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简3篇)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这个内容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一定的困惑和误解。在课堂上,我通常会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然后介绍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面积=长×宽。接着我会通过一些实际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这一概念。

然而,我发现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依然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混淆长和宽的概念。有些学生会错误地将长和宽颠倒,导致计算出的面积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教学中更加强调长和宽的概念区分,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意义,帮助他们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另外,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计算长方形面积时,只是简单地将长和宽相乘,而没有理解面积的意义。他们只是机械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而没有深入思考长方形面积背后的意义和应用。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面积的实际意义,例如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关系,长方形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公式的应用层面。

通过对《长方形的面积》教学的反思和调整,我相信学生们在学习这一内容时会更加深入地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避免常见的错误,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这个内容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在课堂上,我通常会通过公式面积=长×宽来介绍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这一知识。然而,我发现一些学生仅仅是机械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而没有理解面积的概念和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决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概念和意义。我会通过实际例题和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来让学生感受长方形面积的实际意义,例如通过建筑物的设计、园艺布局等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面积的应用。同时,我也会通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例如通过几何形状的拼凑、面积的比较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理解。

另外,我也会通过教学中的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些调整和改进,我相信学生们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会更加深入地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要求,我对这节课定出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复习旧知——产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教学过程。

1、数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理解。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设计了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接近9分),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铺垫。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课后对学生的提问和访谈看,学生能较好地举例解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整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也较好地体现了布鲁纳“表象模式理论”的三个阶段,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经历三个认知发展阶段: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映像式再现表象阶段—符号式再现表象阶段。

2、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经历“测量面积,产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测量卡片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几个长方形再试一试去验证,特别是每个组里有一个学生是自己画一个长方形,这样大大丰富了例证,逐步归纳出公式;最后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领悟到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3、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标准》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具体目标要求为“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因此,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进行估测,“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在练中体验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具体地,在这节课中安排研究面积前的“卡片”面积的估测,面积计算方法得出后的信封面积的估测与估测方法讨论,对大屏幕的估测以及课后延伸的游戏“比比谁的眼力好”等,试图通过这些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估计面积的意识,在估计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估计的方法与策略,同时在估计一些熟悉的物体时,如卡片、信封、屏幕、教室等,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参照标准体系。在本节课中学生也出现两种比较好的估计策略:利用“长×宽”去估,利用“卡片”作参照物去估,较好地达到预期目标。

在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在长方形的表面摆满1平方厘米的方格;有的是沿着长、宽各摆一行;有的是用尺子量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画1平方厘米的格子。这些方法在学生的合作中都有体现,如果能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分别演示一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把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混淆,课上没有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反而造成了学生的一个误区,学生在探索正方形周长的公式时有的学生就认为求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与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边长×4混淆了,导致部分学生对求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模棱两可。

总而言之,这节课上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还是较清楚,并能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相关文章

个人学习总结【通用6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个人学习总结9篇,...
教学资料2012-04-08
个人学习总结【通用6篇】

詹天佑教学设计【通用3篇】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十一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
教学资料2019-01-07
詹天佑教学设计【通用3篇】

宝儿(精彩4篇)

宝儿 宝儿(宝儿) 宝儿(BoA),韩国著名流行女歌手。隶属于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她是21世纪韩国歌谣界瑰宝,曾被CNN、路透社、美联社专访。在日本音乐歌坛专辑销量榜7连冠,创造了在日本所发的6...
教学资料2018-08-03
宝儿(精彩4篇)

运用力学原理对散打摔法动作的分类与教学研究【精简3篇】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研究散打摔法技术动作,以使散打运动员建立清晰的摔法理论认识,提高散打摔法的动作质量和成功率.作 者: 刘劲松 刘世海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学院,...
教学资料2012-05-01
运用力学原理对散打摔法动作的分类与教学研究【精简3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最新教学设计【精简3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资料2011-06-06
《诺曼底号遇难记》最新教学设计【精简3篇】

《灰椋鸟》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推荐5篇)

《灰椋鸟》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执教者:青口小学 韩善亮 教学目的: ⒈赏读课文,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 ⒉通过课外精选片段的拓展...
教学资料2018-07-07
《灰椋鸟》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