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3篇)
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一
在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较难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一、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含义,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
1. 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方程的含义。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授学生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 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例子引入方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方程的兴趣。
2. 讲解:简单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让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含义。
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动手解决方程,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找出方程,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以及对方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成绩:通过练习题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验他们对方程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简单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二
在五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方程的教学是一个相对较难的内容,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下面是我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含义,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
1. 方程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授学生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解决方程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简单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让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含义。
3.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解决方程的过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4.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动手解决方程,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以及对方程的理解程度。
2. 游戏表现:评价学生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方程的理解程度。
3. 课后反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简单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三
于子龙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在观察、分类、抽象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3.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方程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请看。
师:同学们都开心的笑了,但笑声的背后也得思考,这小虫子们在跷跷板上跑来跑去,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呢?生:在跷跷板左右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就能平衡。
师:好,今天我们就借助这种平衡现象,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知识。
二、新知探究
1.演示天平,引出等式。
(1)认识天平,了解平衡现象。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一种更精准的工具也用到了这种平衡原理,那就是——天平。
出示天平。
师:请看,它的指针指到刻度的正中,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生:(齐)平衡。
(2)演示天平,根据天平平衡现象写出等式。
师:在天平左边放2个50克砝码,右边放1个100克砝码。此时天平又会是什么状态?
生:平衡。
师:后面的同学可能看得不太清楚,老师把它展示在大屏幕上。平衡意味着什么呢?
生:意味着左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把这种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生:50+50=100或50×2=100。
师:(小结)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3)引导学生列举出不同的等式。师:那再看看,这时的天平也平衡,你还能用等式来表示吗?
生:90+60=100+50。
师:像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谁来说说?学生举例。
师:(小结)看得出,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已浮现出了很多这样的等式,那让我们回到天平上再来认识一些不一样的等式。
2.演示天平,尝试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称出杯子的质量,揭示已知数。师:请看(课件演示左边一个空
杯子、右边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杯子的质量就是100克。师:杯子的质量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已知数。
(2)往杯子里倒入水,引出未知数。师:接着往下看。(课件演示倒入水)师:此时,水的质量你知道吗?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那就是一个未知数。这个未知数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x 、y 、z 、……师:都可以。
(3)调整天平,经历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师:如果想要知道水的质量怎么办?生:添加砝码。师:好,添了。生:不行,再添砝码。师:又添了。
生:不行不行,换一个轻的试试。师:现在可以了吗?生:可以了。
师: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前面三次都不能确定水的质量,而最后这次就能够确定呢?
生1:因为前三次天平不平衡,不能确定水的质量。而最后一次天平平衡了,所以能确定水的质量。
生2:前三次左右两边质量不等,就不能确定水的质量,最后一次左右两边质量
师:由此可见,这种相等关系非常有价值,特别重要!你还能用一个式子把这种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生:100+x =250。师:还有不同的写法吗?生1:100+y =250。生2:100+a =250。
教师依次板书学生说的等式。师:同学们写出了不同的等式,它们表示的意思相同吗?(相同)这些等式都表示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
生:都表示杯子的质量+水的质量=砝码的质量。
师:他提到了一个相等关系。可别小瞧这个相等关系,这些等式可都是根据它写出来的。
3.结合情境,再写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那这几幅图,你还能从中找到相等关系并写出等式吗?
师:四人一组,先找出图中的相等关系,并用等式来表示。组长带头,边说边记录。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先汇报等式,再结合图说出等式的意思。
生1:x +y =2.5,猫的质量+狗的质量=熊的质量。
生2:y +200=z +150,梨的质量+桃子的质量=香蕉的质量+苹果的质量。
生3:3x =2.4,单价×数量=总价。
4.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师:黑板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式子。仔细观察,左边一组式子和右边一组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是等式。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因为都有等号。
师:对,它们都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所以都是等式。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1:左边的等式不含未知数,右边的等式含有未知数。
生2:有的等式只有一个未知数,有的等式有两个未知数;有的未知数在等号的左边,有的未知数在等号的右边。
师: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用红粉笔描出未知数)。
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板书:方程)
师: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相说后集体汇报。师:谁先来说一说你的想法?生1:含有未知数,有等量关系。生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生3: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而且是等式的就是方程。
生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师:正如大家所说,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板书)
师:教科书上也写有这样的结论,请大家在教科书第63页找一找、勾一勾。
5.回顾反思,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师:我们回头来看看,(课件出示)你认为写出这些方程要注意什么?
生1:要找到题中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生2:要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生3: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师:(小结)你们的意思就是带着未知数,把相等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就得到了这些方程。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①45+35=80③6(2+y )=42⑤a ÷5=35+b ⑦x ÷4<26
②x -14>72④y +24⑥62÷2=31⑧x -3=19+11
师:刚才这些式子都是你们写的,老师这也写了一些式子。请判断哪些是等式?
生:①、③、⑤、⑥、⑧。(教师在课件上圈出)
师:另外几个为什么不是等式?生:因为它们没有等号。师:哪些又是方程呢?
生:③、⑤、⑧。(教师又在课件上圈出)师:你们怎么都不在圈外面找方程呢?生:因为方程必须是等式,所以一定要在等式里找。
师:听你这样一说,等式和方程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
生1:方程包含在等式里面。生2:方程一定是等式。生3: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师:特殊这个词用得好,特殊在哪?生:特殊在它含有未知数。
师:同学们把关系说得非常清楚,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图整理一下(课件出示下图)。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
2.请看这三个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它们是方程吗?
师:(处理第一个,追问)确定吗?为什么?生:确定,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还是一个等式。
师:也就是说只要它是等式,且含有未知数,就一定是方程。对吧!
师:(处理第二个,追问)因为它不是等式,所以不可能是方程。
师:(处理第三个,追问)怎么又可能了呢?
生:如果遮住的是未知数,那就是方程。如果遮住的'是已知数那就不是方程。
3.请你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父子俩,我们俩相差28岁, 小明x 岁,爸爸40岁。
(2)36颗糖,平均分给a 个小朋友,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师:谁先来说说你写的方程?生1:28+x =40。生2:40-x =28。生3:40-28=x 。
师:这三个方程都能表示小明的年龄和爸爸的年龄之间的关系。小明到底多少岁呢?(12岁)怎么算的?
生:40-28=12(岁)。
师:这是我们以前用的思路,看这三个方程中的第几个与以前的思路一样?
生:第三个。
师:对,第三个方程就是用的以前的思路,未知数没有发挥作用就能算出结果,所以一般不这样写方程。
学生汇报第(2)题(略)。
5.介绍数学文化。
师:通过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方程,要知道这些方程可是经过了几千年漫长的岁月才逐步演变而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方程的演变历史及方程在学习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生1:方程的作用很大。生2:方程的历史很悠久。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我的课件
我的反思
教 学 反 思
1.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建立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课始,设计了平衡木的游戏,课堂教学中又充分利用天平两边平衡的现象引出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用天平两边平衡的直观形象为学生建立具体的等式和方程提供依据,并让学生根据这种直观形象而形成等式和方程的表象。
采用边直观演示边引出等式和方程的方式教学,学生不仅可以直观的发现50+50=100、50×2=100、100+x =250、……等式是怎么得来的,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等式100+x =250中,字母“x ”代表什么数量和为什么要用“x ”去代替这种数量。天平两边平衡的现象,形象的表达了等式的本质特征,直观地反映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等式中的特殊性。直观演示为学生抽象概括方程的本质属性、理解方程的意义提供了强有力的形象支撑。
2.关注学生探索和理解方程的意义的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方程的构建过程,突出了等量关系式,等量关系式是建立方程的基础,相对来说淡化了不等式内容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不仅仅是从外形上认识方程,而是希望他们能从内涵本质上理解方程。
教学设计中,我保留调试天平由不平衡到平衡这一过程,将教材上的三幅图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调试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在左右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天平才能平衡,再次突出“相等关系”的重大意义。
3.巩固练习中,巧化矛盾。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又要体现练习的趣味性和思考性。通过辨认等式和方程,让学生自主发现等式和方程的联系;通过找图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来表示,巩固学生对方程的认识;通过方程历史文化的追溯,让学生体会方程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