32 . 9 s , 3 200 m 用时 5 min 35 . 2 s , 4 800 m 用时 8 min 23 s , 50 km 用时 2 h 48min。最大挽力平均为 400kg。 单马拉胶轮大车,载重1600kg,可日行30 km。成年马驮重80kg,日行70~75 km ,能持续3-5 d;负重100 kg,日行60 km左右。 泌乳性能较强,母马平均日产乳4.36 kg,90d 泌乳量达392.4 kg。 屠宰5匹膘情中下等的马,平均体重318 kg,胴体重145. 4 kg ,屠宰率 45.72 %,净肉重 99.24 kg,净肉率31. 2 %。
产地分布 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博湖县,其中以和静、和硕两县为中心产区,分布于产区附近地区 。
生长繁殖 焉耆马的性成熟期为2周岁,母马为3周岁,发情期为22天,持续5─10天为发情高潮,怀孕平均335─350天,繁殖年限14─20年,母马终生可产驹20余匹,而且善于怀孕龙凤胎,“龙驹”美称也由此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