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对象]五、六年级学困生
[课题由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学习数学存在困难,久而久之,导致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面对学困生,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而这就需要教师深刻理解、领会新课标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着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这对提高数学学科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关注,看能不能在我们本学期的努力下,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课堂测试法、定期谈话法、精神激励法、以情感化法、行为引导法等。
[研究过程]这一学期来,我们将五、六年级中的十几位学习困难学生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对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作出调整,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帮助与指导,发现问题总是及时摸清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做好家校间的桥梁和纽带,经常进行思想教育。研究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理论研究:认真学习《做最好的老师》《走出教育误区》、《宁夏教育》《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教学参考书》等书,有针对性地学习基础知识和摘录了其中一些有关教育教学方法,对我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行动干预:
1、密切关注学习过程;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3、经常进行思想交流;4、家长端正学习态度;5、培养有益兴趣爱好。
三、具体做法
(一)、教学过程:突出一个“情”字
新课程主张面向全体,这就是说要努力创造“均衡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学困生身上,以真情的爱唤醒沉睡的心,以此来点燃他们自信的火种。使他们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我班新转来一个叫许俊鹏的学生,他不喜欢数学,做数学作业很马虎。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原来是因为“讨厌”以前的数学老师对他很“凶”而“讨厌”学习数学。知道了原因后,我在教育他的时候,就特别注重以“大朋友”的身份去接触他,以耐心的教育方式去对待他。“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爱心和微笑,几周之后赢得了他的信任,师生间的距离逐渐拉近。有了第一步的成功。我还在生活上、学习上对他多加“关心”。例如在课余时间谈话的时候不时地“考一考”他,培养他的数学细胞;叮嘱家长回家后多与他谈谈学习上的收获。这种方法不只是一两次,而是几乎每两三周就要进行和他沟通和家长沟通。这样许俊鹏逐步恢复并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中期考试75分,期末测试达到82分的成绩。像这样的学生还有高博、丁磊鑫、郭正飞、张萦萦、南彤等好多学生在我们这样的教育教学中有了明显的好转。
(二)、教学速度体现一个”慢”字
为了顾大局,也就是为了学困生能够跟得上,我将教学的内容放的很慢,经常在正常的课时安排中,总是多出一课时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为了是接受慢的学生不掉队子,每个教学内容走的扎实一点。尽可能的使每一步走的扎实一点,从不搞题海战术来靠学生的大量的练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样学困生就相应的和好学生减少了差距,不过这个过程很慢长,我们正在用这种方法一如既往的坚持 。
(三)、教学内容:体现一个“异”字
学困生一般情况都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的障碍,因而教师必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学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性,目标弹性化,知识层次化。
(1)目标因人而异。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放低要求,适当补“困”,掌握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在短期内能达到小目标要求,体验成功的喜悦。
(2)作业因人而异。作业布置要有梯度,每次作业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优等生可选扩展题、思维训练等难度较大的题目做,而“学困生”起,初则可选基础题做,慢慢地根据其基础题的完成情况而适量提高要求。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向扩展题、思维题“跳一跳”。让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3)分层次练习。
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练习设计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两类。“选做题”难度较大,只要求那些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完成。首先,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然后逐步提升、增加难度。让达到前一目标的学生先踏上一步,做后一层次的练习,教师则集中精力个别辅导学困生。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基础练习。难题不会做也不要紧,听完讲评再做,不会感到有很重负担,学生对这种弹性练习布置很感兴趣,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进步。
(4)分层次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时要做到让学困生巩固基础建立自信心,让中等生能跳一跳够得着,让学习优秀的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让作业充满鲜活的个性,改变过去那种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的模式,注意学生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使作业形式多样化。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有选择余地,更能发挥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5)“学困生”的作业当面批改。
学困生的作业要当面面批,是进行个别辅导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面批时不仅要注重作业的结果,更注重思维的过程;发现他们的作业有错误,先不打错号,而是面对面地点拨思路,让学生一次次地自行纠正,直到对了以后再打对号。这样,学困生对做作业便产生了一种“我不苯”、“我也能行”的情感体验,乐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成功,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
快乐。
(6)单元分层次测试。
我把单元测试卷分AB两份卷子,规定学困生完成难度较小的A卷。事实表明,这些做法可以使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减少心理压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在智力、知识结构、心理素质、情感方面与优秀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用单一的、较高的要求来对待所有学生,必将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摇其本来就很脆弱的信心,因此,实施分层次练习,对学困生适当降低要求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教学方法:强调一个“活”字
针对学困生的教学方法,更要提倡灵活多变,强调知、情、意的协调统一,以便把他们的情绪、思维从低沉、僵化的状态下激发出来。如“圆的认识”一课有这样一个教学内容:“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为使学生理解掌握该知识点,教材设计了两个题目:
第一,画一画。让学生学会画圆、半径、直径。(经过圆心能画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第二,练一练。让学生根据圆的半径或直径计算圆的面积,或者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半径或直径。
“画一画”是为了习得指定的数学知识,“练一练”就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在这样的教材处理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之中。虽然知识是由学生操作后自己概括而来,但为什么要操作?得出这个结论后有什么用处?学生一无所知。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出示一个长条形的挂衣架、若干个钉子和一个榔头,请两位学生把衣架钉到黑板左上方的.木质边框上,用来挂安全日志、点名册等物品。学生完成后,汇报是怎样钉的?用了几个钉子?然后提问:你们用两个钉子来固定衣架,用一个钉子行吗?为什么?让学生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后汇报各自讨论结果。教师提示,如果把衣架看成一条直线,把一个钉子看作一个点,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最后引导学生用规律解
释钉衣架的原理。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智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小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让学困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自己用心,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使教学超越课堂。发挥巨大的能量。(五)、教学效果:讲究一个“实”字
“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水平;二是牢牢把握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善于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出实招,求实效。
(1)弥补学困生的不足。
学困生由于基础太差,在学习中面临的知识“壁垒”会源源不断,为了能较顺利地突破这些“壁垒”,教师要及时地给学困生提供辅导,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为后续学习扫除障碍。
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要,把握学困生的学习起点与认知水平,课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参与程度,课外要深入了解,重点关注他们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时加以点拨引导。做到及时了解反馈及时辅导纠正,采取“短、平、快的战术”及时消灭其学习障碍,避免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与活动时间。
(2)强化学困生的记忆。
教师要善于用简明扼要的口诀、风趣幽默的比喻、形象直观的演示、分层递进的变式等,使教学关键点、重难点得以凸现或突破。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中,学生总结出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当分母相同时,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当分子相同时,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这个方法,学困生在理解和表述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我们总结出简单的“八字”比较法:分子大大;分母小大。学困生既觉得朗朗上口,又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再如进行分数除法计算时,我发现学困生生把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给写成倒数了,于是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倒数”这三句在课堂上出示,使学困生很容易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了学困生计算的正确率。
四、教师研究成果:
通过一学期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我们四位老师都进行理论学习、同课异构、公开做课,集体备课、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实践论文等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自己有了少的进步,陶小琴的论文《我是这样转化学困生的》一文获市级一等奖,反思十多篇。赵瑞的《分层次教学》获市级 一等奖,反思、案例十四篇。刘亚丽的论文《分层次教学》获国家级一等奖,其他论文、反思、案例十多篇。靳淑琴的《学困生的转化》获得市一等奖,《分数的认识》多媒体课件获自治区信息技术三等奖。本学期的反思、案例十多篇。
总之,转化数学对学困生来说要从“情”人手,以“慢”为了顾大局,以“异”和“活”为教学手段,最终一定会达到“实”效。