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之家简介【优秀3篇】
留守儿童之家简介 篇一
留守儿童之家是一个致力于帮助留守儿童的慈善机构,旨在给予这些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和教育资源。这个机构成立于2005年,由一群关心留守儿童命运的志愿者共同发起,至今已经为数百名留守儿童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留守儿童之家位于一个安静的乡村,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里有一栋宽敞明亮的建筑,设有宿舍、学习室、餐厅等各种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工和心理咨询师,他们会定期与孩子们进行心理沟通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难。
在留守儿童之家,孩子们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帮助,也得到了教育上的支持。机构会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开拓未来发展的道路。此外,留守儿童之家还定期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留守儿童之家秉持着“关爱、关注、关心”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爱和关怀。在这里,留守儿童们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而是有了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家庭。留守儿童之家的存在,为这些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改变,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留守儿童之家简介 篇二
留守儿童之家是一个致力于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社会组织,成立于2005年,至今已经为数百名留守儿童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这个机构位于一个宁静的乡村,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
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团队由一群具有丰富经验和高度责任感的专业人士组成,包括社工、心理咨询师、教育专家等。他们每天与孩子们在一起,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难,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此外,机构还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和活动,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机构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资源和辅导服务,包括课业辅导、学习指导、职业规划等,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业成绩,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留守儿童之家以“关爱、奉献、责任”为宗旨,致力于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关怀,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这个家庭里,留守儿童们得到了真正的关爱和支持,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充实,展现出了新的希望和可能。留守儿童之家的存在,为这些孩子们带来了改变和希望,让他们拥有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留守儿童之家简介 篇三
留守儿童之家简介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留守儿童之家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墩集镇中心学校现有教师26名,教学班11个,学网生391名,留守儿童88名。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办法、教师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卫生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工作内容及任务、帮扶制度以及留守流动儿童“爱心妈妈”职责等一系列的制度以及留守儿童档案,并对“留守儿童之家”进行了精心的布置。
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2012年6月,市行管局、县妇联、县民生办、时任县长王娟与留守儿童共度“六一”节,教育局的领导也多次来我校检查指导“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建设情况。对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是一间50多平方米的教室,建设于2010年,配备了4张阅览桌、30把椅子、电视机、DVD、电脑2台、电子钢琴、476册图书、篮球、排球、足球、跳绳、跳棋、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用品,学校设立亲情电话一部号码为0557-7430234。改善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之家”成为留守儿童的乐园。
校园内有对应配套的图书室、微机室等五个活动室及2400多平方米的运动场地。可随时供留守儿童活动。留守儿童之家董立志同志负责管理。
在留守儿童之家成立并布置的基础上,我们又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了安排教师做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亲情爸爸的活动。要求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做到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个兴趣小组,为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提供了阵地。让孩子们有了爱的港湾,使我校的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墩集镇中心学校
20XX年九月
阅读拓展:
留守儿童的产生背景:
总括: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忽视;
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正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
在社会中,我们更多了解的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他们的悲苦通常会引起全社会的同情。其实,第一类留守儿童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坚强与乐观,值得所有人尊重。所谓授人以鱼更以渔,正能量的传递需要这些。留守儿童不是都有心理问题的,社会不应再给他们过于沉重的标签。因此,在对于留守儿童的表述方面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下面仅就部分留守儿童,也就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作详细的分析报告。
普通留守: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城市儿童亦可称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
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积分入学政策,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洋留守:
在福州闽江入海口一带,有这样一群留守儿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等亲人生活在村里,但他们是外国公民,具有外国国籍。这些孩子被称为“洋留守”。这些留守的“洋娃娃”,父母多数在美国打工,多数是非法移民,因精力和时间问题,将孩子送回国内。统计资料显示,福州有近万名这样的“洋娃娃”。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恩平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总人口48万多人,另有港澳台同胞12万人,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42万人。根据该市外事侨务局提供的资料,和冯小强背景相同的孩子大约还有3000人——更准确的数字无法统计,因为“每天都有孩子被送回来,也有孩子被送出去”。守着爷爷奶奶、越洋电话、隔空寄来的洋玩具,他们被称为“洋留守儿童”或者留守“洋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