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推荐3篇)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 篇一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和目标。在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期间,我就对法律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深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经过努力和准备,我成功通过了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的考试,迈出了迈向梦想的第一步。
在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类法律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模拟法庭比赛、法律实践实习等,锻炼了自己的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努力保持学业成绩,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准备硕士考试的过程中,我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我最终收获了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的录取通知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和肯定,也是我前行路上的一次重要里程碑。我将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将来的法律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我相信,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会遇到更多的精英和智慧,不断汲取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才而努力奋斗。我坚信,只要有梦想、有信念、有勇气,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让梦想照亮前行的路。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和决定。我愿意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挑战,不断超越自己,为法律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开创美好的明天!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 篇二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这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过程。在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期间,我明白了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开始为之努力奋斗。虽然路途艰辛,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期间,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为将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备战硕士考试的过程中,我坚持每天的复习和练习,不断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经过一番艰苦奋斗,我终于收获了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的录取通知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肯定,也是我前行路上的一次胜利。我将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和决定。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法律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 篇三
20xx年4月1号,西方的愚人节,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网站上公布了法律硕士的录取名单,发现自己的名字在上边,心中激动万分,幸福的感觉无以用言语表达。我等待这一刻等的太久了,为了这一刻,我付出的太多了,回想起自己的考研之路,各种滋味涌上心头,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概况
我现在就读的本科院校非985,非211,是一所很普通很普通的学校,虽然学校一直对外宣传说是本省最好的大学,但明白人都知道,本省的高等教育发展极为畸形,唯一的一所211学校还坐落在其他的省市。我本科读的是政治学与行政学,相信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这个专业,我也是进入大学之后才知道的,被调剂的,很无奈。大学生活和大家过的几乎一样,除了学习,违法的事情,别的什么都做。平时喜欢上mop,深得mop精神。家庭状况也很一般,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家里还有一个上三本学舞蹈的弟弟。这次考研的初试分数为,政治73,英语61,专业一124,专业二125,总分383。应届。
二、战略篇
当初选择考研的目的有三个:1、感觉自己当年高考失利,想圆自己一个名校梦;2、大学本科阶段光忙着玩了,什么也没学会,想真正的学点东西;3、证明给别人看,我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其中第一个目的最为强烈。于是我就想考个名校,要很出名的那种,当初选择了三所学校:复旦大学的政治学,北京大学的政治学,吉林大学的政治学。这是大三上学期的事情了,当时心血来潮,去图书馆借了好多关于政治学方面的书籍来看,但后来我慢慢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学习政治学,对那些东西根本不感兴趣,于是我放弃了,决定不考政治学了。
这时候,宿舍里有两个哥们说他们要考法硕,我一听是法律我就烦,似乎是思维定势,当时就感觉法律就是背诵的东西,很枯燥。后来他们俩每天晚上在宿舍里谈论法律的问题,然后我发现,法律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而是特别有趣,特别生活化,而且每个人心中都有那种维护世界公平和正义的念头,慢慢的,我就对法律产生了兴趣,我也想当法官,维护世界的正义。然后上网查询相关的内容,发现法律硕士这个专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之久,发展的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而且,它是联考,就是说全国就一张卷子,还在同一个地方阅卷,我感觉这比较公平,不像其他的专业一样,需要找导师之类的,麻烦而且还可能会出现猫腻。此外,考研用书,资料,都已经系统化,全国各地都能买到,而且都是同一本,所以能省下不少时间。
法律硕士考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而且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起点上,很公平。选定了专业,我忽然感觉自己有信心了,只要自己肯努力,我相信,我一定能考上自己梦想的学校。北大,清华是无数学子梦想的地方,我心中一激动,我也要考进去。我建议大家,在考研之前,好好的想想自己为什么考研,是为了弄个研究生学历,还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还是为了圆自己曾经的梦。我尊敬一切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想我这样,纯粹就是为了进入名校的人,可以不择一切手段,我承认,我要是考其他的专业,我可能一辈子都进入不了清华的大门,也可以这样说,我考的不是法硕,是清华。在这个研究生多的过分的社会,没有人注意你的研究生身份,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注意你是清华的学子。
想进名校,需要客观的评价一下自己。今年班里五个考法硕的,全部考上,有我,我宿舍那俩哥们一个南开,一个中国人民公安,另外两个是西南政法,中南财经政法。既然选择考研,那么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要考上,仅此而已。
结果说明手段的正确性——马基雅维里。
三、心理篇
既然选择了考研,那么就要坚定的走下去。有些人可以轻轻松松的看两个月的书就可以考上,但对多数人来说,考研应是个漫长的过程,从09年2月22日起,到10年1月10日,漫长的日子充满了煎熬。考研的人应该要学会孤独,学会忍耐,直到化蝶的那一刻。给大家推荐几首歌,一首是杨培安的《我相信》,每次我坚持不下去,想懈怠的时候我就会听,听完之后,我会全身充满力量;一首是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每次我畏惧感觉就凭自己的实力,肯定考不上清华的时候,我就会听听,听得人热泪盈眶,勾起了心中的回忆,考不上清华,我会遗憾终身,我要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终极杀手是刘欢的《从头再来》,其中有一句歌词肯定能打动每一个人,“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听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自己的父母,我要让父母为我骄傲一次。这些都是励志的歌曲,听这些歌能给人带来前进的勇气。
考研的一般心理状态是这样的:
1、懵懂阶段,刚接触考研什么都不懂,这段时间可以上网看看,上上论坛,和他人交流一下。
2、冲动阶段,这段时间个人的信心十足,会感觉自己很厉害,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这是因为你对考研有了大致的了解,感觉考研也挺简单的,这段日子,你要充分利用你的自信心,抓紧看那些比较难的科目,凭借精神的力量学会。
3、磨难阶段,你会发现每天都过着重复的生活,书也看了几遍了,天气也慢慢变热,心里也很烦躁,身体经过3个月的学习时间也有些累,在七月份左右的时候,这种感觉会出现一个小高潮。暑期是很难熬的,两个月的时间,天热,人困,静不下心来。
4、忙碌阶段,暑期过完,这时候每个学校的招生简章都出了,考研要开始报名了。对法硕的考生来讲,由于要报志愿,会面临很多选择,到底是报哪个学校,这时候,除了一些意志特别坚定的人,大部分人都会陷入痛苦的抉择中,到底要考哪个学校,这是个问题,有时候,没的选择要比有的选择更好。
5、冲刺阶段,一切都忙完了,到十月份了,这时候,你会出现一阵短暂的恐慌,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了,英语感觉没底,政治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专业课的主观题还不知道怎么作答。而且这一段时间更加浮躁,做对几道题就会信心大增,做错几道题心里就发慌。
四、生活篇
考研的生活问题要处理好,合理安排饮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考研是个体力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天10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慢慢的就把人的身体拖垮了。我的作息时间:
早七点起床(当然,不可能那么准时,夏天六点半就起了,到冬天就七点半了),七点半准时坐在自习室里,来自习室的路上打一暖壶水,大约七点半左右的时间开始学习,我上午保证3个半到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中间休息两到三次不等。11点半去吃饭,吃饭后回宿舍睡觉(有段时间学别人在自习室里睡,感觉不佳),睡到一点半左右,不到两点我能准时坐到自习室里,学到下午五点半左右,吃饭,溜达一圈,六点左右再次进入自习室,一直到晚上十点半,打壶水,回宿舍,跑步跑到11点多,回来洗洗就躺下了,因为我们宿舍六个人,五个人都考研,所以比较安静,我们都喜欢窝谈,12点之前没睡过,在大家的窝谈中,收获不少东西。对了,我们也有专业课,有课的时候我就去上课,怕挂科。
考研期间本人饭量大增,奇馋无比,因此考研下来,胖了将近20斤。备考期间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最好在自己的食堂吃,现在一般学校的食堂还是应该不错的吧,不像网上说的那样,而且重要的是卫生,在食堂吃也省时间。平时里要多喝水,我一天几乎能喝一壶水,我买来各种花茶,有苦丁,黄山贡菊,红梅,荷叶,等等。反对喝咖啡,太刺激人了,中午喝晚上都睡不着。
考研到最后,很多人都神经衰弱,晚上怎么的都睡不着,满脑子过电影,所以晚上睡觉之前锻炼一下,让自己身体放松一下,反对吃安定之类的。
把手机放在宿舍里,不要拿到自习室里,影响别人,也影响自己。减少一切社会联系,因为你的目标只有一个,考上研究生。买个手表看时间。每天都要过着重复的生活,还是那句话,要学会忍耐。有男女朋友的最好不要在一间自习室学习,两人分开,只在吃饭的时候见面。妥善处理宿舍关系,多一些包容,每天也见不到多少时间,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五、学习篇
1、英语
英语的重要性我就不谈了,我英语并不好,而且也像绝大多数人一样,对其深恶痛绝,牢骚归牢骚,既然人家已经设定了这个规则,你就要按着规则走。研究生考试是选拔性考试,不是像四六级考试那样是水平测验,就是说,你的成绩只要超过一部分与你竞争的人就可以了。所以要忍住痛苦去学习英语。我08年12月份的六级考试成绩是433分,09年6月的那次是495分,这就是我的英语水平,听说完全不懂。我知道自己的弱项是英语,所以我每天要花4到6个小时看英语。单词,真题,新概念三,新视野3、4必不可少。
单词我用的是李玉技的白皮,真题是张剑的黄皮。单词从09年2月22日到考研前一天,我没有一天不看的,每天都翻,我不记忆每个单词的拼写,只要见到它们我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可以。每天都要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不等,前三遍一定要细看,后来慢慢的加快。建议不要只背那些重点单词,要全面记忆,看到它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就ok。张剑的真题好的超乎我的想象,讲解到位,解题思路正确。真题的阅读,完形填空一定要读熟,每篇文章读不下10遍,真题也要做五遍以上。张剑真题08年的那篇大作文,堪称经典,就是“你一条腿”那篇,必须背住,经典的模版,适用于任何场合。新概念三和新视野三四,每篇文章也都读10遍以上。相信我,只要你这样做,英语60分以上不成问题。
2、政治
政治简单的出乎你的想象,我本科政治学与行政学和考研政治不是一回事,相反,我学的东西好多与考研的相悖,所以我们班的政治成绩都不是很高。
拓展:
清华大学法学院历史沿革
一、清华法学萌芽阶段(1909-1925)
1.1909-1911:游美学务处及游美肄业馆时期
清华的历史,渊源于1909年由美国退还超收的庚子赔款所设立的游美学务处及游美肄业馆。清华的法学教育是与清华同步成长起来的。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规定了每年派遣的学生数目与要求。并规定,出洋学生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
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1911年3月30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暂行开学,4月上课。清华以4月29日为周年纪念之日,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举行庆祝校庆的周年纪念活动。
依据《清华同学录》(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印行,1937年4月),1909—1911这三批学生中学习法政的共19人。
2.1911-1925:留美预备部时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地响应,举国震动。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留美预备部时期,尚未系统地开设法政课程,但学校于通识,特别是外语的方面的培养、学生口才能力的训练,皆是对将来留学乃至法政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对法政有兴趣的同学,亦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组织研究团体。学生法庭的设立,足可反映当时清华学生的民主自治意识与法政素养。依据1937年《清华同学录》,这个时期留美预备部共有973人放洋,其中学习法政的有133人,约占13.7%。例如:1913年余日宣等4人;1917年向哲濬等3人;1919年钱端升等6人;1920年萧公权、刘师舜等14人;1921年沈乃正、吴国桢、浦薛凤等9人;1922年罗隆基等12人;1923年王化成等9人;1924年梅汝璈等14人;1925年王造时等6人,等等。
二、清华法学成长阶段(1925-1952)
1.1925-1937:清华学校至国立清华大学时期
1925年9月,清华学校正式设立了大学部。
1926年4月26日,清华学校第一次评议会决定在大学部设立十七个系。4月29日,教授会选举产生了各系主任,其中政治学系主任为余日宣,经济学系主任为朱彬元。由于政治学系和经济学系均需开设一些法律课程,而法学系尚未成立,因此法律课程皆附设于政治系之内。当时政治学系专修课程中包括的法律课程有:法律概论、宪法、民法、刑法、商法、行政法、国家公法。至此,清华法学教育已初具规模。
1928年大学组织法颁布,国立清华大学成立。
1929年,《国立清华大学规程》开始实施。《规程》规定国立清华大学本科设文、理、法三学院,其中法学院包括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法学院院长由陈岱孙担任。由于教育部训令指明“惟法律学系暂从缓设,另行筹备可也”,并且当时政治和法律不作细分,故法律课程仍由政治系开设。
在罗家伦担任校长、梅贻琦担任教务长期间(1928.8-1930.5),学校增聘名师,并创设了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1930年秋,政治学系开办法科研究所。
1932年经教育部批准,法学院正式成立法律学系。燕树棠被任命为法律学系主任。建系伊始,梅贻琦校长指出,“本学系之宗旨,系对于应用及学理两方面,务求均衡之发展,以力僻偏重之积习,以期造就社会上应变之大材,而挽救历来机械的训练之流弊。本校当局历年筹备之计划与努力亦即在于此。”
然而,国内一部分人士主张停办文法科,教育部亦迭令清华大学停止招收法律学系学生,系务遂于1935年中断,所有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学生所需要的法律课程,仍附设于政治学系内。
2.1937-1946: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时期
1937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迁至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临时大学所设学系十七系,并推各学系教授会主席一人,负责进行预制课程,分配工作及筹划设备等事宜。当时法商科共有经济系、政治系、法律系、商学系四系,教授会主席分别由陈岱孙、张佛泉、戴修瓒、方显庭四位担任。
1938年,三校奉命南迁云南,共同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共建了法商学院,包括政治学系、法律学系、经济学系、商业学系四系,1940年并入社会学系。方显廷、陈序经、周炳琳历任院长,张奚若、陈岱孙曾代理院长。各系主任分别为法律学系燕树棠,政治学系张奚若,经济学系陈岱孙,商学系方显廷、丁佶、陈岱孙(兼任),社会学系陈达、潘光旦。法商学院的毕业生中有陈体强、端木正等著名法学家。
1943年,西南联大开始在法律系中增设司法组,其目的在于造就专门人才,以备收回法权后之亟需,该组学生在校享公费待遇,毕业后亦有优待条款。”
西南联合大学时期,清华大学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保持了自己的研究院和法科研究所。31学年度(1942年)和33学年度(1944年)西南联大研究院在昆渝两地招收研究生,并且男女兼收。法科研究所下面包括法律学部、政治学部、经济学部和社会学部。
3.1946-1952:复校至院系调整时期
1946年10月清华大学在北京复校后,法律学系得以重设,由赵凤喈教授出任法律学系主任,同时政治学系仍开设国际公法等法律课程。清华研究院法科研究所也一并恢复,由陈岱孙先生任所长,赵凤喈先生兼任政治学部主任。
1947年根据教育部的部令,法学院正式设立法律系、政治系、经济系和社会系四系。法律学系开设的法律课程相当齐全,总计有25种,几乎包含了当时所有的法律学科门类,还为其他院系开设法学通论等全校选修课。
在解放战争中,清华师生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新政权,以各种方式投入到爱国运动中去,其中不乏法政人的身影。1948年6月,张奚若领衔百十位知名学者发表声明,反对美国扶日政策,抗议美国驻华使节对中国人民的污蔑和侮辱,拒绝美援的平价面粉,退还其配购证。1948级清华法律学系的`学生魏廷铮,担任法学院地下党党支部负责人,在学生运动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后来又同250名清华大学同学一起参加了四野南下工作团,并担任了清华大学的三个带队人之一,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解放战争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0日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决定将清华大学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
1952年教育部开始进行全国院系调整,清华法学院并入其他院校。
1952年5月,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的调整设置方案出台,依据这个调整方案,清华法学院的政治系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政治、法律系以及辅仁大学社会系组合并成立新的北京政法学院;清华法学院的经济系财经部分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相同部分及中央财政学院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中央财经学院;清华法学院的经济系理论部分并入北京大学;清华法学院的社会学系被取消;法律学系和法学教育在清华大学中断。
三、弦歌不辍的清华法学(1952-1995)
法学院(系)的建制虽一度中断,但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奉献、回报社会”的清华精神,激励着不同专业背景的校友承继前辈的法律精神,紧随时代潮流参与和推动中国民主法治的发展进步。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为新时代清华法学的恢复和清华法学精神的传承做出有益的铺垫和坚实的注解。
清华大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在全校进行普法教育,收到良好成效。1984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下设经济法教研组,进行经济法的教育与研究工作。同时,清华大学成立专利事务所,钱易院士在环境法领域的研究、土木工程系开展的房地产法方面的研究,都在以不同形式诠释清华法学精神。
八十年代初,不断有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要求清华大学恢复法律学科。在张孝文教授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他首先正式提出要恢复法律学系。九十年代后,清华大学明确提出要在2011年建校100周年之际,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大学,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1994年10月12日,校长书记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以校长王大中院士为主任的法律学系筹建委员会。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法律学系的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四、复建后的清华法学(1995至今)
1995年9月8日,清华大学正式恢复建立法律学系,系主任为王叔文教授。
1996年4月,香港法律界知名人士李国能、梁爱诗、陈弘毅发起成立“清华大学法律系之友慈善信托基金”。著名企业家荣智健先生向“基金”捐赠港币三千万,作为系馆建设资金及法律学系发展基金。1997年11月,系馆明理楼奠基。
1999年4月,清华大学法学院正式复建,首任院长为王保树教授。1999年12月明理楼竣工启用。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题写楼名。
复建后的清华法学院,展现出的是生机勃勃、快速发展,始终以“为祖国的法治建设培养优秀人才”而努力。短期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云集了崔建远、张明楷、周光权等名师大家。重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创新以及国际交流,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法学教育研究重镇,蜚声海外。
清华大学法学院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法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共有全职教师57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26人,助理教授1人,全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1人,86%以上的教师拥有在海外长期学习和研究的经历。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分别为张明楷教授(2011年)、崔建远教授(2011年)、周光权教授(2016年);长江学者青年学者3人,分别为劳东燕教授(2016年)、程啸教授(2017年)、聂鑫教授(2017年)。
教学成果
自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以来,清华法学院始终重视学科发展,并于2019年通过“双一流学科”中期评估,获得评估组高度肯定。评估组专家一致认为,学院的“学科整体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2020年1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经院系申报、学校组织专家评审、教育部评审认定,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次入选专业为首批入选的专业建设点。
2020年3月4日,英国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榜(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发布了2020年度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清华大学法学学科在学科综合评分中排名第27位。清华大学法学学科自2011年进入世界前50强以来,2020年已是连续第10年位列世界前50之列,最近三年分别排名第33位、第28位、第27位,连续两年位列世界前30强。稳步提升的国际排名充分反映了清华大学法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学科建设
本科教育,设有法学专业和法学(国际)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法学一级学科所涵盖的除军事法学外的所有专业,并设有法律硕士项目和面向外国留学生的LL.M.中国法硕士项目(含国际仲裁方向)。
法学院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率先创设计算法学全日制法律硕士项目(J.M.in Computational Law)。2019年9月,首届计算法学方向全日制法律硕士生入学,法学院制定并发布了培养方案,设计了跨学科课程体系。同期,法学院牵头成立了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得到十余所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
硬件设施
1999年12月22日,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馆明理楼竣工。明理楼的落成,标志着清华法学院在国内法学界率先拥有了独立的教学办公大楼。明理楼占地面积7418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内含颇具规模的法律图书馆、模拟法庭、学术报告厅与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场所,并为每一位教师配置了独立的办公室。2018年9月9日,清华大学廖凯原楼(法律图书馆楼)正式交付使用,总建设面积达2.5万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3层,其中图书馆区10000平方米,新教学楼的启用进一步改善了清华法学院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为法学院的快速发展夯实了硬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